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書聖王羲之半截塔碑真的比蘭亭序更好嗎?
18
回覆列表
  • 1 # 雙暢

    從探討、溯源、學習王羲之書法方面看,《半截碑》應該比《蘭亭序》更好。學習書法一定要學源頭,不要學支流。否則可能會誤入歧途,因為資訊在傳播過程中會損耗失真。弄不好“歪嘴和尚唸經把經念歪了”。唐代書學家、書法家孫過庭說書法風格的規律是“古質今妍”!筆者很認同這一觀點。從筆法風格看,《半截碑》“質而不妍”,更接近《聖教序》書風。而《聖教序》為王羲之所書的真實性較為可靠(雖為王的集字)。而《蘭亭序》與王羲之書法風格不大符合。《蘭亭序》的筆法“妍而不質”,出現了大量裝飾性筆畫,這明顯是唐朝楷書的寫法,王羲之所處的晉代書風還沒有出現這種裝飾性筆畫!所以筆者不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書法是王羲之所書寫!上世紀五十年代現代文豪郭沫若也質疑過《蘭亭序》書法是古人以王羲之之名的偽託之作。(注:這裡只討論《蘭亭序》書寫即書法問題,不涉及撰稿內容方面問題,《蘭亭序》撰稿是王羲之沒有問題。)

  • 2 # ShengZheng

    我個人認為,興福寺半截碑,因是集字的原因,具有確切的方格位置,這樣初學者可以更加容易將精力集中在其筆法和字的構造的臨摹上,減少了難度,突出了基礎重點。然而沈尹默等貼學家認為,從字帖入手,可以更真切的觀察書者的筆法出入,從而更多更早的掌握書寫真諦。見仁見智,自己喜歡就好。

  • 3 # 柴石閣主1

    興福寺半截碑應該和集王聖教序比較,都是集字的。單字都很好,畢竟是集字,章法和氣息差一點。蘭亭序是雙勾描摹,風格不一樣。

  • 4 # 張勁逸

    半截碑何以與《蘭亭序》比? 歷代書法家對其評價是在眾多王羲之書法碑刻裡,其"獨得精神筋力"。也就是說屬於獨具一格,較有特色一類。

    《興福寺殘碑》又稱《吳文殘碑》因其出土時,僅存下半截,俗稱為"半截碑"。

    此碑是明萬曆年間,發現於西安市南郊。殘碑高80釐米,寬103釐米,共存35行。碑是唐玄宗開元九年堪刻。是當時宦官吳文所立, 由興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的行書刻成。

    碑原來立於唐長安城興福寺(即現在西安西大街西門城牆外一帶)。"半截碑"石現保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此碑筆法俊朗健勁,很大程度突顯王羲之書法的蕭散古逸之韻,有種大巧若拙,渾樸澀進之態,非熟悉二王書法者不能體會。所以精神筋力為喜愛王羲之書法者所看重。

    一 然此碑殘斷,不及"懷仁集王聖教序"之完整是其一不完美之處。

    二從筆法上說,許多書法家如米芾,還有啟功先生都認為書法作品以師法古人墨跡為上乘,認為碑刻要經過刀刻,再加多年風化剝蝕,不易見其原貌,墨跡則可看出古人如何運用筆墨,師墨跡可以得自然靈活啟功先生更是"半生師筆不師刀"。

    我們臨碑刻,也會深有體會,就是由於碑刻要經過刻工大二次加工,有些牽絲連線的細節 肯定就遺漏了,特別對於行草書來說。就這一點,《半截碑》不能與《蘭亭序》同日而語。

    三 如果《半截碑》比《蘭亭序》好,那麼,天下第一行書豈不成了《半截碑》,可嘆的是,大多數人連《半截碑》都很少見過,更別提臨學了,所以,在歷史上,沒有被廣泛認可的東西,那有資格和第一行書比。

    四 具體再說 《半截碑》的藝術價值,這樣說我,半截碑只能和《聖教序》比較,而且《 半截碑》筆法結構上分析,和《聖教序》也有差距 就是說它比"聖教序"還差一個層次 。

    對此碑的評價,歷來書法家認為此碑可與《集王聖教序》比對參照臨習,也就是可以補充《聖教序》。而且歷代有書法家在裡面找出許多字 還是直接取自《聖教序》《蘭亭序》。

    所以,此碑與《聖教序》比較 ,認為它整體書法略遜色於《聖教序》。在藝術價值上難有實力與《蘭亭序》比較。還有較大差距。

    另外,值得讚歎的是,《興福寺》殘碑除它的書法價值外,還有就是碑側周圍的藝術雕刻。雖亦殘斷,不見全貌,但就現存刻石看,有人物栩栩如生,有蓮花線條清晰明朗,層次分明, 有舞女雙人長袖旋身‘翩翩顧盼為動人"。唐花晉字,兼得雙美,使人得見晉人風韻與唐人氣派。令欣賞者稱歎。

  • 5 # 秦保譽堂

    半截碑是集王羲之字的,和蘭亭序關係不大。存世的蘭亭都是唐人的臨摹本。有很多自己的筆法在其中。神龍蘭亭或者稱馮臨本公認最好。半截碑更多是用懷仁聖教序的字,集字後的再集字效果不好,歷代都不是臨池的選擇,關鍵刻工也不行。所以學習行書還是要從懷仁聖教序和神龍蘭亭序著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健身才能快速增加體重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