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範小王子

    篆書也學習那個時期的,刻印時最易見效果。然而刻印重在掌握形式、刀法技巧,風格主要表現在此方面。當然字也起輔助作用。

  • 2 # 閒一

    篆刻與書法同樣都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都以漢字為其造型基礎。,所以互相之間存在著許多共通之處,然而書法藝術從自然形態過渡到自覺形態的時間卻被篆刻要早。當書法藝術在漢末魏晉時以基本轉化成為自覺的藝術表現形式時,古代印章依然處於自然形態之中,依然基於實用目的。唐宋以後,印章由鑑賞開始介入書畫,並於之結下不解之緣,這才開始從實用中漸漸地蛻化出來。一直到元代,吾衍,趙孟頫等為代表的文人藝術家開始熱情投入時,才形成了篆刻這一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元明清以來一個個篆刻流派的行程,延續和更迭,其實就是人們對轉課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就是專科藝術語言不斷生成發展和豐富的過程。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篆書的基本書寫技巧,研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篆書,所特有的書寫技巧研究以及作為印文的篆書在印面書寫中分佈的藝術規律,逐步展開的過程。也是篆刻從 “印中求印”、“印宗秦漢”到“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築變轉變過程。

    我們知道,刻印就是用刻刀在石頭上寫字,講究書寫性。所以綜上所述,學習某一時期的篆刻印分,肯定是要學習那一時期的篆書的,這是相輔相成的。

  • 3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其實和練字沒有太大的關係。

    篆刻是一門學問,篆刻並不僅僅只是刻篆書。

    篆刻:雕刻印章。現在篆刻的定義已經,並不只是用使用篆書的印。

    現在連上面這樣的機器印章的字型刻出來的章,很多人都叫篆刻印章。

    《明史·文苑傳三·文徵明》:“文彭、文嘉並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這個篆刻當然是,書畫圈所說的篆刻。

    千萬不要覺得篆刻就一定要刻篆書,而且現在關於篆刻所謂的“印風”,也是各有說法。如果你的印譜是秦漢印,你也不可能有多少秦漢篆書可以練習,並且如果看過印譜,印章風格的區別文字部分較小。

    僅僅漢印,有些人就有多種的說法。

    我個人對於把印分成那麼多種,覺得這個已經落後時代了。

    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印,有一種文字影象之妙,現在時代實在太五光十色,並且科技發展迅速。篆刻更趨向個人的認知,更加的主觀小眾。

    一人有感

    有些事情越來越小眾,可能是因為設定了很多門檻和門類,讓人難以進入。

    其實現在還是有區分刻字和篆刻,問題是現在區分了以後會不會改。

  • 4 # 千千千里馬

    所以,你的提問就是篆刻與篆書是什麼關係的問題。

    篆書和篆刻的關係是一個統一又不統一的關係。

    漢代印

    因為篆刻是以篆書為基礎的一種藝術應用,對標準的書法要進行藝術設計和藝術安排處理,所以,篆刻的效果要比篆書的藝術效果要更加誇張和藝術,而且,除了戰國時代的印璽,各個時代的印璽藝術都與書法有很大的差別,有些篆刻與篆書的差別大的驚人。

    漢代的印

    中國的篆刻藝術,雖然起源很早,但是作為篆刻藝術確流行的比較晚。大約在元代以後,才逐漸才成為文人的一項藝術雅玩,趙孟頫書比較早自己刻印的書法家,也是在書法和繪畫作品上應用篆刻的書法家、畫家。清代乾隆年以後,文人雅士喜歡篆刻的風氣達到高潮,對中國的書法和繪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形成了“皖派”和“浙派”兩大文人篆刻流派,他們提出了篆刻要崇尚秦漢印風的主張。這個主張至今都是我們學習篆刻的基本師法典範,所以,學習篆刻,都是從秦漢印風開始的。而秦漢印風是

    漢代印

    比較接近的,篆刻上的書法,也比較接近秦漢書法。

    那麼,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秦朝的印是不是都是秦代的小篆呢?那也不一定。

    因為印璽是戰國時代流行起來的文化,所以,秦代的印璽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保持了戰國古璽的印風。所以,秦印的篆書文字風格,也不是跟小篆完全一樣的。

    我們如果學習秦印,就不一定只學小篆了。必須還要學習大篆金文。

    那麼漢代的印呢?漢代的印風與秦代相比有一定的變化,印文書法風格小篆居多。

    漢代的篆書

    所以,學習漢印我們有小篆的書法基礎也是可以對付的。

    但是,前面我們說過了,篆刻和篆書還不是完全統一的。即使是大篆的篆刻,也不是跟書法一模一樣,因為篆刻是以書法為基礎的第二次書法藝術應用和藝術創作。

    秦代的印璽

    篆書僅僅是我們從事篆刻的基本功和基本知識。篆書要從大篆學起。因為最古的篆刻,無非就是用大篆文字。如果作篆刻不認識篆書,那就不好創作了。

    我們有了大篆書法的基本功,小篆就基本上沒有問題了。

    所以,我們學習篆刻就要有良好的書法基礎。但是,僅僅有書法基礎也是不夠的,主要還是要以篆刻的文字為我們學習篆刻的主要基礎。

    戰國印璽

    這就是,為什麼說篆刻文字與篆書還不完全一致的原因。

    我們學習篆刻,首先要認識篆書,只有認識篆書,在創作篆刻的時候,才不會出現用字的錯誤。

    因此,學習篆刻從大篆金文開始學起,有了這個基礎,小篆基本上就不用學了。

    唐代的九疊

    真正要把篆刻做好,書法雖然是基礎,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依據篆刻書法。

    當然,篆刻也可以按照篆書刻出來。吳昌碩就提出過篆刻如書法,書法如篆刻的藝術主張,這是有道理的。

    但是,篆刻是篆書的應用這個宗旨就決定了,不是所有的篆刻都要刻得像篆書一樣。

    篆書也是一個大千世界,有些篆刻作品的文字接近於篆刻,也有篆刻作品的文字是變形很厲害的篆書。

    戰國秦漢的“鳥蟲篆”就與當時的書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像唐宋時代的“九疊篆”更是把文字誇張到無法辨認。

    漢代的鳥蟲印印模

    當然,大部分篆刻文字都是接近書法的。所以,只要我們學習了大篆這種書法以後,基本上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篆刻創作了。

    如果你是初學篆刻,首先體驗一下如果篆刻。

    可以直接模仿秦漢印風。如果還想成為一個篆刻家,一定要從篆書學起。篆書的書法寫的越好,篆刻也就做的越好。清代以來的篆刻家,基本上都是書法家。例如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等。

    經常學習不同風格的篆書書法,有利於我們創作風格清新的篆刻。

    例如齊白石取三國時代的篆書《天發神讖碑》刻出了有齊白石風格特點的書法作品。希望在學習篆刻的路上,把篆書和篆刻都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鏡頭場面排程的系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