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目前尚未解決,所以無法給出用到什麼知識。但是根據目前對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一些進展所用到的理論分析,高中的理論知識是不可能解決的。
1742年,哥德巴赫寫信給尤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隨便取某一個奇數,比如77,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之和,即77=53+17+7;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即發現“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同年,尤拉給哥德巴赫回信。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尤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自從陳景潤1973年證明了1+2後,近些年沒有發現正規的學術期刊發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進展,也就是說全世界的數學家被卡在這裡已經近五十年了。雖然陳景潤用改進的線性篩法證明了1+2,但是現在大多數數學家都認為此種方法走到了極限,要證明1+1,必須要有新思想。
目前,大多數數學家表示難點在於一方面是乎找不到任何新的工具,第二是目前看起來它好像和其他數學領域的連線又很弱,很難借力打力。
陳景潤在證明1+2的時候是用到了解析數論的方法,而這些知識對於非數學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很難接觸到。看看一些國內的權威數學專家怎麼說吧。王元教授(編輯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書,彙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論文20篇):“可以確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於將來出現一個全新的數學觀念”。
楊樂教授解釋說:我們看過的宣稱已證明出這一難題的全部來稿,沒有一處可取。從嚴格意義上說,不少作者連中學數學都沒學好。中學數學是2000多年前的成果,微積分的出現也離我們300多年了。200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十年,數學各分支有了極大的發展,取得了極其豐富的成果。在這些成果和方法的基礎上,大批中外數學家成年累月地努力尚未解決的難題,如果可以靠加加減減和微積分去解決,那麼近幾百年的數學發展不是等於零嗎?大批數學家的努力不是等於零嗎?!這些人的做法好比手持弓箭參與海灣戰爭、手持斧鋸去造太空梭。
因為目前尚未解決,所以無法給出用到什麼知識。但是根據目前對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一些進展所用到的理論分析,高中的理論知識是不可能解決的。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1742年,哥德巴赫寫信給尤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隨便取某一個奇數,比如77,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之和,即77=53+17+7;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即發現“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同年,尤拉給哥德巴赫回信。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尤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難在哪?自從陳景潤1973年證明了1+2後,近些年沒有發現正規的學術期刊發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進展,也就是說全世界的數學家被卡在這裡已經近五十年了。雖然陳景潤用改進的線性篩法證明了1+2,但是現在大多數數學家都認為此種方法走到了極限,要證明1+1,必須要有新思想。
目前,大多數數學家表示難點在於一方面是乎找不到任何新的工具,第二是目前看起來它好像和其他數學領域的連線又很弱,很難借力打力。
為什麼高中知識解決不了?陳景潤在證明1+2的時候是用到了解析數論的方法,而這些知識對於非數學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很難接觸到。看看一些國內的權威數學專家怎麼說吧。王元教授(編輯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書,彙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論文20篇):“可以確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於將來出現一個全新的數學觀念”。
楊樂教授解釋說:我們看過的宣稱已證明出這一難題的全部來稿,沒有一處可取。從嚴格意義上說,不少作者連中學數學都沒學好。中學數學是2000多年前的成果,微積分的出現也離我們300多年了。200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十年,數學各分支有了極大的發展,取得了極其豐富的成果。在這些成果和方法的基礎上,大批中外數學家成年累月地努力尚未解決的難題,如果可以靠加加減減和微積分去解決,那麼近幾百年的數學發展不是等於零嗎?大批數學家的努力不是等於零嗎?!這些人的做法好比手持弓箭參與海灣戰爭、手持斧鋸去造太空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