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
2 # 普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做完手術之後,外科醫生會把切下來的腫瘤組織,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把腫瘤組織固定,染色,製作成病理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細胞的形態,浸潤範圍,有沒有淋巴結轉移等等。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觀察切緣有沒有癌細胞。
什麼是腫瘤切緣呢?
做手術的時候,不僅僅是切除肉眼看得見的腫瘤團塊,還需要切除一些周圍的,看似“正常”的組織。請注意,我這裡用的是雙引號的正常,因為單個的癌細胞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見的,需要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十至幾百倍才能看得清楚。
癌細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浸潤性生長,癌細胞會向周圍的組織浸潤,所以,除了肉眼看得見的腫瘤腫塊,腫塊周圍看似“正常”的組織,裡面也可能含有癌細胞。
那做手術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切除一部分周圍的正常組織,確保癌細胞都被切除了,達到根治,切除的邊界,就是腫瘤的切緣。
怎麼確定腫瘤切緣?
需要切除範圍多大的正常組織?這個並沒有定論,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一種癌症的生物學行為不一樣,發生周圍浸潤的程度不一樣。在臨床上面,我們是根據臨床經驗,根據既往的病理結果,來判斷應該切多少。
以結腸癌為例,為了達到根治的效果,一般至少需要切除距離腫瘤兩端5釐米的正常腸管,因為根據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結腸癌細胞很少浸潤超過5釐米,5釐米可以保證絕大部分的患者切緣陰性。
癌細胞累積手術切緣,是不是沒切乾淨?
如果病理科醫生在手術切緣的組織中發現了癌細胞,那就是沒切乾淨,說明切緣陽性。一般來說,切緣陽性,說明癌細胞的浸潤性很強,惡性程度比較高。
切緣陽性應該怎麼辦?
如果切緣陽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追加手術,再切除一部分看似正常的組織,保證切緣陰性。
如果患者身體條件較差,不能耐受再次手術,那應該怎麼辦呢?那應該進行區域性放療,用放療殺滅區域性的癌細胞,同時配合化療,殺滅潛在分佈的癌細胞。
回覆列表
癌累及手術切緣是沒有切除乾淨,但是原因是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在臨床實踐中,這種情況外科醫生是儘量避免,但有時很難完全避免。有事就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無奈之選。醫生,肯定是希望完全切除乾淨,但是因為腫瘤生長位置,腫瘤侵犯周圍臟器情況以及患者身體是否能耐受更大手術創傷都會影響這個問題。
還有少數的切緣陽性是腫瘤本身的特性問題,比如腫瘤本身很小,但是沿著粘膜下層會蔓延範圍很廣泛,如果按照常規的切除範圍切除的話,可能會有殘留。這是比較罕見的情況,所以術前結合病理型別,以胃癌為例,如果術前病理是印戒細胞癌或者粘液腺癌,並且腫瘤的邊界不是很清楚的話,建議手術切除範圍要比其它型別要大,至少5cm以上。
但是,有些時候切緣陽性是客觀因素導致。比如胃竇癌或幽門癌侵犯十二指腸,或者侵犯胰腺,手術完整切除很困難,尤其是存在梗阻情況下,必須盡最大可能手術切除。但此時就有風險,一是切緣可能陽性,二是手術風險增加。因為十二指腸降部內側包裹胰腺頭部,胰管和膽管,在十二指腸內側開口,遠端切除距離受限制。那麼這種情況下,只能盡最大可能切除,儘可能達到切緣陰性。但是,如果萬一還是陽性,術後除了化療,還好在十二指腸附近加做放療。部分患者預後可以達到切緣陰性的效果。其實,有些時候術後病理報告切緣陽性,可能實際上是陰性,因為閉合器還多切除一部分,而這一部分病理科是不做化驗的,上面都是金屬釘。
還有如果擴大手術切除範圍,如果胃癌侵犯十二指腸或者胰頭,擴大手術切除範圍,比如做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創傷很大,對於胃癌患者來說預後不好,所以目前不推薦這種擴大手術,尤其是患者體質較弱的,手術創傷大,風險高。
當然,隨著目前內鏡手術的進展,如果內鏡下手術切緣陽性的話,這個就需要追加根治手術切除,提高治癒率。
因此,對於切緣陽性情況,要區別對待。選擇合適的後續治療。當然,最大努力降低切緣陽性率。對於腫瘤複雜的情況,姑息切除或者不做手術,選擇保守治療,也是也都安全的治療方案,但是患者可能就失去了根治的機會和希望。任何棘手的事情,想魚和熊掌兼得,都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