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78603139388

    《滇系》、《天啟演志》、《大定府志》等史籍都有唐朝阿啊撰爨字。號日韙書,即今彝字。文字左翻倒唸,亦有象形、會意諸義”的記載。從那時起就有人認為象形、會意是彝文的主要造字法。而且用漢字“六書”造字和

    用字規律來解釋彝文造字。

    陳士林(1988)就此提出異議:“今見彝文中少數的字似乎可以用‘象形’、‘指事’來解釋,但是,由於缺乏古彝文史料,特別是缺乏系統的,經過科學整理的史料,說某象某形,往往帶很大的主觀隨意性,沒有什麼科學意義。”彝文造字法的民族特點很突出,其基該方法是以部首為主導,以其他筆劃或造型部件為陪襯,有時附加裝飾性符號,藉以區別同部之字。”

    丁椿壽則堅持認為:“彝文確實也有象形、指事、會意等表意的造字方法。……彝文和漢文有著共同的特點,在創造文字之始,也並沒有擺脫走向象形文字的道路。”(1981)後來他把彝文規範為四種基本結構及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1993)。

    陳英的觀點與此基本相同。他認為:“彝文與漢文的遠源同出於刻劃文字;同樣可分筆劃部首;在它們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循著象形、指事、會意的造字規律和轉註、假借的用字方法,僅由於彝文後期發展緩慢,以致形聲來形成系統而已。”(1993)

    王昌富(1994)認為。彝文的造字法可大致分為四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者多,但以通假為最。而漢之‘六書’中‘轉註’、‘形聲’不常用.或許因已有‘通假’之法,其二法在彝文中便沒有大必要之緣故。”

    馬學良認為,彝文造字法有象形等法,另外還用了“轉位”的方法,就是把一個字放置的方位轉動一下,或轉動後新增一些符號,構成新的字。

    朱建新經過認真的研究探索,提出了一種新的彝文“六書”造字法(1998)。他認為:“彝文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會意、類形、類聲、類義六條原則,我們可以稱其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等這些造字法,是所有象形表意文字所共有的。……但是這些造字法的符號造形手法上,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是以顯示了彝文身自所獨有的造字原則。”類形字是以物類為形,附加區別性符號創造出來的。這種造字方法是以某類事物為範疇,用一象徵性的圖形表示這類事物,然後在這個圖形上新增一些表示不同特徵的區別性符號來表示這類事物中的不同事物。這是一種能產性比較高的造字方法。”類義字是以某一具有相關意義的詞群為範疇,在一個象形字上新增一些區別性符號構成不同的新字來表示這個詞群的不同詞:”類音字是以一種象形字作為根字’,在這個基礎上新增一些區別性符號構成新字,表示與這個根字語音相近的一組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對你的愛不僅僅是喜歡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