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索米楓
-
2 # 南池子
首先恭喜到大學任職。
現在這個年代和過去不一樣啦,我畢業的時候,國內C9也能去大學工作,現在肯定不行了。
有兩個問題:
招聘本身就是個供求關係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明白一個道理:
大學,不是大樓,也不是大操場,而是大師。
一個好大學,首先是得有足夠牛的學術帶頭人!
近幾年,國內大學全球張羅人才,力度也很大。
比如我母校,入職先分配套房子。我們的房價可不低啊,呵呵。
但是同時提出的條件也不低,硬性條件擺在這裡,長江什麼的都是要求之一。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一些發展,去大學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往往一個普通崗位,投遞的簡歷就一大堆。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挑選更好點的呢?
博士後是起步要求。當都是博士後了,當然就要看什麼博士後了,以及有什麼更好的東西。
不可否認,我們的大學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剛出來的大學排名,我們也都看到了,國內大學目前排名,這裡包括了香港和臺灣了:
清華算國內最好的,排在15名。
我們先不說QS是否足夠客觀吧,但是:
1、不可否認我們的高校和常青藤、G5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2、我們要發展,就需要虛心學習。預期讓我們的優秀學生都跑出去學習,我們更需要引進別人的優秀教育資源,為我們所用。
如果有一天,國內大學招聘的時候,只看國內C9畢業的博士後。我希望是我們已經實現了之前的規劃:在本世紀中葉我們的大學達到世界教育強國。
我們不再看QS排名,而是國際學生看中國做的全球學校排名。
-
3 # 老甘閒聊
謀求科研上的國際化合作
科研,尤其是有活力的,前沿的科研,都是要有國際化合作的。不是說外國的科研就一定比國內的好,而是說大家做一個領域,各有所長。如果是行內人,你就會發現,很多科研論文都是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合作發表的。你會一個方法,能幫我解決我研究的一個問題,那我們合作一下,能快速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海外經歷,這種合作自然就弱很多。
國外的科研環境更寬鬆純粹國外的大學科研氛圍是要更濃厚,單純的。外行干預,領導至上的情況,在國外要少的多。行政上,比國內強的不是一點半點。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在國內的大學找行政辦事,恨不得是欠了他三萬塊錢,臉難看,事難辦。在國外,去行政報銷,辦事,行政人員是確實把自己當服務人員的,更積極配合你解決問題。這讓在大學工作的老師,學者更專心於自己的工作,在其他雜事上能省下很大的功夫。所以有海外經歷,有助於把這種單純的,對學術追求的純粹與自律帶到國內的大學。
國內大學並非水平不行,而是過於急功近利,做純粹的教育與科研,比較困難科研,不應該是急功近利的事。即使清華北大培養的博士,自身再優秀,也很難跳出論文和專案這個圈子。大家都是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做科研,自然能力的發揮受到侷限。大家不是在想怎麼做好科研,怎麼做好教育,而是怎樣能拿到專案,怎樣完成考核,怎樣多發文章。這樣的思路,長此以往,就會消磨人天然的創造力與科研的興趣。這點,國外的教育就好一些。
-
4 # 冷靜的含羞草
海外留學背景,尤其是名校留學,是清北和華五院校標配。這不難理解,你得承認國外名校的水平遠在清北之上,代表了當今最高水平水平,而且,光有博士遠遠不夠,還得有科研成果和論文。清北和華五院校的博士,到國內211還差不多,當然,本科院校很重要喲。
-
5 # 綏格格
答:清華北大確實好,放眼世界更加高!
1、清華北大確實硬氣
2、咱不得不承認,在海外用心深造者,果然高瞻遠矚,見多識廣,經歷豐富,積累知識點含金量足。
3、但不管你何方神聖,關鍵在於文道結合、文以載道、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把知識轉化為智慧✍️
-
6 # 伯樂209066202
中國高校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做法。就是高校招聘時不要再看什麼海外留學的經歷才對。難道有海外留學經歷的真的都是能人嗎?
回覆列表
很多學校規定老師評職稱必須要有出國留學經歷,否則工作後還要出去半年到一年,這樣招人時候最好有出國留學經歷的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