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說電影hhh
-
2 # 讀一世界
歷史上並無“弼馬溫”一職。弼馬溫的諧音是“避馬瘟”。民間傳說,猴子養在馬廄中,可以避免馬匹患瘟疫。這個傳說到底靠不靠譜,不知道,但確實很早。晉幹寶《搜神記》就記過。《齊民要術》裡說,馬廄裡養猴,能消百病。《本草綱目》也說了這個事。拴馬樁的樁頭,往往雕一個猴子,用意與此是一樣的(另一說有“馬上封侯”求富貴的意思)。
-
3 # 使用者1998327514981
弼:同“避”,趨避的意思。“弼馬溫”不過是闢馬瘟的諧音而已。古人們在馬廄中養猴子,這樣能有效的趨避馬瘟。猴子天性好動,每每當這些馬鬆懈倦怠的時候,猴子就會去撩撥它們。這樣就使馬時刻保持憂患心理,並且還得到一定的訓練。從而提高馬隊對血蟲病的抵抗能力,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馬溫之稱。
-
4 # 孫慶偉123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曾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其實古今中外都沒有這個官銜。 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古時醫書上認為,把猴子與馬放在一起,就可以避免馬生瘟疫。例如中國北魏人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說“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避惡, 惡息百病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馬廄畜母猴避馬瘟疫”之說。“弼馬溫”與“避馬瘟”同音,《西遊記》中玉帝是用“弼馬溫”的諧音來嘲弄孫悟空的。
弼馬溫是一個官名,俗稱養馬的,或者又叫馬官。這樣取名,是為取躲避馬瘟災害的諧音。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為了馬的安全健康,總把母猴尿混在馬飼料裡,以避馬群瘟疫。
北京市首都博物館有件文物也和弼馬溫有關係,也就是下圖這個雞冠壺。這個壺是遼人掛在馬鞍兩旁的陶瓷水壺,由皮囊壺變化過來。
遼人一開始用皮囊壺,後來和漢人溝通多了,被漢化,也開始裝儒雅。他們開始用陶瓷取代動物毛皮製作。大家可以看圖中皮囊壺上有騎倆猴,也是取“弼馬溫”之意,討個吉利。
在古代,戰馬是取勝利器,皇帝,尤其是好鬥的皇帝,對戰馬很重視,比如漢武帝劉徹。
劉徹喜歡閱馬,有一次閱馬儀式上,其他馬官在他面前唯唯諾諾走過,時不時還要偷看他一眼。除了一人目不斜視,徑直走過。
此人身長九尺,器宇不凡,名叫金日磾,他本來是個匈奴王子,後來成為俘虜。
這次閱馬,一朝被漢武帝看中,從此飛黃騰達,不僅一路高升,還成為皇帝女婿,最後竟成為託孤大臣。
由此可見,“弼馬溫”官職雖小,但有機會見皇帝,有很大的高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