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檸檬茶小妹

    雖然茶葉上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只要正常儲存,茶葉沒有受潮變質,在保質期內飲用都是可以的。

    但是,茶葉還有“最佳飲用”時間。有的茶需要儘快飲用,因為放得越久品質越差;有的茶製成後不能馬上喝,需要放一段時間;有的茶可以久存,且越存越香。那麼,要如何區分這些茶呢?

    目錄

    1 /

    適合儘快飲用的茶

    2 /

    適合放一段時間飲用的茶

    3 /

    適合放一段時間飲用的茶

    4/

    總結一下

    / 1 / 適合儘快飲用的茶

    製成後儘快飲用最佳的茶,通常追求鮮爽的口感。這類茶,其中的物質很容易被氧化,稍放久一些,就明顯能感覺到沒有剛開始喝那麼新鮮了。就像剛摘下來的蔬菜一樣,要馬上烹煮,否則食材的甜度就會隨著時間下降得很快,吃過剛摘下來的蔬菜的人,一定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

    •烘青、炒青綠茶,製成後一般放10天左右退火後就可以喝了,此時口感最協調,且喝了不容易上火。

    •蒸青綠茶、抹茶之類的,這類茶的最佳飲用時間只有2~3個月,製成後越快喝越好。

    •鮮嫩的白毫銀針後儘快飲用更佳。雖說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但喜歡銀針的鮮爽味的朋友們,還是趁早喝為好。

    •紅茶沒什麼特別的講究,通常都可以直接飲用。但像正山小種這樣進行了燻焙環節的茶,可以適當存放一兩個月再飲用。

    / 2 / 適合放一段時間飲用的茶

    一般來說,焙火類的茶最好是放一段時間再飲用。一方面是避免上火,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給茶“降降火氣”,避免火味掩蓋了其本身的香氣、滋味。焙火類的茶主要是烏龍茶,如武夷巖茶、濃香炭焙鐵觀音、臺灣炭焙烏龍茶等,按照不同的焙火程度可分為低火、中火、足火。

    不同的火功需要放置退火的時間也不同。

    •低火:一到兩個月

    •中火:三到五個月

    •足火:半年到一年

    退火後的焙火茶,炭火的熱力部分消散,烏龍茶本身的花果香和滋味方才顯示出來,與火味交織,形成了焙火烏龍茶獨特的韻味。

    / 3 / 適合長期存放的茶

    長期存放的茶,三到五年以上,一般可以稱為老茶。老茶的概念,並是不近年來才有,以往在民間,早就有存老茶治病的傳統。

    可以長期存放的茶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耐得住久藏,就代表內含物質足夠的豐富。在正常而合理的儲存環境下,物質發生一些變化,讓茶形成了更為深厚、豐富的品質特徵。

    •武夷巖茶適合存放,“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說的就是足火的武夷巖茶隔年火氣退去會更好喝。不止一年,陳放多年的巖茶品質更優,有溫胃健脾之功效。

    •白茶可以久存眾人皆知,不僅有獨特的保健價值,更是形成棗香、藥香等獨特口感,耐人尋味。一般存老白茶以嫩度較低的白牡丹、壽眉為主。

    •普洱生茶和熟茶,都具有耐久藏的特點。老茶口感層次更豐富,滋味更濃醇,這是新茶所不能比擬的,也是普洱茶具有投資價值的根本原因。

    •黑茶適合陳放 ,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會促使黑茶內含物質的轉化。

    / 4 / 總結一下

    不同的茶、不同的製作工藝、不同的儲存條件都會決定茶的“最佳飲用時間”。但經過乾燥的茶,多少都有一點點“火氣”。

    正常來說,只要火氣不是特別重,只需要放個十來天便可趁著新鮮一飲而盡。而火氣重的茶,則焙火越重,需要退火的時間越長。

    至於存個五年十年,理論上來說,只要品質好、儲存條件恰當,任何茶都是可以存成老茶的。

    但杯小茶建議,不是特別追求老茶口感的人,沒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存茶上面。首先茶的底子不一定好,品質一般的茶久存也不會好到哪去;其次是存茶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如果沒有經驗,好茶也可能存成垃圾,不僅可惜,還白白浪費了時間。還不如趁著茶在保質期內,儘快喝掉是最好的。

  • 2 # 楊多傑

    近些年,老茶的概念特別火,茶只要一老,就變得特別珍貴,價格也特別高。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越老越有味道”。

    以前有句老話,叫“茶貴新酒貴老”。這裡的“茶”字一般是指綠茶。綠茶講求鮮爽度,賞的就是一個“新”字。陳年的綠茶確實會出現色澤灰暗、香氣減少、滋味平淡甚至茶湯渾濁的情況。但即便如此,如今連“老綠茶”也頗受追捧。這種喝法,有待時間的檢驗。

    除去綠茶以外,白茶、黑茶、烏龍、普洱、甚至黃茶,都可以常年存放。

    在白茶的產地閩東福鼎,就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白茶不揉不捻、天然晾曬,屬於微發酵茶類。在白茶存放的過程中,內在的活性酶會持續不斷的起作用,把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等等這些物質轉化為芳香類物質、茶黃素、茶褐素等,使白茶的滋味與湯色不斷出現變化,也使白茶更耐泡。因此陳年的白茶不僅風味獨特,而且藥效奇佳。

    至於普洱更是如此,講究“爺爺作茶孫子賣”。普洱生茶做下來,只能算作是完成“初幹”的半成品。一定要超越“保質期”的時間,才可以出現真正的普洱香。這是因為茶葉中的活性物質在殺青時只是被鈍化而沒有被殺死,在合適的倉儲環境下,茶葉中的內含物質可以進行進一步轉化。

    傳統焙火工藝的烏龍茶,當年新茶火性較烈,陳放幾年以後,火氣慢慢褪去,沒有燥氣和烈性,敦厚,養人。也是存放久了之後才回味無窮。

    好的新茶才能變成好的老茶,因此不是老茶就等於好茶。老茶也不該成為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讓人望而生畏。與其如此,不如自己每年存上三五斤茶葉。既可以供給自己常年享用,也可成為一種記憶的塵封。

  • 3 # 茶葉快訊之小陳說茶

    傳統焙火工藝的烏龍茶,當年新茶火性較烈,陳放幾年以後,火氣慢慢褪去,沒有燥氣和烈性,敦厚,養人。也是存放久了之後才回味無窮。

    好的新茶才能變成好的老茶,因此不是老茶就等於好茶。老茶也不該成為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讓人望而生畏。

  • 4 # 陳冉vlog

    紅茶是全發酵茶,保質期比較長,可以儲存2年以上。不過一般來說就算儲存較為得當,2年以上也會有變味的現象出現,所以儘量不要等到2年以後再喝。

    烏龍茶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一般來說放在冰箱裡冷藏的話也就18個月左右。而經過烘培的那些,就像武夷巖茶那樣的就算放2年也還是能喝。

    白茶

    “1年茶,3年藥,7年寶”白茶擁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儲存年份越久價值和口感不降反升,當然這是指存放得當的情況下,儲存不當的話,再好的茶也成渣。

    黑茶

    大黑茶也有越陳越香的特色,在清潔、防潮、無異味的環境下,可以長期儲存。但由於經過了後發酵,並沒有生普和白茶那種無限潛力,一般來說散茶3、5年,滋味已達到最佳程度,緊壓茶的話10年至15年也不就差不多了,再存也沒有那麼大的升值空間。

    黃茶

    作為最低調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黃茶,製作工序上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罷了,其保質期並沒有因為悶黃而有什麼大的長進。1年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普洱茶

    作為近年來最為熱門的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被廣大收藏家“炒”的火熱。熟茶的話,一般來說在15年以上,生茶的話,越陳越香,越來越值錢。

  • 5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茶葉的這個保質期,讓很多茶友很困惑,包裝上寫著18個月,但這個茶我放了一個月,這味道就變差了,你說這保質期有啥用?

    直白說,這表明的茶葉保質期,真的沒卵用。茶葉的真實保質期差別很大,朋友們也都清楚,如果儲存環境不當,茶葉變質也就是個把月的事,儲存環境特別好,放兩三年也是完全可以飲用的,但香氣和滋味會有落差。

    茶葉保質期的存在,是為了應付中國的《食品規定》,所以,並沒有其它化學新增物,例如防腐劑,這點大家可以放心。倒是可以自己準備點乾燥劑,用於存放茶葉很管用哦。

    簡單說說茶葉的儲存,茶葉的吸溼吸異味能力極強,怕氧化,針對這三點特徵儲存就很簡單了,要找個乾燥無異味,避光溫度低的環境。所以,最佳的儲存環境是冰箱,你以為我要說冷藏,錯了,其實最好的是冷凍層。冷凍層儲存的茶葉,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茶葉原狀態,保質期極長。如果你要衝泡,需要先把幹茶取出放在常溫中“醒茶”,若直接沖泡,幹茶溫度太低,香氣釋放不高,對滋味和口感也略有影響。

    除了保質期,茶葉也有“最佳賞味期”,也可以說“最佳飲用時間”。有些茶種,需要儘快飲用,隨著時間,茶質會逐漸變差。有的茶種,則要先存放一段時間,才會更好喝。還有些茶種,可以長久存放,而且越存越香。咱們分別說說。

    需要儘快飲用的茶種:

    需要儘快飲用的茶種,簡單說就是怕陳化的茶種,時間越長,陳化越嚴重,茶就越差。茶葉在陳化過程中,香氣明顯減弱,滋味變化最明顯的便是失去了鮮爽味。

    所以,需要儘快飲用的茶種主要為綠茶、黃茶、白茶這些以清香和鮮爽味為重的茶類,還有紅茶中部分原料非常細嫩的茶種,像金駿眉和滇紅,細嫩原料的紅茶以鮮醇滋味為重,鮮爽而醇厚,所以也怕久放。

    綠茶根據製作工藝分為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這四類中,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可以先短放半個月、一個月後,再行飲用。因為炒青和烘青之後,茶帶有較強的“火”氣,香氣很燥,滋味也會略重。蒸青綠茶則越快飲用越好,太容易陳化了。

    黃茶就比綠茶的製作工藝多了一道悶黃,口感、滋味、香氣都偏向綠茶,以鮮爽滋味為重,香氣清香,而且黃茶選用的原料與綠茶的嫩度一致,所以黃茶也非常怕陳化,需要儘快飲用。

    白茶要分兩種,一種是鮮嫩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另一種則是粗老的貢眉和壽眉,後主要製成了老白茶。鮮嫩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可沒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不過,這說法也不知道是哪個茶商炒出來的,並不是古話俗語。

    存放一段時間更好喝的茶種:

    存放一段時間更好喝的茶,就是焙火程度高的茶種,簡單說是給茶“降降火氣”,焙火是茶葉的乾燥環節,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就是高火茶,成茶後茶葉火氣過旺,對茶葉香氣、滋味和口感有很大影響。

    焙火程度高的茶,主要是烏龍茶,像武夷巖茶、濃香型的鐵觀音等,根據焙火的程度,需要的退火之間也不一樣。總的分為三種,低焙火,需要一至兩個月退火。中焙火,需要三至五個月退火;足焙火,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退火。總的來說,就是焙火越重的茶,需要的退火時間越長。

    經過退火的茶,火味消散,香氣更純正,茶湯口感也更為柔和,剩餘的火味與烏龍茶本身的花果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焙火烏龍茶最獨特的韻味。

    可以長久存放的茶:

    一看到長久存放,這就明顯了,說的就是老茶,基本會存放三至五年以上。黑茶、老白茶、隔年陳的武夷巖茶,這些長久存放的茶類,也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善於炒作。不出意外,經過炒作後,搞得人盡皆知,這些茶種的身價自然是水漲船高,甚至也有了像古董一般的收藏價值。

    “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說的就是武夷巖茶,上面說到了,武夷巖茶經過退火之後,滋味香氣會更好,這個退火沒有固定的時間,退半年、一年就差不多了,如果長久存放,依舊會受到影響。這巖茶可不能像生普洱那般過久陳茶。

    生普洱和熟普洱都能長久存放,經過良好的環境儲存後,普洱茶會越陳越香,茶湯滋味醇厚,口感層次豐富,是普洱茶主要的炒作點,也是普洱茶具有收藏價值的主要原因。

    黑茶也適合陳放,但並不是越陳越好,在陳放過程中,緊壓茶內部的益生菌得以繁衍,促進黑茶內質轉化,使得滋味和口感更好。

    所以,茶的最佳飲用時間主要與製作工藝和此茶的特徵有關,所有的茶葉都有乾燥環節,所以多多少少都會帶一些火氣,只要火氣不是特別重,其實不需要退火,直接喝就行了,火氣太重的茶,建議還是放放,不要急,退火後茶葉會更好喝。

    至於老茶,其實所有的茶種,只要品質好,經過良好的儲存後,都能存放成老茶,但沒那個必要,什麼茶喝的就是什麼滋味,儲存時間太久,到最後都陳化成了同一種味道,多此一舉,閒得蛋疼。

    同時建議大家,不要過於追求老茶,更不需要投入精力去搞什麼收藏,老茶市場混亂,平靜的水面下,危險重重。平常飲茶,一次也不要置購太多,儘快喝完再置購就是了。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安吉承茗茶場”即可,望大家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羅,女孩想起羅什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