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統稱為詩歌
樓主所說的“令”即為曲的一種
先說詩:
中國古代詩大體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叫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古體詩押韻較自由。另一類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
另一類叫做近體詩,分為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再說詞:
詞是由詩歌演變而來的體裁。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幾個字。如《十六字令》,最長的不過240字,如《鶯啼序》。一般認為58個字以內為“小令”,59字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闋”(或“一片”)。
最後說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盛行於元代以後。
曲有散曲和劇曲之分。散曲只供清唱吟詠之用,
劇曲進入戲劇,成為唱詞。曲有曲牌和宮調。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譜式,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的格式,每一個曲牌都隸屬於一個宮調,每個宮調都有若干個曲牌。
散曲的體制又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單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個曲牌,一韻到底;套數(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宮調內,聯接許多曲牌成為一組曲,來歌詠一個內容,不僅可用於寫景抒情,也可以敘述一個故事片斷。
詩、詞、曲統稱為詩歌
樓主所說的“令”即為曲的一種
先說詩:
中國古代詩大體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叫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古體詩押韻較自由。另一類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
另一類叫做近體詩,分為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再說詞:
詞是由詩歌演變而來的體裁。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幾個字。如《十六字令》,最長的不過240字,如《鶯啼序》。一般認為58個字以內為“小令”,59字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闋”(或“一片”)。
最後說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盛行於元代以後。
曲有散曲和劇曲之分。散曲只供清唱吟詠之用,
劇曲進入戲劇,成為唱詞。曲有曲牌和宮調。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譜式,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的格式,每一個曲牌都隸屬於一個宮調,每個宮調都有若干個曲牌。
散曲的體制又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單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個曲牌,一韻到底;套數(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宮調內,聯接許多曲牌成為一組曲,來歌詠一個內容,不僅可用於寫景抒情,也可以敘述一個故事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