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神愛分享

    潛艇魚雷的發射方式目前一般有兩種:

    1.自航式發射。顧名思義,自航發射,是透過魚雷自身的動力系統離開魚雷發射管。 魚雷在魚雷管內啟動,靠自身的動力“開”出潛艇,優點是噪音低,缺點是發射速度慢。

    2.動力式發射。使用外力將魚雷噴出魚雷管,一般有兩種方法,乾式(使用壓縮空氣將魚雷噴出去,在魚雷離開發射管的瞬間再把壓縮空氣抽回來。)和溼式(先將發射管灌水,然後用活塞將魚雷和海水一起噴出去。)

    動力式發射又分為乾式發射和溼式發射兩種:

    乾式發射,這種發射方式技術較水壓發射簡單,只要高壓氣瓶裡有足夠的壓力就可以了,靠壓縮氣體退出魚雷,優點是發射速度快,缺點是噪聲較大,且發射後高壓氣體容易進入艇外水體,形成大量氣泡暴露潛艇位置,為此還要設計一個裝置在潛艇射出魚雷後及時的將高壓氣體回收至艇內,對潛艇人員造成一定影響或傷害。

    溼式發射,除去結構較複雜外,其它上述缺點一概沒有。其原理就是先透過一個單向的閥門把海水吸入一個彈性容器,再透過另一個單向閥門將容器內的海水壓入魚雷管,利用水的壓力將魚雷發射出去。

    典型的魚雷發射程式為:

    1、鎖定攻擊目標(透過潛望鏡瞄準或者透過聲納系統鎖定)

    2、下潛或上浮到攻擊深度(水太深了水壓太大,發射不了)

    3、打開發射口耐壓蓋

    4、確認攻擊目標(這個程式一般是確認最後攻擊的命令,一旦進入下個程式,99%就是真的要發射了)

    5、發射管灌水/空氣閥充氣待命(這個程式一般意味著攻擊開始)

    6、發射!

    7、下潛到安全深度躲避敵方反擊(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戰時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聽爆炸聲音,確定戰果,躲避攻擊,撤出戰鬥區域,準備二次攻擊。

    如果是使用線控魚雷(使用光纖控制的),在發射完魚雷後,還必須繼續跟蹤和指揮魚雷攻擊和選擇目標。不會馬上下潛。這種攻擊一般使用於潛艇對潛艇的作戰中,線控魚雷,命中精度高,搜尋能力強,可以依託潛艇本身強大的偵聽聲納和強大的火控系統來打擊敵方潛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反潛武器。

  • 2 # 狼煙火燎
    潛艇的主武器當然是魚類,他在水線以下爆炸,威力比導彈大得多,加上潛艇隱匿在大洋中,冷不防的一枚威力巨大的魚雷發射過來,這是所有水面艦艇的噩夢。魚雷作為潛艇最重要的攻擊手段,他的發射方式也是經過了幾代的發展,從最初的自航式到今天的主流的水壓平衡式,未來還可能發展處電磁發射等等,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一下各代的魚雷是如何發射的。

    第一代 自航式魚雷

    一戰潛艇加入了戰場,這款幽靈殺手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就是魚雷了。初代潛艇發射魚雷還非常的原始,發射時開啟魚雷管灌入海水,然後魚雷啟動螺旋槳自己的游出去,因此被稱為自航式魚雷。

    他的優點就是結構最簡單,缺點是初速低、航程近,潛艇必須抵近發射,自身風險也很大,因此這種模式在一戰結束後就很快被淘汰了。

    第二代 乾式高壓發射

    有點類似今天導彈的彈射,也是利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彈射出去。魚雷管連線著一個高壓氣閥裝置,發射前首先讓一部分氣體讓魚雷管與海水壓力相等,然後魚雷管前密封蓋開啟,同時高壓氣閥開啟,利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強行推出去魚雷管,魚雷發射就有了一個不錯的初速,二戰時潛艇魚雷主要採用這種方式發射。

    乾式高壓發射的優點就是帶給魚雷一個不錯的初速,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單;缺點當然就是產生大量的氣泡,在攻擊同時也暴露自己的位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還專門設計了一套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雷發射到3/4左右是,開始回收高壓氣體,排放到潛艇內部,但氣泡只是減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大缺點就是發射深度有限,只能在100米深度內使用,二戰時倒是滿足要求,但二戰後就不適合了。

    第三代 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

    二戰後美蘇的軍事競賽,潛艇也是越潛越深,迅速超過100米向300米發展,甚至蘇聯最大達到了1000米潛深,各國追蹤潛艇的手段也越來越強悍,幹是發射無論深度還是氣泡暴露自己的弱點都無法再滿足要求,於是美國在乾式發射基礎上開發出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他的原理和乾式發射很像,只是在高壓氣瓶與魚雷管之間加了一個活塞,發射時魚雷管內先灌入海水,高壓氣體推動活塞,活塞推動與魚雷管聯通的水缸,產生高壓海水將魚雷發射出去。魚雷發射前後內外水壓保持一致,這樣就能伴隨潛艇在任何深度發射魚雷,這是二戰後相當長時間內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第三代分支 衝壓發射

    法華人在武器研發上往往又自己獨特的見解,法國在開發第三代魚雷發射系統上就沒有簡單的抄作業,而是採用了體積更小的衝壓發射,其實和水壓平衡發射原理差不多,只是活塞推動的不是海水,而是直接將魚雷高速頂出去。

    他的優點體積小、重量輕,缺點就是活塞直接衝擊魚雷,魚雷尾部結構必須堅固才行,這種方式簡單暴力,說實話有點像蘇聯風格。當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其他國家並不感冒,只有法國“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

    第四代 空氣渦輪泵發射

    在水壓平衡式發射系統上改進而來,利用旋轉的空氣渦輪泵取代了體積較大的活塞系統,能夠有效的降低體積,尤其在中小型潛艇上得到了推廣,很多人認為這種模式也應該歸屬到水壓平衡發射模式上。魚雷發射時利用高壓氣體帶動空氣渦輪旋轉將海水快速泵入發射管,將魚雷推出去。他的優點當然讓發射系統體積更小,效率更高。

    與水壓平衡式發射類似,利用高壓氣體帶動空氣渦輪將海水泵入發射管,將魚雷推出去。因為採用的旋轉的空氣渦輪泵,而非大體積的活塞,體積減小很多,特別在中小型潛艇上得到了推廣,而且他也是水壓平衡式的,在任何深度只要不影響到魚雷管或者魚雷的結構效能,都能發射魚雷

    第五代 電磁發射

    目前各國還在研製,這種發射的速度當然會更快,更完美了,耗電量當然也是非常驚人的,估計除了大型核潛艇,其他的就別做夢了!

  • 3 # 新鮮事2019

    魚雷對水面艦艇的殺傷力遠大於導彈,而且潛艇隱藏在大洋深處,足夠隱蔽,往往一個冷不防的偷襲就能讓一艘大型戰艦甚至航母沉沒。而且魚雷也是潛艇在水下唯一防禦手段,各國都非常重視魚雷的發射,而潛艇發射魚雷也經過了幾代變遷,從最初的自航式發展到現在水壓平衡式,也是越來越先進!

    第一代 自航式魚雷

    第一次是世界大戰潛艇加入戰場,魚雷就成為了潛艇的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初代潛艇發射方式都是採用自航式魚雷,顧名思義就是靠著魚雷的螺旋槳自己游出去。發射時開啟魚雷管密封艙,海水注入,然後魚雷啟東螺旋槳自己游出去。

    他的優點就是技術最簡單,缺點是初速低,航程近,潛艇必須抵近發射,非常危險,因此一戰後很快就被淘汰了。

    第二代 乾式高壓發射

    有點類似與現代的導彈彈射,就是利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射出去。發射前高壓氣體儲存在氣瓶中,魚雷發射時注入部分氣體使魚雷管內外水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開啟,同時高壓氣閥開啟,將魚雷強行推出魚雷管,能夠給予魚雷一個較大的初速度。

    這種方式優點就是魚雷初速度高,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單。缺點就是產生大量的氣泡,潛艇攻擊別人是自己也暴露無遺,因此後來設計師專門設計了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類發射到3/4時,開始回收高壓空氣,排放到潛艇內部,產生的氣泡減少不少,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他的另一個缺點就是隨著潛艇的發展,潛艇越潛越深,所以不能在深水區使用,最大隻能在100米範圍內使用。二戰後隨著潛艇潛深迅速發展,這樣的發射方式也就不適合了!

    第三代 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

    二戰後潛艇深度越來越深,已經遠遠超過了100米,乾式發射已經不足以滿足要求,美國在乾式發射基礎上發展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其實他的原理和乾式發射差不多,只是先灌入海水,然後用高壓氣體帶動活塞,在推動水缸裡的海水將魚雷發射出去。這樣魚雷管在發射前後的水壓內外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水下發射魚雷,只要魚雷能夠承受得住海水的壓力!故成為6、70年代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第三代分支 衝壓發射

    這是法華人自己搞出來的,法國沒有采用美國水壓平衡式發射。而是使用了體積更小的衝壓發射,其實就是在魚雷管尾部安裝一個衝壓器,利用高壓氣體推動活塞,直接將魚雷從發射管頂出去。

    他的優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但對魚雷尾部衝擊非常大,因此魚雷尾部結構要足夠堅固才行。這樣的方式其他國家也都不感冒,也就只有法國的“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

    第四代 空氣渦輪泵發射

    與水壓平衡式發射類似,利用高壓氣體帶動空氣渦輪將海水泵入發射管,將魚雷推出去。因為採用的旋轉的空氣渦輪泵,而非大體積的活塞,體積減小很多,特別在中小型潛艇上得到了推廣,而且他也是水壓平衡式的,在任何深度只要不影響到魚雷管或者魚雷的結構效能,都能發射魚雷

    第五代 電磁發射

    目前各國還在研製,這種發射的速度當然會更快,更完美了,耗電量當然也是非常驚人的,估計除了大型核潛艇,其他的就別做夢了!

  • 4 # 坤哥自媒體Vlog

    說到這些海戰中常用的武器系統,最隱秘、最迷人的是穿越海底的特種作戰武器潛艇。與水面戰武器相比,潛艇是相對落後的武器。儘管法國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潛艇船長的經典形象,但潛艇成為現實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潛艇的主要武器是魚雷。魚類有兩種下水方式,一種是自行式,另一種是壓力式。下水方式對水深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潛艇的水深,這是一個相互制約的因素。

    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人們一直在嘗試更好的魚雷發射計劃。最初的發射方式是自行發射,這是最容易理解的。核潛艇也被稱為“核魚”。它在水下一直被高壓海水包圍,內外壓力差別很大。魚雷出動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壓力平衡。因此,自行發射已成為初步計劃。發射前,發射管會開啟讓海水進入,海水一進入,內外壓力就會平衡。此時,發射管內的魚雷將被自己的動力系統點燃並游出水面。但這種方式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在溼發射環境下,魚雷的初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魚雷的射程和速度。如果魚雷本身發生故障,管子出得太慢,就會對潛艇本身造成危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乾式發射方式,即直接用氣壓將魚雷壓出,既避免了由於發射管海水腐蝕而增加的維修難度,又避免了下一枚魚雷進入發射管阻力過大而造成的硬傷。做保養真的很方便,但其他問題又來了。以往的自航發射方案雖然速度慢,但“安靜”,這種壓力發射方案在魚雷發射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海底氣泡。在反潛裝備迅速發展的今天,潛艇的位置隨時可能暴露出來。

    為了避免這種危險的局面,美國提出了一個有中和和“乾溼”兩種模式的發射計劃。這種模式叫做水壓平衡。具體操作是讓海水進入發射管,然後用高壓氣體推動發射管後部的活塞,將魚雷和海水同時推出。現在有了隱蔽性和速度,安靜又快,但它的裝置太複雜,維修也很麻煩。現在比較流行的方案是英華人提出的空氣渦輪泵模式,與美華人的想法相同,但他們把活塞改成渦輪泵,這樣減少了裝置的體積和維修難度。由於核子魚的深度一般不超過500米,因此再往深處打魚雷也沒用,儘管有些魚雷可以潛到1000米的深度。與深度相比,魚的速度在世界上更受追捧。畢竟,魚雷速度越快,留給敵人的反應時間就越短。

  • 5 # 薩沙

    發現敵人以後

    第一步,潛艇開啟內部的魚雷發射管的蓋子,裝入魚雷;

    第二步,關閉潛艇內部的蓋子,進入發射準備程式;

    第三步,潛艇開啟外部的蓋子,在發射管內注入海水;

    第四步,發射魚雷。

    而魚雷的發射又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依靠魚雷自己動力。

    發射魚雷以後,魚雷依靠自己的動力裝置,離開發射管,仍然駛向目標。

    主要是針對電動魚雷,依靠自己的螺旋槳轉動向前航行。

    這種發射方法,魚雷的噪音低、結果簡單,但缺點是魚雷初速過低,加速較慢,難以對付快速行駛的船隻。

    第二種是外力發射。

    主要是依靠動力將魚雷從發射管推動出去,有很多種方法,魚雷隨後再加速。

    這種發射方式,魚雷初速較高,可以使用現代化的魚雷,比如有尾氣排放的魚雷。

    另外,老式潛艇的水兵如果遭遇故障想要自救,也必須和魚類一樣,從發射管上浮出去。

    這是潛艇在水下,唯一能夠逃生的地方。

    潛艇教學資料這麼寫: 發射管脫險即從魚雷發射管爬行脫險。發射管脫險訓練現場,一隊學兵穿戴好氧氣面罩,將小型氧氣罐掛在腹部位置,學兵依次進入魚雷發射管,身體側臥。教官關閉魚雷發射管,開始為管內注水加壓,當壓力與魚雷出口水壓相當,學員和教官透過擊打管壁通訊。

    學兵開始蠕動爬行至魚雷管出口,與出口接應的學兵會合出水。在充滿水、黑暗密閉的狹小管道中爬行,不僅僅考驗的是脫險技術,對心理的要求更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花果山與獅駝嶺哪個實力強,如果開戰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