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克瘋說電影
-
2 # 你猜我猜不猜你猜我猜不猜呢
對票房影響很大。首先,定了檔期就會有大量宣傳,而這個宣傳也會有一個最佳時期,宣傳期太長會適得其反,宣傳期不夠會反響平平。
其次,上映期對票房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五一,國慶,元旦和春節向來屬於電影檔期必搶的時期,只不過有的電影能搶到,有的搶不到,相比平時,電影在節假日上映所引起的效應肯定更好,票房也更高,這是毫無疑問的。
最後,說一下國外電影,著重提一下今年“神奇動物在哪裡”改檔的事情,藉此說明檔期的重要,上個月,國外高人氣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原定11月18日全球同步上映,後來因為廣電總局為保護中國產電影,經某剛導演請求後,推遲到11月25日上映(所謂自願改檔期完全是瞎扯淡)。遲了一星期是什麼概念?之前做的大量宣傳大打折扣暫且不說,本來是全球同步上映的電影,國外沒有改檔期,國內推遲了,必然有很多人能在網上找到槍版或者全英文盜版。推遲一天都會導致這種事情發生,更不要說推遲一週!國內電影的票房都是看首映一週甚至首映後3天的票房走勢來預估最終票房的。這種改檔對電影票房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不過,雖然檔期和影院排片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宣傳也是起著很大作用,但是最終決定因素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你的電影夠好,全世界都會為你讓道(比如“湄公河”)。所以,還是希望導演們能花更多的心思在電影製作和劇本修改上面,而不是一昧的在請明星,造勢,炒作,以及想著如何把劇本寫的迎合市場惡趣味上面花心思(爵跡就是個例子)。
最後,祝中國電影市場朝著更好的方面發展下去,希望終有一天,中國電影也能成為世界標杆!
-
3 # 二郎神神不神
原因很多,主要是市場決定的!電影的受眾與檔期匹配是影響票房的關鍵。暑期檔學生為主力,賀歲檔家庭為主力,一般長假期為兵家必爭之時!
-
4 # RZARD
好萊塢電影通常很早就會定檔,在影片開拍之前基本就會鎖定檔期,國內的電影以往定檔都不會太早,不過近幾年來從《尋龍決》開始很多大片也開始超前定檔,因為這對於前期的宣傳推廣製造關注度幫助很大
改檔這個事兒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國內有廣電這道門檻,不過審當然沒法上映,所以會面臨改檔,不過這幾年因為這事改檔的不多;現在主動改檔的電影會多一些,國內賀歲檔也就是從12月,很多國內大片扎堆,有些電影難免會擔心觀眾分流跟票房問題,所以選擇改檔,比如近期的《大鬧天竺》從12月改到了1月底,改檔還是對電影有一定影響的,從上映前1個月左右開始宣傳造勢,突然改檔多少會有影響
國內大片扎推的幾個檔期有暑期檔、賀歲檔跟春節檔;暑期檔檔國外大片上映居多;以往賀歲檔是國內電影自留檔期,國外大片基本選不到這個檔期,不過今年後半年國內電影市場慘淡,12月份也有國外電影上映;春節檔就不用說了,基本是大年初一上映,星爺跟成龍的電影近幾年都選擇這個檔期。除了這幾個大的黃金檔期,還有一些小的黃金檔檔,比如情人節檔,當然愛情片很對會選擇這個檔期;其次還有五一檔,國慶檔這些傳統國內長假的檔期
-
5 # 毒觀娛樂
以馬上到來的國慶檔為例:
從9月29日開始至10月8日期間,目前,共有13部電影扎堆上映。
已經確定撤檔的影片有《芳華》,《降魔傳》、《閨蜜2》、《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提檔的電影有《縫紉機樂隊》、《空天獵》;《羞羞的鐵拳》推遲9小時30分上映。
撤檔提檔的被動與影視公司的小九九
片方不約而同的對檔期做出了調整,更多的,還是一種被動的無奈。
近幾年,中國產電影票房的前幾名大多都出自重要的黃金檔期。
因此,搶佔檔期,表面上看起來是各個影片之間的票房競爭,實際上是背後出品方的廝殺。
成功的電影帶來的可觀票房收入,甚至會對行業內影視公司進行重新排位。
在頭部影視公司前幾名地位難以被撼動的情況下,實力相對較弱的影視公司會希望藉助這個熱門檔期進行一次“衝刺”,佔領相對優勢的高地。
只是不管是“反擊”也好,“衝刺”也好,根本沒有想象的容易。
戰火還沒打響,就有幾部影片提前從戰場撤退。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官微上釋出了撤檔訊息,並且公佈了原因:“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目前尚未拿到公映許可證,因此我們無法在原定檔期公映,為此我們感到萬分抱歉。”
不管是不是真的因為沒有拿到“龍標”,撤檔,在目前看來,更像是一種自保的行為。
前有由廖凡、李易峰的主演的同系列電影《心理罪》3.03億票房的慘淡收尾,《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撤檔,更像是在大片的圍剿之勢下,對自己預期票房的不自信,而明智地選擇退出廝殺。
另外兩部影片的撤檔或多或少都出於相似的原因——背後的出品公司承受不起影片虧損的風險:
·《降魔傳》的出品方海潤影業在業績上連續四年陷入虧損,今年除了《大鬧天竺》有比較好的表現之外,再沒有能“力挽狂瀾”的影片。
·《閨蜜2》的出品方北京完美星空傳媒,從2014年之後出品的電影,票房和口碑表現都不理想。
雖然《閨蜜1》曾收穫了近2億的票房,但是口碑在豆瓣上卻尷尬的停在5.4,加上市場對於這種題材影片出現審美疲勞,若想依靠《閨蜜2》拯救公司,只有避開國慶檔,才可能獲得更大的贏面。
雖然在各方的宣告中,都強調《芳華》的撤檔與馮導和華誼兄弟的“對賭協議”無關,但是談到馮小剛電影的票房,就繞不開這個問題。
不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收穫了好口碑的《芳華》,若重新確定了上映時間,還能不能為馮小剛導演帶來更多正面收益?
除了調檔和撤檔的做法,“抱團”也成為幾家大的影視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
對於市場提前看好的幾部影片《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以及《羞羞的鐵拳》,各影視公司也是頻頻透過分散投資的方式降低風險。
比如,萬達影視以及下屬的五洲電影參投或發行了《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以及《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光線以及其控股的貓眼則投資了《縫紉機樂隊》、《羞羞的鐵拳》等。
整個電影市場,都變得十分被動。
既然都是“賭局”,與其用分散投資的方式來被動地“賭”一把黃金檔期,還不如科學的選擇真正適合的檔期,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會有更大的贏面。
-
6 # 梁鵬飛
我給大家科普一下,中國電影目前主要檔期的主要情況,包括歷史源流和演變,以及各檔期的代表作品。都是乾貨喲。
先說賀歲檔和春節檔,這倆檔期其實隔得很近。
而在一開始,這倆檔期,其實是一個檔期,都叫賀歲檔,故事得從1995年說起。
90年代後期,中國電影市場一片低迷,從92年約30億,到94年跌破冰點10億以下。為了救市,中國電影開始引進好萊塢大片,94年引進了引進第一部分賬大片《亡命天涯》,香港電影也開始引進內地。95年成龍的《紅番區》獲得華語片票房第一,是在什麼時候上映的呢?1995年的1月29日,大年初一。是所謂的賀歲檔(注:和後文的賀歲檔不一樣)香港電影一向有在春節前後上映的傳統,看電影過年嘛。後面成龍的《簡單故事》、《一個好人》和《我是誰》都是在賀歲檔上映。
成龍是在內地取得票房成功的第一個香港電影品牌,也開創了內地第一個電影檔期,賀歲檔,即現在的春節檔,春節大年期間上映。
接下來咱們說馮小剛。
1997年馮小剛《甲方乙方》一炮而紅,那句著名的“1997年過去了,我很想念它”大家耳熟能詳。但實際上這句臺詞在電影院上映的時候,還是1997年的12月24,聖誕節,1997還沒有過去呢。
馮小剛為什麼選擇97年12月上映呢?因為大哥成龍一年一部賀歲大片,98年的《我是誰》已經定好在春節上了,馮小剛自然不敢和成龍撞車,只好提前一個月在聖誕節上映。
而98年以後,成龍的工作重心去到好萊塢,拍出來的電影逐漸不符合華人口味,所以在國內影響力減少。而馮小剛影響力起來了。他是聖誕節賀歲檔起來的。所以後面的電影都是在12月底上映。形成了第二個賀歲檔,即聖誕元旦檔。
不過那會中國電影一年也沒幾部可以看,一年也只有年底了,大傢伙才想起來去看看電影,所以在12月聖誕節和後面春節其實差不多,無論是成龍還是馮小剛,電影都可以放1個月以上。那會都叫賀歲檔。只不過成龍的賀歲檔在春節,馮小剛的賀歲檔在聖誕元旦,後來成龍不在內地玩了,馮小剛的影響力大了,賀歲檔就專門指聖誕元旦這個時候了。而春節逐漸沒有啥電影上映了。
賀歲檔確定以後,一直是早期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檔期。那會華人不愛看電影,就是到年底去放鬆放鬆,看場電影。所以中國大片都是在這個時候放。
國師張藝謀2002年整出了《英雄》,人民大會堂首映,也是放在賀歲檔。
從90年底末期一直到2000年代,年底到春節的賀歲檔基本上一直是中國大片的保留檔期。
好了,再說回來春節檔,這個檔期現在是中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檔期。前面說了,是成龍先開闢出來,但他後來去好萊塢影響力減弱了,接下來是周星馳重新定義了春節檔。
周星馳進入內地第一個電影《功夫》也是入鄉隨俗,在12月14上映,算是賀歲檔,但他第二部《長江七號》是在2008年1月30日,臨近春節7天,已經算是春節檔了。2013年《西遊降魔》正兒八經大年初一上映,年度票房冠軍,2015《美人魚》進一步讓春節檔成為中國電影最重要檔期。
那麼,自從2013年以後,春節檔崛起,賀歲檔就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後來的賀歲檔票房比較高的就是2015年的《尋龍訣》。現在大片的第一選擇是春節檔,第二選擇才是賀歲檔,但這倆檔期其實隔得不遠。歷史淵源也挺接近。
接下來說說暑期檔。
中國的暑期檔最早是張藝謀第二部大片《十面埋伏》是在2005年的7月上映。
畢竟那會中國電影數量開始增加。從2006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突破30億,電影票房開始增加,市場熱度起來了。光是年底一個賀歲檔不夠用了,必須要開拓新的檔期啊。所以暑期檔成為第二個選擇。
吳宇森從好萊塢回來第一部大片《赤壁》也是現在暑期檔,年度票房冠軍,暑期檔的名頭也起來了。2010年馮小剛出品2部,暑期檔的《唐山大地震》是華語片票房第一。咦,大家發現好像暑期檔也很賺錢嘛、暑期檔就越來越重要了。
接下來從好萊塢回來的許誠毅《捉妖記》第一部破20億中國產片,票房冠軍,暑期檔正式成為第二重要檔期。今年的《戰狼2》就不用說了,56億的紀錄估計短期沒人打破。
然後是國慶檔。
國慶檔的特殊性在於,它和春節一樣,是一年僅有2次7天黃金週假期。所以2013年春節檔崛起,大家發現黃金週7天很厲害啊,那國慶節也不能放過啊。
所以2014年國慶節《心花路放》一炮而紅,年度中國產片票房第一,成為第一個在國慶檔拿下中國產片票房冠軍的電影。國慶檔正式崛起,是四大檔期最後一個受到重視的。此後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的《夏洛特》,16年的《湄公河》都是重量級電影。現在國慶檔是國內第三重要檔期,也可以說是第二大檔期,因為暑期檔很長,從7月到8月一個多月時間,很難清晰定義一個檔期。
假期具有節日效應,觀眾去看電影的消費慾望更高。所以除了上述幾個大檔期,所以和假日相關的,都會成為檔期,比如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還有中秋檔。
這些檔期也出現過一些票房出色的電影。《戰狼》第一部就是在2015年清明檔出現。開啟青春愛情片的《致青春》則是2013年的五一節。如此種種不一一細表了。
-
7 # 酸甜無花果
改檔這個事兒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國內有廣電這道門檻,不過審當然沒法上映,所以會面臨改檔,這幾年因為這事改檔的也很多。 國內大片扎堆的幾個檔期有暑期檔、賀歲檔跟春節檔;暑期檔國外大片上映居多;而賀歲檔是國內電影自留檔期,國外大片很少能選到這個檔期。春節檔就不用說了,基本是大年初一上映,星爺跟成龍的電影近幾年都選擇這個檔期。除了這幾個大的黃金檔期,還有一些小的檔期,比如情人節檔,只要是跟愛情有關的電影絕對會選擇這個檔期;其次還有五一檔,國慶檔這些傳統國內長假的檔期。 身為投資者的我們,最後所得的收益跟票房是有關的,而上映期對票房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五一,國慶,元旦和春節向來屬於電影檔期必搶的時期,只在於搶到搶不到的問題。相比平時,電影在節假日上映所引起的效應肯定是更好的,票房也會比平時高,這都是毫無疑問的。 改檔這個事兒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稍微瞭解過影視行業的都知道國內有廣電這道門檻,不過審是沒法上映,會面臨改檔下架等的題。這幾年因為這事改檔的電影還不少;現在主動改檔的電影會多一些,節假日就意味著有很多國內大片扎堆,有些電影難免會擔心觀眾分流跟票房問題,所以選擇改檔。 拿國外高人氣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來舉個例,原定11月18日全球同步上映,後來因為廣電總局為保護中國產電影,推遲到11月25日上映。推遲上映一星期是什麼概念?首先,意味著之前做的大量宣傳大打折扣;其次,本來是全球同步上映的電影,國外沒有改檔期,國內推遲了,必然有很多人能在網上找到槍版或者全英文盜版。更不要說推遲一週!國內電影的票房都是看首映一週甚至首映後3天的票房走勢來預估最終票房的。這種改檔對電影票房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雖然檔期和影院排片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宣傳也是起著很大作用,但是最終決定因素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你的電影夠好,全世界都會為你讓道,比如“湄公河行動”。
回覆列表
中國是先拍過審再定檔,不像香港,歐美地區是針對電影安排檔期,跳檔是常事,當然還有很多內部操控因素,現在賀歲檔是最賺錢的,其次是暑期檔,對票房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