回覆列表
  • 1 # 禪悟古今

    你好,龍在古代有天子之意,古人云真龍天子,是尊貴權威的象徵。中國都是龍的傳人,民間龍是生肖神獸,代表著祥瑞 守護神。在元代之前,龍紋的運用較為廣泛、普及,元代起,蒙元政權頒旨:"禁龍鳳紋,臣庶不得使用。"使龍、鳳紋成了皇家獨享的權利。這一制度直到康熙晚期時才被解禁。清代康熙解禁後民間留傳就多了起來,大富商人官家 鎮宅、辟邪、祥瑞之意,龍紋盤也是觀賞裝飾品。

  • 2 # 睿讀西遊

    明、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主要採用釉上、釉下彩繪方法,亦有印花、刻劃等工藝。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常見有云龍、戲珠龍、海水龍、螭龍、行龍、立龍、正面龍、側面龍、夔龍等。之前介紹過明代瓷器上龍紋紋飾特點,今天介紹清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特點,清代龍紋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清初早期的龍紋形象略有明末的遺風,康熙、雍正、乾隆時,龍紋發生較大變化,龍首較之前“豬咀”明顯縮小,鬍鬚變化,龍眼,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後則顯圓,清代早期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清代龍紋瓷器有形無力之意,無精打采之態。

    清代早期康雍乾瓷器龍紋特徵

    康熙時期雲龍紋龍身成“弓”形,其腹部有明顯的下墜感,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的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於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

    康熙青花龍紋瓶

    康熙青花瓷器

    青花龍紋瓶,高23.5cm,口徑4cm,足徑6.1cm。康熙青花龍紋瓶瓶口微撇,短頸,圓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瓶身繪立龍2條,張牙舞爪,龍身捲曲,威武兇猛。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挺拔,為康熙官窯青花中的佳作。

    雍正瓷器上的龍紋已從康熙的野性中脫離出來,帶著漢化的痕跡。雍正朝瓷器以精細著稱於世,這不僅表現在器型、胎釉上,也充分表現在瓷器的紋飾上對於一個熟讀四書五經的雍正皇帝來說,理解龍紋就比年輕時的康熙深刻。雍正時期龍體態肥碩,中規中矩,一絲不苟。鬣毛整齊,向上飄前,角光滑如修飾,上下顎平齊,開合有力,身體甩動,四肢粗壯,五爪精美。雍正朝的雲龍紋繼承了康熙朝的風格,並又有創新,龍角特別突出,增添了威嚴之勢。其雲紋以兩個為一組呈現,並且用順時針方向單線描繪。龍爪的畫法也有所創新,大多都比較尖利。此時期雲龍紋一反康熙朝僅以火焰紋為輔助紋飾的特點,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狀的捲雲紋。且其火焰紋多為鹿角狀或是連續弧線形,有別於康熙時期的“山”字造型。

    “五爪夔龍”始於雍正朝

    康熙朝的夔龍紋紋飾密佈但並不擁擠。康熙朝夔龍紋表現技法呈多樣化傾向,不僅有繪畫,也有暗刻;雍正時期的“五爪夔龍”是很有清代特色的,此一時期的夔龍紋出現了前所未見的五爪,並且區域性刻畫也很精細,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乾隆朝的夔龍紋圖案化傾向較為明顯,龍首的刻畫較為簡單,但重在點睛。

    雍正鬥彩雲龍紋蓋罐

    雍正鬥彩龍紋瓷器

    鬥彩雲龍紋蓋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徑5.7cm,足徑7.8cm。雍正鬥彩雲龍紋蓋罐罐小口,矮直頸,豐肩,上腹圓鼓,下腹斜收,底內凹成圈足,帶蓋。蓋面微現弧度,直壁,面飾青花飛龍一條,壁繪鬥彩朵雲紋。器腹部飾青花三爪飛龍兩條,間以綠彩朵雲,肩、脛處以黃、紅、綠彩分別繪覆仰蓮瓣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乾隆一朝龍紋瓷器數量巨大,遍及朝野,龍本作為皇家象徵,民間應控制使用,但乾隆時期,國家鼎盛,乾隆每每以天朝自居,對臣民放任,尤其乾隆一貫的統治思想是對官嚴對民寬,故從不去追究民間在瓷器紋樣這等小事上是否犯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龍紋千姿百態,蔚為大觀。;乾隆朝的雲龍紋與其說是承襲了雍正朝的特點,倒不如說是沿續了康熙朝雲龍紋的特點更為貼切,例如它借鑑了康熙朝常見的“弓”字造型,輔助紋飾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紋為主,只是更加繁複。但乾隆朝雲龍紋龍頭較長,龍尾禿而卷。更注重龍鰭的描繪,結構交待明確,尾鰭呈放射狀。龍腹麟甲整齊勻密,多為長腳如意紋。此時雲紋借鑑了雍正雲紋的表現方法,即捲雲紋與火焰紋相結合,而捲雲紋類似於長腳如意雲。康熙龍四爪三爪多見,五爪反而少見。可見當時宮廷還是天朝心態,少清規戒律,多寬鬆隨意,所以乾隆時期的龍紋全都是歌舞昇平之相。

    乾隆龍紋青花瓷器

    乾隆青花九龍天球瓶,九龍姿態各異,條條龍都神氣十足,騰雲駕霧,肆意而為;九為陽數之極,此龍紋天球瓶乾隆初年唐英奉旨燒造,最可體會乾隆皇帝躊躇滿志的心態。

    清代中期嘉道鹹龍紋特點

    清代經過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後清代開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慶之後的龍紋日趨溫和,龍爪趾間距變大,被人們稱為“雞爪”漸失鋒利感,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意,毫無殺傷力。從瓷器上的龍紋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變化,經濟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態的變化。

    嘉慶皇帝從乾隆爺那裡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帝國時,悲劇註定無法避免,而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反映在匠人手裡,就再也不會出現盛大華美、祥和安寧的大作。這個時期的龍紋裝飾更多的是粗劣的繼承前朝,龍爪仿效康乾,龍趾更粗糙。並且大量出現在陶瓷器上龍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龍舟、比如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聖威嚴,至尊至上的皇權形象也逐漸式微。

    清嘉慶“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清嘉慶,通高7.7cm,口徑22.5cm,足徑14.5cm。清宮舊藏。印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蓋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雲紋為地,其上各繪兩條金彩五爪行龍飛騰於雲海之間。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盒蓋面正中金彩方框內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道光龍紋:為帶魚龍(也叫蝦弓龍),帶魚龍也很形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帶魚的“鰭”,四肢與軀幹粗壯,但爪細如線。

    清代晚期通光宣瓷器上龍紋特點

    清代晚期已經是大清王朝搖搖欲墜風雨飄渺的時期了,無人關心政治和藝術了,都為了生存工匠無心燒造瓷器也反應在了瓷器紋飾上。

    同治時期的龍紋特徵表現:細頸、粗腿、尾上翹,反差冥想,狀如走獸。

    光緒時期瓷器上的龍紋點睛龍,就有的軀幹無背鰭;有的背鰭呈短柱狀;有的為猴頭作直立行走狀;有的細頸粗軀,腿壯脛瘦。

    【粉彩龍鳳紋碗】

    光緒官窯瓷器

    粉彩龍鳳紋碗,清光緒,高6cm,口徑13.9cm,足徑5.4cm。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內光素。外壁以粉彩裝飾,有紅、粉、藍、黃、翠綠和金彩等多種色彩,繽紛豔麗。近口沿處的黃釉地上繪蝙蝠、桃和“卍”字,外腹飾龍鳳戲珠紋,間以祥雲紋,龍鳳圖案的筆觸較為呆板,近底處飾變形蓮瓣一週。外底署紅彩“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碗為典型的清宮用瓷器。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高足盤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高足盤,清宣統,高6cm,口徑22.5cm,足徑14.2cm。盤敞口,折沿,弧腹,高圈足。外底署青花楷體“吉祥如意”四字楷書款。通體以礬紅彩描金裝飾,盤內底、折沿內外均繪雲龍戲珠紋,高足外壁繪海水江崖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遺留的宣統朝瓷器中,有一套礬紅彩描金雲龍紋西餐具,共計134件,此為其中的一件。器型有高足盤、大小配套的橢圓形盤、把盂、帶託匜、大小圓盤、蓋缸、葉形盤等。裝飾圖案均為中國傳統的雲龍紋,但有些器物的造型卻具有歐洲特色,反映了當時西方生活方式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瓷器和紋飾代代相異反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點。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瓷器龍紋的特徵,是龍紋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對龍紋瓷器的斷代和鑑偽有著很好的借鑑的作用。

  • 3 # 暴走菩提

    此件清乾隆青花龍紋盤,

    口徑約:37cm 高度約:8.5cm,盤心繪製青花龍紋,即一立龍的正面形象,,龍身周圍滿飾火焰。龍為五爪,龍口大張,下顎探出,鱗片為細密的小點,龍紋樣子看似兇狠.盤底心書寫“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兩行楷書款,字型規範有力,清晰穩健,毫不做作,為典型的乾隆官窯款識。

    清乾隆龍紋大盤,盤心青花繪升龍,張牙舞爪,火紋環繞,五爪騰空,;盤外壁兩條行龍,身軀蜿蜒,盤踞半個盤壁,張口吐舌,鹿角後揚,鬚髮飄舉,身軀呈弓形,凌空飛走。青花髮色沉著,繪寫工細嚴謹。同時在潔白的胎體及細淨的釉面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威嚴,充滿皇家威儀。此類五爪龍紋,為宮廷專用,極為珍貴。

    通觀該器,立體感極強,繪畫層次分明,濃淡相宜,運筆注重效果,畫面講究意境,整體給人以疏朗清閒的感覺。這件瓷器龍身體態飽滿,龍角細長,龍鬚及發描繪細膩,背鰭排列規律,身上佈滿細密的鱗片,鱗片上填色均勻。

    清代中期的青花作品,乾隆青花瓷用的鈷料是上等的中國產浙料,提煉方法是與明代晚期相似,用的是火鍛鍊提取,這種青花料髮色純正。而過牆龍紋,也正是從乾隆時期開始流行。

  • 4 # 朽木星

    清代龍紋盤我所瞭解的就只有飲食具,也就是喝茶時用的茶盤和裝菜、糕點等食品類的盤子,其它用途的沒見過,不過管它以前是做什麼用的,到現在也只會把它當成擺件用,畢竟真的清代龍紋盤價值不菲,誰捨得拿出來用,萬一個不小心,就虧大發了。️️️

  • 5 # 快樂的軍哥

    元代龍紋元代陶工以線條勾勒龍紋的形狀,龍首作斜角側視狀,嘴巴微張,舌頭從中吐露,圓形的雙眼有如戴上眼鏡一般,前額微微凸起,頭部的毛髮與腿上的關節毛都呈飄帶狀,體表以細線描繪鱗片紋或網格紋,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長,如同鷹爪一般銳利。看到元代龍紋以粗細並用的線條勾勒出張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長條狀的毛髮分散飄揚,以富有律動的線條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風格。相同的龍紋也可見於土耳其託普卡比宮博物館所收藏的青花飛龍紋扁壺上,雖然該器的壺口改用金質套管,肩上雙系也已缺佚,但是壺身仍舊完好,表面除了有云頭紋包圍的纏枝花卉之外,正中處描繪一個龍紋,獨自飛舞於波濤上方,龍紋的肢體靈活彎轉,長鬚和毛髮冉冉飄揚,從它的眼鏡眼、鷹爪、吐舌、前額微凸、體施鱗片及分開飄帶狀的毛髮來看,都是元代龍紋的典型特徵。明代宣德朝所製作的青花葵口盤的區域性特寫,盤的內底以青料描繪一個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龍,身邊綴以雲朵,猶如在雲中翻騰一般。龍首部份維持眼鏡龍的形式,然而嘴巴閉上,唇部向上翹起,額頭較平,頭上的毛髮成束往前飄,身體表面以青料塗繪一片片的鱗片,五根腳爪分佈均勻,好似風車一樣,整體風格顯得頗為穩重。而這種眼鏡眼...元代龍紋元代陶工以線條勾勒龍紋的形狀,龍首作斜角側視狀,嘴巴微張,舌頭從中吐露,圓形的雙眼有如戴上眼鏡一般,前額微微凸起,頭部的毛髮與腿上的關節毛都呈飄帶狀,體表以細線描繪鱗片紋或網格紋,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長,如同鷹爪一般銳利。看到元代龍紋以粗細並用的線條勾勒出張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長條狀的毛髮分散飄揚,以富有律動的線條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風格。相同的龍紋也可見於土耳其託普卡比宮博物館所收藏的青花飛龍紋扁壺上,雖然該器的壺口改用金質套管,肩上雙系也已缺佚,但是壺身仍舊完好,表面除了有云頭紋包圍的纏枝花卉之外,正中處描繪一個龍紋,獨自飛舞於波濤上方,龍紋的肢體靈活彎轉,長鬚和毛髮冉冉飄揚,從它的眼鏡眼、鷹爪、吐舌、前額微凸、體施鱗片及分開飄帶狀的毛髮來看,都是元代龍紋的典型特徵。明代宣德朝所製作的青花葵口盤的區域性特寫,盤的內底以青料描繪一個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龍,身邊綴以雲朵,猶如在雲中翻騰一般。龍首部份維持眼鏡龍的形式,然而嘴巴閉上,唇部向上翹起,額頭較平,頭上的毛髮成束往前飄,身體表面以青料塗繪一片片的鱗片,五根腳爪分佈均勻,好似風車一樣,整體風格顯得頗為穩重。而這種眼鏡眼、翹嘴唇、平額頭、風車爪及成束往前飄的毛髮,正是明代龍紋的最大特徵,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龍紋為飾的缽、碗、杯、盤等器物,都具有上述的特質。不過,到了明代嘉靖時期以後,青花龍紋在繪畫技法的改變下又有一些變化。明代龍紋繪於圓盤的內底,龍首仍是斜角側視像,頭上的毛髮成束往前飄,張開的五爪如同風車,造形與宣德時期近似。但是龍紋的身體以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用長筆平塗法填上均勻的顏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筆畫成,內部也填上相同的色彩。這種簡化的筆法與平塗式的填色方法,讓明代後期的龍紋顯得比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屬於嘉靖、隆慶、萬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龍紋呈現如此的簡化風格。清代龍紋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當代創新的款式,這種現象自然也反映在龍紋的製作上,不過清代的仿明龍紋大多有形無神,無法與明代龍紋相比,但是當時所設計的新式龍紋,卻因為有了全新的氣象而成為此一時代的象徵。清代的新興龍紋一改明代晚期的簡單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寫實的形象出現。此處因為缺乏青花龍紋圖片,所以暫時用圖四所示的黃地綠彩龍紋來做說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拉肚子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