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11月,美、日兩軍在南太平洋地區的爭奪依然白熱化,儘管盟軍不斷地取得勝利,但前進的步伐並不順暢。按照盟軍合圍日軍拉包爾基地的總體構想,麥克阿瑟與哈爾西逐漸控制了其周邊的戰略要地,孤立並消耗該基地日軍的戰鬥力。

    與其他島嶼不同的是,盟軍在索羅門群島最北端的布干維爾島,似乎並不在意能否徹底佔領全島,以致於戰役一打就是一年零八個月,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為止。那麼,雙方在南太平洋戰場的最後一場大規模島嶼爭奪戰,為何要這麼久?

    這還要從魁北克會議說起。

    隨著庫爾斯克會戰和西西里島戰役的勝利結束,盟軍已完全擁有歐洲戰場的主動權。欣喜不已、鬥志昂揚的丘吉爾再次試圖透過與美國談判,來兜售他的“地中海戰略”,從義大利北部進攻德國“軟腹部”,實現其繼續主導歐洲的戰略意圖。

    老謀深算的丘吉爾,十分清楚實現其戰略目的,就一定要否定美、英兩國在華盛頓“三叉戟會議”上的內容,繼續推遲盟軍在法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的行動。為了避免再次出現被美華人“牽著鼻子走”的尷尬情形,他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一方面,丘吉爾建議此次會議選在加拿大的魁北克舉行。加拿大作為英聯邦成員國,在此舉行會議猶如在自己家門口開會一樣佔盡“東道主”優勢,可以“不講情面”的討價還價。讓他高興的是,行動不便的羅斯福欣然同意前往參加會議。

    另一方面,丘吉爾再次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談判隊伍,各級談判人員多達200多人,並按照分工對三軍參謀長進行了部署,爭取美華人相信進攻義大利是最明智的,更希望以在挪威登陸替換在法國登陸,並延緩在緬甸發起支援中國的進攻。

    但是,馬歇爾和金上將等人並不傻,早就看透了丘吉爾的“野心”,他們極力勸告羅斯福咬緊“霸王行動”不鬆口。儘管美方代表人不多,但始終掌握著會議的主導權,而丘吉爾也猛然發現,一向聽話的羅斯福幾乎拒絕了他提出的所有方案。

    這次會議不僅再次否定了丘吉爾的“地中海”戰略,明確了法國登陸實施“霸王行動”的時間,而且迫使英華人接受美方的太平洋戰略。也就是說,美國不再向地中海地區提供一艘艦船,所有海上裝備全部支援尼米茲在中太平洋的戰略攻勢。

    說白了,太平洋戰略的調整,布干維爾島戰役也受影響。

    1943年的“魁北克會議”,確立了美軍在太平洋的攻勢由南部、東南部地區,調整到中太平洋地區。這意味著,大量的先進裝備優先供應中太平洋戰區,而南太平洋戰區則改為所謂的牽制性進攻,對日軍拉包爾基地圍而不攻,以消耗為主。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哈爾西對發起布干維爾島戰役也進行了相應調整。首先,日軍重兵把守的布干維爾島,美軍完全可以用“蛙跳戰術”跳過去,但該島有6大機場,可以縮短護航戰鬥機的距離,是盟軍封鎖或轟炸癱瘓拉包爾基地的理想之地。

    其次,由於地面部隊兵力不足,哈爾西決定採取“小蛙跳”戰術,避開日軍在該島重點防守的南、北地區,選擇防禦薄弱的中部地區實施登陸,由海軍陸戰第3師打頭陣,建立登陸場和飛機場,既對島上日軍進行壓制,又能轟炸拉包爾基地。

    更重要的一點,為了保持對日軍拉包爾基地的長期封鎖,海上力量必須得到加強,否則將失去奪佔布干維爾島的意義。哈爾西找到其上級兼好友尼米茲求援,儘管美軍戰略有所調整,但尼米茲還是給了他4艘航母和眾多艦艇,哈爾西十分滿意。

    為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哈爾西早在10月初就開始空襲拉包爾、布干維爾島等地,甚至對鄰近的布喀島等進行空襲,以此迷惑日軍。一個月後的11月1日,美軍第三陸戰師在託羅基納登陸並建立灘頭陣地,戰至黃昏,登島盟軍已達1.4萬人。

    並很快依託美軍強大的工程作業能力,完成了3個機場的修建工作,使該島成為美軍在西南太平洋的重要基地。也就是說,儘管美、日雙方圍繞擴大登陸場和反登陸進行作戰,但美軍登陸布干維爾島已實現了戰役目的,佔領與不佔領已不重要。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持婚姻的因素中,愛佔多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