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圈大咖秀

    我們仔細看一下“屯土山約三事”,就會發現關羽投降的三條理由都有很大問題。

      其一,降漢不降曹。漢獻帝在許都,朝政實際由曹操把控。降漢難道不就是降曹嗎?所謂的降漢不降曹,純粹是掩耳盜鈴。更何況,降漢的說法本就是滑稽至極,難道說劉備一行曾是叛軍嗎,否則何須投降漢朝呢?

      其二,為了保全二位嫂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的這次東征,先是攻打駐紮在小沛的劉備,之後才是進攻屯兵下邳的關羽。而劉備的妻兒是跟隨他一道住在小沛的,並不在下邳。當劉備失敗跑路後,妻兒便已經被俘虜了。所以為了二位嫂嫂投降的說法不符合歷史。

      其三,為了等待劉備東山再起。這個理由或許有,但也有些牽強,比如關羽為何不棄城而走,去尋找劉備呢?

    原來,關羽曾經立勸劉備殺掉曹操,或許是由於秦妻問題而氣憤,或許有其他原因,但劉備最終沒有聽從。原因當然也不是什麼天下大義,否則他後來也不會參與董承所謂的衣帶詔事件。這件刺殺雖然沒有實施,但卻成了他的一個隱憂,因為擔心被告發,所以常常惶恐難安。

    在這種情況下,當得知劉備生還的下落後,關羽知道自己必須離開曹操了。不然,劉備或許不會說,但無法保證劉備身邊之人不會將當初的刺殺謀劃洩露出來。那麼的話,曹操還會安心重用自己嗎?

      所以,即便沒有忠義二字,關羽也是不得不走。當然,離開的理由仍然是以忠義的名義。

  • 2 # 沈淪

    人妻曹既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別怪人家降漢不降曹。關羽當然是忠義的,人可是放棄高官厚祿走的。至於曹操強奪秦杜氏事件,一來不見於正史;二來此記載存疑(關羽是求妻,二月破呂布。問題是關羽次子恰巧同年出生,可見關羽有老婆);最後破呂布的時候關羽還是劉備部下,要求曹操也應該是託劉備求啊。

  • 3 # 曼陀山莊十八學士

    關羽到底是降漢還是降曹,這是很多人認為關羽不是忠義之人的關鍵點。非議者提出,漢獻帝在許都,朝政實際由曹操把控。降漢難道不就是降曹嗎?所謂的降漢不降曹,純粹是掩耳盜鈴。

    在封建社會,權臣和篡權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曹操一輩子權傾天下,但最多也只敢加九錫,稱魏王,至少沒那個臉皮稱皇帝,所以,當時聰慧如荀彧者也都在寄希望曹操能匡扶漢室,成就周公之姿!正如曹操所說,如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曹操終其一輩子都以漢臣自居,所以關羽跟著曹操就相當於從大漢的縣武裝部跳到了中央軍而已,被中央軍司令挖過去高升了而已!

  • 4 # 康夫大大

    關於關羽降曹一事在史書上記載並不詳細,基本都是一筆帶過;而從史書上對於曹操進攻徐州的記載上可以很清楚的得知,當時劉備作為第一道防線駐紮在小沛,而關羽則駐紮在後方的下邳;由於小沛的劉備失敗的過於徹底使得劉備連撤到下邳的機會都沒有直接選擇了北逃,關羽在下邳已經成了孤軍,繼續作戰以除了徒增傷亡外沒有別的意義,關羽在劉備全軍覆沒後為了保全下邳的百姓,直接選擇放棄抵抗直接投降更符合當時的情況,要知道,曹操向來是圍而後降者不赦,更是沒有招降戰場上擒獲的俘虜過;關羽真是戰敗被俘照理也就一刀解決,沒理由直接封偏將軍,要知道當時將軍位還比較值錢,對比下其他的降將,張遼帶兵投降時才封個中郎將,而張郃在官渡帶大軍投降也就是封偏將軍,可見關羽投降時手下的兵還不少。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無論是《三國志》中,還是《三國演義》中,降曹又叛曹的關羽均是忠義之人。

    關羽在下邳時提出三事降曹:一曰降漢不降曹;二曰要善待兩位嫂嫂;三曰一旦有大哥劉備訊息,立馬投奔。有人質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攝政之位,曹既是劉,投漢就是投曹,這有一定道理,但漢並不等同於曹;二是質疑劉備敗在下沛,關羽駐紮下邳,與嫂夫人不同城,這是託詞,也有道理;三是質疑關羽為什麼不突圍而去追尋劉備,好像關羽貪戀富貴,自甘墮落。這就大謬不然啦。

    我們先一起讀一讀《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第六》:關羽,河東郡解縣人。因逃亡來到涿郡。先主劉備在家鄉招兵買馬,關羽、張飛擔任他的護衛。劉備做平原國國相時,讓關、張作為別部司馬,分管屬下士兵。劉備與關、張同床共寢,親如兄弟。而在稠人廣眾之中,關、張常站立老劉身旁保護,從不逃避艱難險阻。後來劉備襲擊徐州殺了刺史車胄,關羽守下邳,代理太守,劉備率軍返小沛。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徐州,先主劉備逃奔袁紹。曹操活捉關羽後返回,任命關羽為偏將軍,待他非常客氣。注意!關羽在下邳被鐵壁合圍,反抗只有死亡一途!所以那三個什麼條件都是羅貫中替關羽杜撰的,與關羽沒一分錢關係,原因嘛老羅偏愛關羽,唯恐關羽背上背叛劉備的惡名。後來,袁紹派大將顏良在白馬縣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出擊顏良。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帥旗車蓋,當即拍馬上前,在千軍萬馬中突然襲擊殺死顏良,割下首級返回本陣,因顏良是河北名將,袁紹手下沒人敢擋,於是解白馬之圍。曹操上表奏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曹操最初很佩服關羽為人,漸漸覺得關爺無久留之意,派關爺好友張遼試探,關爺感嘆道:曹公待我極好,但我深受劉將軍厚恩,曾立誓同生共死,我不可以背信棄義。等我立下大功回報曹公恩遇後才會離開。等關羽飛馬斬殺顏良,曹操知道與關羽分手在即,便給予豐厚的賞賜,關羽封存全部財物,留書向曹操辭別,曹操沒讓手下追趕。

    後來,劉備連吳抗曹,赤壁大勝後,劉備攻佔江南各郡,關羽先任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平定益州後,命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進漢中王,關羽為前將軍。

    關羽先是以前將軍名義,被劉備假以符節,他率軍攻打曹仁的樊城,于禁率援軍來救,被關公水淹七軍,名將於禁被活捉,龐德被殺。後關公被呂蒙白衣渡江,襲佔荊州。關羽後路被抄,前有徐晃、曹仁反擊,後有呂蒙來攻,結果關羽關平被俘,寧死不降,被斬殺,被追諡為壯繆侯。另一子關興少有美名,孔明對他特別器重,可惜二十多歲就死啦。

    總之,關羽的一生對劉氏絕對忠誠,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和孔明有一拼。所以儘管他有降曹的瑕疵,但始終心繫劉備,堪稱忠臣。記得安史之亂時,張巡也先詐降安祿山;好漢愛國將領南霽雲在城破之時,與張巡一起被安祿山部下活捉時,還想詐降以圖將來,後來張巡勸阻才作罷,張巡、南霽雲均堪稱愛國名將,大節不虧,都永垂不朽。

    關羽儘管降曹、叛曹,但至死沒有叛劉,身在曹營心在漢,從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不是為了忠義二字,又是為了啥呢?

    中華民族近二千年來,把關羽當作忠義的化身,全國多處立廟,許多幫會敬他這尊神,原因是關羽的忠義禁得起歷史的檢驗,你總不會說近兩千年來,所有的華人眼睛都被火鐵燙了吧?!

    望斧正!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素週期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