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草莓醬蘋果派

    影片《極地重生》片名的德文原文為“So weit dieFüßetragen”(《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是依據德國作家約瑟夫·馬丁·鮑爾(1901—1970)於1955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而成。一直到21世紀初,德國媒體方透露出克萊門斯·福雷爾(在中文字幕片中這個名字被譯為“科利·基文斯”)這個名叫科內利烏斯·羅斯特(CorneliusRost,1919—1983)的顯得頗為神秘的原型。

    根據能夠蒐集到的材料,他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他是一個長期生活在慕尼黑的奧地利人,老家在蒂羅爾的小城庫弗施泰因。在戰前,他在慕尼黑學得了印刷、印刷機械方面的技藝,為一名印刷技術工人。他何時上前線到蘇聯併成為蘇軍俘虜的時間不詳。不過他回慕尼黑的時間有該地戶籍檔案材料為證:1947年10月28日他前往登記處登記已返回慕尼黑。1953年,他到慕尼黑一家名叫埃倫維特的出版社的印刷廠工作。一次,老闆弗朗茨·埃倫維特把他叫到辦公室加以訓斥,因他近來在印刷書籍封面時出了好幾次大的紕漏。他向老闆承認自己患有色盲症,談到了自己因在西伯利亞勞動營的鉛礦服勞役而嚴重鉛中毒和許多其他情況。老闆覺得他說的事情對讀者會有很大的吸引力,於是讓他把所講的寫出來。過了一段時間,老闆看了他寫的東西大失所望——他寫的文字根本上不了檯面。而鮑爾此時已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巴伐利亞作家,在埃倫維特出版社出書,於是老闆就撮合倆人合作。他們倆人合作的具體情況已不得而知,不過羅斯特的講述留下了8小時的錄音帶。

    1955年,該出版社出版了由羅斯特講述、鮑爾撰寫的“紀實性小說”《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不過該書只有鮑爾一人署名。在後記中,鮑爾除了再一次強調所描述情節的真實性之外,還解釋了講述者在書中以化名(克萊門斯·福雷爾)出現的原因:害怕因此引起克格勃的追蹤、迫害;而作者受雙方協議的制約,有義務為講述者保密。

    作者這種雲山霧罩的說法,使權威的1995年出版的《德意志人物傳記百科全書》也弄錯了,以為《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是鮑爾根據自己的經歷寫的作品——在有關鮑爾的條目中寫道:“鮑爾在俄國戰爭中的自身經歷體現在他的《戰時日記》和1955年發表的小說《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之中……”

    鮑爾在侵蘇戰爭期間確實作為參戰者到過蘇聯,不過沒有資料表明他曾當過蘇軍的俘虜,就更談不上到西伯利亞去了。他的上級用其所長,曾讓他在駐烏克蘭的德軍部隊中,從事政宣鼓動工作。他的特長是文字功夫。這個1901年出生在巴伐利亞一個麵包師家庭的作家,在上中學時的理想是當一名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未能如願。中學輟學後,他曾在工廠、農場當過幾年臨時工。從1927年起,在上巴伐利亞多爾芬擔任地方報的編輯。1930年,他的小說《八次墾殖》獲得“德國青年小說家獎”,1935年他辭去了報刊工作,全力投入小說寫作之中。以後,他每隔一定時間均會發表中、長篇小說。這個時期他作品的注意力均集中在以往時代農民的個人命運上。他在蘇期間寫的作品有上面已提到的《戰時日記》(1942年由納粹黨的出版社埃爾出版社出版)。

    鮑爾影響最大的作品當推這部《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1955年出版後,先後被譯成多種語言,各種語言的版本加在一起印行總共超過了二百萬冊。1956年推出了廣播劇,1959年被改編成六集的電視連續劇,2001年公映了同名的電影。

    分析起來,該書首先在當時的西德成為熱銷書,一是因為在1955年蘇聯釋放了最後一批萬名德國戰俘——戰俘回西德是當年最大的話題,鮑爾搭上了順風車;二是這部標榜“真人真事”的小說其情節竟然比臆想的冒險故事還要驚險、扣人心絃!

    直到《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發表近50年之後,方有人查出了這部以“真人真事”為賣點的作品在真實性方面的問題。

    巴伐利亞廣播臺記者阿圖爾·迪特曼一直想知道《只要腳丫子還走得動》的講述者、親歷者的真實情況。在本世紀初,當事人——講述者、寫作者和出版者均已作古。於是,他找到出版者的兒子馬丁·埃倫維特,在多次採訪的情況下,馬丁說出這個講述者的姓名,最後,馬丁給出了上面提到的8小時錄音。

    迪特曼花了很長時間聽錄音,看鮑爾的小說和相關資料。比對錄音和小說,看看其中在內容上的異同,這相對來說要容易些。但要對羅斯特講述的真實性作出判斷:哪些是真,哪些為假,哪些添了油、加了醋,是很困難的,有些甚至根本無從做起。於是,迪特曼邀請了慕尼黑當代歷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幫忙,其中有研究員于爾根·察魯斯基博士。他們發現了羅斯特講述中的許多破綻:事情發生的時間——電影寫主人公於1944年8月上前線,於1952年聖誕節前回到故鄉。而在實際上,如前所述,羅斯特已於1947年回到慕尼黑。他逃亡14000多公里所費的三年時間從何而來?事情發生的起點——福雷爾開始逃跑的地方,位於西伯利亞最東端楚科奇半島傑日尼奧夫角(影片中文字幕標為“迪尼夫角”)的勞動營在羅斯特1947年返鄉時還沒有建立。據考證,該地的勞動營建於1949年秋。

    在所稱的福雷爾成功逃亡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亞美尼亞猶太人的情節也很顯然是杜撰的。很難想象,一個其兄弟被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助一個素眛平生的在蘇聯潛逃的德軍戰俘……再說,福雷爾的原型羅斯特的俄語極為拙劣,在漫長的時間裡,他怎能勝任與俄華人的語言交流?

    2010年4月2、3、4日,在迪特曼主持的巴伐利亞廣播臺2臺(Bayern2)的節目中,羅斯特的部分真相被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看來,長久以來被說成是影片《極地重生》主人公原型的科內利烏斯·羅斯特,雖然確有其人,而且他對他在二戰中的經歷曾經作過口頭講述,然而他的講述卻並不靠譜。依據不符合事實的講述所寫的小說,所製作的電影,其主人公當然就只能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說起來還真是巧事——在德國還真有二戰後從西伯利亞勞動營逃出回到德國的戰俘。仍健在的奧托·里納斯現住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維利希。他1925年出生在當時的波德邊境地區的馬索維亞(現屬波蘭),當地通行德、波兩種語言。他在17歲時,應徵當兵。1945年1月,他作為坦克兵被派往前線,不久即被俘。在被押往西伯利亞的火車上,他們獲悉德國無條件投降。他們被派到西伯利亞一個伐木勞動營,勞動任務很重:四個人一組,每天定額砍伐16顆樹,吃的東西很少,吃不飽;但從沒有捱過打。

    有一天,勞動營當局突然召集所有非德國籍的俘虜在門口開會,宣佈將把波蘭人、立陶宛人等外華人送回故鄉,通通予以釋放。由於里納斯生活在邊境地區,會講波蘭語,就冒充是波蘭人。得逞後,他被安排坐火車到了波蘭。一到波蘭,他迅即被查出他的波蘭人身份是假冒的。正在等待挨罰之際,他又尋著機會,得以逃脫。於是,他多次跳上、跳下行駛中的火車。途中遇到多次險情,有一次在一個小站還遇到一批迴國的蘇軍士兵,他還與他們說了話。他的說法是,遇到緊急情況絕對不能拔腿就跑,而要儘量冷靜應對。1946年1月27日,他抵達了柏林,回到了祖國(有案可查)。由於他的故鄉已歸屬波蘭,他來到了萊茵河下游地區,后里納斯上了科隆大學經濟系,一直在西德的中心地區工作。

    根據2011年1月30日介紹他情況的西德意志廣播5臺(WDR5)的說法,奧托·里納斯是德國唯一一個在官方檔案有記載的成功從西伯利亞脫逃回國的戰俘。《極地重生》中的福雷爾從天涯海角蘇美交界的極地出發,在冰天雪地中主要靠徒步開闢了自己逃亡的道路,而里納斯坐火車一下子就從西伯利亞到了波蘭。這樣比起來,里納斯無疑要遜色多了,然而一個是假,一個是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潤滑脂一般分為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