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學家桑圖拉帶著4歲的女兒瑪麗雅,來到了桑坦德附近的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該洞窟長約270米,深邃而曲折。桑圖拉正專注於在地下挖掘化石,小瑪麗雅無事可做,順著幽深的山洞摸索,突然她驚叫道:“爸爸,這裡有牛! ”當父親抬頭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時,他驚呆了,一群動物正向他奔來。
他仔細辨認,才發現洞頂和壁面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Mustang、野鹿等30多種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躺臥休息,有的撒歡奔躍,葙的昂首翹尾,有的追逐角鬥,有的相互親暱,影象或相互重疊,或相互覆蓋,有的非常完整,如馴鹿、長毛象、野牛以及一定數量的類人猿形象等。
野牛的長度在1。4米〜1。8米之間,最大的鉅鹿竟有2。 25米長,千姿百態、生動自然。窟頂《受傷的野牛》畫中有兩隻負傷的野牛,身軀蜷縮成一團,外輪廓被處理 為穩定的三角形狀。
而在細節方面,諸如抽搐的四蹄、甩動的尾部、斜刺如劍的雙 角、直豎的耳朵,都採用寓動於靜的手法,將野牛處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困獸猶鬥的 特點表現得惟妙惟肖。 野牛倒在地上,兩腿無法站立起來,卻低著頭來保護自己, 為生命做最後一刻的掙扎,形象極為生動,表現了動物的尊嚴與力量。
看得出來, 當時的畫匠極富藝術功力,在表現伏臥的動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變化時,巧妙地 利用岩石的凸起處,組成肌肉圓塊的形狀,再加上蜷曲的四條腿,可謂妙造自然,而 又自然成趣。 由此,原始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和頗具活力的藝術表現手法,得到了 完美的體現。
巖畫的畫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簡單而準確的輪廓,然後再塗上色彩。 據考證,壁畫顏料取於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再摻和動物油脂而成,色彩至 今仍鮮豔奪目。壁畫線條生動有力,光影諧調,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的手法,刻畫 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組成一幅幅富有表現力和有浮雕感的獨立畫面,神態逼真,栩栩如生,達到了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阿爾塔米拉洞窟窟頂崖壁畫,觀賞者必須躺倒仰視。洞窟中除了一些非常寫 實的動物作品之外,還有許多抽象的圖形,或僅僅是手印的外輪廓線,或戴面具的 人像的線雕。依照有些學者的看法,有些繪畫可能是奧Verna文化期的遺物,但是主 要的巖畫則應為公元前3萬至公元前1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繪畫遺 跡,屬於馬格德林文化期的作品。
在大壁畫中的動物形象的旁邊有許多的劃道和 圖形符號,有用濃重的紅色畫出來的,並且相當大。這種抽象的符號和圖形同樣存 在於歐洲所有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中,比如洞窟藝術中經常出現的手印,就是 原始人模仿野獸留在泥地上的爪印,然後把手印在石壁上,以增強精力、祛災除病。
這是巫術活動中一種控制力量的表現,因為手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可以體現他們 企圖征服野獸的願望。關於這些壁畫,有過各種不同解釋。魯迅先生生前對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也 作過論述,他認為原始人作畫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 牛、禁咒野牛的事。
”他們作畫的目的在於識別動物或者是一種狩獵儀式,可能原始 人認為,只要畫出所要獵獲的動物,真實的動物就會屈服於他們的威力,所以原始 人視繪畫為魔力。 據說,有一位現代畫家在一個原始部落畫了動物,竟使他們感到 很難過。
遺憾的是,桑圖拉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發現,當時並未得到人們的認可, 甚至被諷刺和哂笑。但很快舊石器肘代洞穴藝術的存在得到證實,人們接著發現 了帶有雕刻、繪畫、淺浮雕或泥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窟藝術。
法國於1901年 發現了豐特•德戈梅洞穴,1906年發現尼阿克斯洞穴,1911年發現帶有泥塑野牛 像的萊圖奧杜貝特洞穴,1914年發現萊斯•弗雷勒斯洞穴,1922年發現伯什•梅 勒洞穴及著名的斑點馬圖板,1923年發現蒙特斯潘洞穴。
當初對桑圖拉的發現提 出疑問的法國考古學家埃米勒•卡爾達伊拉,發表了《一位懷疑論者的懺悔》一 文,公開承認自己先前犯了錯誤。 20多年以後,桑圖拉和他的女兒瑪麗雅的發現 終於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遺址的發現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形成於1。3萬年之前,經 歷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三個文化時期的西班牙史前藝術遺蹟,又是在100多年前第 一次被人們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藝術。歐洲舊石器時代洞窟崖壁畫最顯著的特點 是:寫實的大型動物形象;形象之間沒有相互聯絡;各種抽象的符號。
這些特徵在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崖壁畫中體現得最為鮮明。米開朗基羅設計的西斯廷教堂 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藝術聖殿,因此,西方人稱阿爾塔米拉洞窟為“史前的西斯廷教 堂”。1985年,該洞窟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多年以來,阿爾塔米拉壁畫是世界學者重要的研究物件,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 愛護。 1936年,德國法西斯空軍對西班牙北部狂轟濫炸,西班牙共和國軍士兵為 保護山洞,寧可在洞外遭敵機襲擊,也不進入山洞,使山洞免遭了一場浩劫。
西班牙文化部門現在嚴格規定:參觀者每天不得超過15人,每人在洞內只能停留15分鐘。現在當地已闢成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博物館,除洞窟壁畫館外,還有考古陳列館,展出附近地區出土的文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化石、各種石器、陶器、鐵器和青銅器。
想一想,洞窟巖畫是原始藝術家在用粗笨的打製石器、簡陋的油脂燃燒物照明的條件下完成的,就讓現代人驚歎不已!站在這些古老的巖畫前,我們不禁浮想聯翩:原始人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不但艱難地生存著,還在孜孜不倦地創造著藝術。
正因為與生倶來的藝術天性,人類才進化得越來越聰明,社會也越來越文明,這是人類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
被譽為“史前的盧浮宮”的拉斯科洞窟崖壁畫就曾使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讚不絕口,慶幸自己的作品與原始人的畫跡有相通之處;在藝術大師畢加索的畫中也能窺到阿爾塔米拉巖畫中野牛的影子。
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學家桑圖拉帶著4歲的女兒瑪麗雅,來到了桑坦德附近的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該洞窟長約270米,深邃而曲折。桑圖拉正專注於在地下挖掘化石,小瑪麗雅無事可做,順著幽深的山洞摸索,突然她驚叫道:“爸爸,這裡有牛! ”當父親抬頭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時,他驚呆了,一群動物正向他奔來。
他仔細辨認,才發現洞頂和壁面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Mustang、野鹿等30多種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躺臥休息,有的撒歡奔躍,葙的昂首翹尾,有的追逐角鬥,有的相互親暱,影象或相互重疊,或相互覆蓋,有的非常完整,如馴鹿、長毛象、野牛以及一定數量的類人猿形象等。
野牛的長度在1。4米〜1。8米之間,最大的鉅鹿竟有2。 25米長,千姿百態、生動自然。窟頂《受傷的野牛》畫中有兩隻負傷的野牛,身軀蜷縮成一團,外輪廓被處理 為穩定的三角形狀。
而在細節方面,諸如抽搐的四蹄、甩動的尾部、斜刺如劍的雙 角、直豎的耳朵,都採用寓動於靜的手法,將野牛處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困獸猶鬥的 特點表現得惟妙惟肖。 野牛倒在地上,兩腿無法站立起來,卻低著頭來保護自己, 為生命做最後一刻的掙扎,形象極為生動,表現了動物的尊嚴與力量。
看得出來, 當時的畫匠極富藝術功力,在表現伏臥的動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變化時,巧妙地 利用岩石的凸起處,組成肌肉圓塊的形狀,再加上蜷曲的四條腿,可謂妙造自然,而 又自然成趣。 由此,原始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和頗具活力的藝術表現手法,得到了 完美的體現。
巖畫的畫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簡單而準確的輪廓,然後再塗上色彩。 據考證,壁畫顏料取於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再摻和動物油脂而成,色彩至 今仍鮮豔奪目。壁畫線條生動有力,光影諧調,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的手法,刻畫 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組成一幅幅富有表現力和有浮雕感的獨立畫面,神態逼真,栩栩如生,達到了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阿爾塔米拉洞窟窟頂崖壁畫,觀賞者必須躺倒仰視。洞窟中除了一些非常寫 實的動物作品之外,還有許多抽象的圖形,或僅僅是手印的外輪廓線,或戴面具的 人像的線雕。依照有些學者的看法,有些繪畫可能是奧Verna文化期的遺物,但是主 要的巖畫則應為公元前3萬至公元前1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繪畫遺 跡,屬於馬格德林文化期的作品。
在大壁畫中的動物形象的旁邊有許多的劃道和 圖形符號,有用濃重的紅色畫出來的,並且相當大。這種抽象的符號和圖形同樣存 在於歐洲所有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中,比如洞窟藝術中經常出現的手印,就是 原始人模仿野獸留在泥地上的爪印,然後把手印在石壁上,以增強精力、祛災除病。
這是巫術活動中一種控制力量的表現,因為手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可以體現他們 企圖征服野獸的願望。關於這些壁畫,有過各種不同解釋。魯迅先生生前對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也 作過論述,他認為原始人作畫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 牛、禁咒野牛的事。
”他們作畫的目的在於識別動物或者是一種狩獵儀式,可能原始 人認為,只要畫出所要獵獲的動物,真實的動物就會屈服於他們的威力,所以原始 人視繪畫為魔力。 據說,有一位現代畫家在一個原始部落畫了動物,竟使他們感到 很難過。
遺憾的是,桑圖拉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發現,當時並未得到人們的認可, 甚至被諷刺和哂笑。但很快舊石器肘代洞穴藝術的存在得到證實,人們接著發現 了帶有雕刻、繪畫、淺浮雕或泥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窟藝術。
法國於1901年 發現了豐特•德戈梅洞穴,1906年發現尼阿克斯洞穴,1911年發現帶有泥塑野牛 像的萊圖奧杜貝特洞穴,1914年發現萊斯•弗雷勒斯洞穴,1922年發現伯什•梅 勒洞穴及著名的斑點馬圖板,1923年發現蒙特斯潘洞穴。
當初對桑圖拉的發現提 出疑問的法國考古學家埃米勒•卡爾達伊拉,發表了《一位懷疑論者的懺悔》一 文,公開承認自己先前犯了錯誤。 20多年以後,桑圖拉和他的女兒瑪麗雅的發現 終於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遺址的發現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形成於1。3萬年之前,經 歷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三個文化時期的西班牙史前藝術遺蹟,又是在100多年前第 一次被人們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藝術。歐洲舊石器時代洞窟崖壁畫最顯著的特點 是:寫實的大型動物形象;形象之間沒有相互聯絡;各種抽象的符號。
這些特徵在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崖壁畫中體現得最為鮮明。米開朗基羅設計的西斯廷教堂 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藝術聖殿,因此,西方人稱阿爾塔米拉洞窟為“史前的西斯廷教 堂”。1985年,該洞窟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多年以來,阿爾塔米拉壁畫是世界學者重要的研究物件,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 愛護。 1936年,德國法西斯空軍對西班牙北部狂轟濫炸,西班牙共和國軍士兵為 保護山洞,寧可在洞外遭敵機襲擊,也不進入山洞,使山洞免遭了一場浩劫。
西班牙文化部門現在嚴格規定:參觀者每天不得超過15人,每人在洞內只能停留15分鐘。現在當地已闢成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博物館,除洞窟壁畫館外,還有考古陳列館,展出附近地區出土的文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化石、各種石器、陶器、鐵器和青銅器。
想一想,洞窟巖畫是原始藝術家在用粗笨的打製石器、簡陋的油脂燃燒物照明的條件下完成的,就讓現代人驚歎不已!站在這些古老的巖畫前,我們不禁浮想聯翩:原始人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不但艱難地生存著,還在孜孜不倦地創造著藝術。
正因為與生倶來的藝術天性,人類才進化得越來越聰明,社會也越來越文明,這是人類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
被譽為“史前的盧浮宮”的拉斯科洞窟崖壁畫就曾使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讚不絕口,慶幸自己的作品與原始人的畫跡有相通之處;在藝術大師畢加索的畫中也能窺到阿爾塔米拉巖畫中野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