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知言小胖
遼朝是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由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的王朝,與中原五代十國以及北宋王朝並立。
與中國古代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遼朝契丹族只有兩個姓,皇族姓耶律,後族姓蕭。
遼朝後族蕭姓蕭氏的由來根據《遼史》以及《契丹國志》的記載,首先是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氏的漢族音譯為“蕭”,所以賜後族姓“蕭”;其次是希望後族仿蕭何輔佐劉邦故事,全力輔佐契丹遼朝,所以賜姓“蕭”,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目前史學界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遼朝的後族蕭氏和漢朝名相蕭何是沒有關係的。
蕭太后說起遼朝蕭太后,聽過《楊家將》故事的同學肯定都不陌生。但不巧的是遼朝皇后除了遼太祖皇后姓述律外,後面所有的皇后都姓蕭。那我們常說的“蕭太后”指的是哪一位呢?
我們所熟知的蕭太后,指的是遼朝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生母——承天皇太后蕭綽。在小說中,蕭太后以老奸巨猾、心狠手辣著稱。但歷史上,蕭綽輔佐遼景宗和遼聖宗,鞏固了遼朝內部的統治,南下擊敗宋朝,迫使宋朝簽訂澶淵之盟,使遼朝的統治達到了鼎盛,是中國古代的傑出女性之一。
-
3 # 萬事之始
蕭太后和蕭何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連姓氏都不一樣!
契丹民族興起後,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第一任蕭太后)認為,如果想要繼續擴大本民族的影響力,單純依靠契丹民族自己是不行,必須要依靠漢人。
而要依靠漢民族,那就是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認可漢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姓氏。就像魏晉時期的北朝那樣,鮮卑民族為了同化漢人,把鮮卑貴姓賜給漢人作為姓氏,如楊氏家族,就賜姓為普六茹;隴西李氏被賜姓為大野氏等。
同理,北魏孝文帝在南遷之後,為了更好地融入漢族社會,吸收漢民族的文化精髓,又把鮮卑複姓改為了單字漢姓。如把拓跋氏改為“元”姓等。但不管怎麼改,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民族融合的一種舉措。
契丹興起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後商量後決定,以漢朝的皇姓“劉”作為契丹的國姓,因為契丹自稱曾是漢朝皇室的外甥,以“劉”為國姓更能夠體現出耶律家族血統的高貴。
國姓確立了,那後姓應該選擇什麼呢?述律後把目光投向了漢朝名相蕭何。
蕭何和劉邦在漢朝時基本上屬於一對絕配。劉邦在外征戰,蕭何在後方壓糧運草,提供兵員,直接保證了劉邦在前線的戰事,功莫大焉。這也是劉邦在稱帝后,把蕭何列為功臣第一名的原因。
雖然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也曾懷疑過蕭何,但是蕭何卻用自己的忠誠打消了劉邦的疑慮,如派自己家族中所有適齡的男人上前線等等。應該說,劉邦和蕭何之間基本上還是善始善終的,也成為了後世君臣相得的典範。
契丹民族中耶律部和述律部是兩個互為姻親的部落,歷代遼皇的皇后和后妃必須要是述律家族的女人,即使有個別例外,那異性后妃所生的兒子也不具備繼位的資格。這也是耶律阿保機給述律家族的承諾,因為,在耶律阿保機創業之初,面對民族中七個部落中五個部落反對的局面時,只有述律家族堅強的站在自己一邊。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一樁政治交易。
鑑於此,述律家族認為,只有“蕭”姓才配得上自己在契丹和後起的遼國的政治地位,所以就把自己的漢姓改為了“蕭”姓。
由契丹民族為主體的遼國分為兩大部,一是北院,主要執掌契丹民族的內部事務;二是南院,主要負責石敬瑭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事物,具體來說,就是負責漢人事務。歷代遼皇在巡視的時候,到北院就用耶律這個姓氏,穿契丹民族服裝;到南院就用“劉”這個姓氏,穿漢人服裝,以示不偏不倚。
從耶律阿保機始,到遼天祚帝止,遼國的皇后都是從述律氏(蕭姓)中選出,無一例外。
回覆列表
大遼蕭太后,是契丹族人,出身顯赫,是遼國重臣宰相蕭思溫三女、遼景宗皇后、遼聖宗之母,號承天太后。她歷經兩朝,文武雙全、恩威並施、有勇有謀,功勳赫赫。是遼國曆史上成就最高、聲名最廣的一代雄後,女中豪傑,被後世尊為遼國的無冕之王。対外擊敗北宋、對內平定叛亂,定國安邦、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但蕭太后並不是西漢丞相蕭何的後人,西漢三傑之一丞相蕭何是漢人,並不是契丹族,他與蕭太后沒有任何親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