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詞是俗文學中講唱文學的一個重要曲種,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它從唐五代俗講變文發展演變而來,到明末逐漸定型,清代走入興盛。
清末民初,鼓詞發展呈現出空前的繁榮,這和西方石印術的東傳有密切關係。
石印術的先進快捷,使上海等地很多書局以贏利為目的大量印刷鼓詞作品,從而使鼓詞這種傳統的以口耳相傳為主的說唱表演形式逐漸向印刷型案頭閱讀作品形式轉化,導致了鼓詞印刷形式、傳播方式的巨大變化。
《三國志鼓詞》出現在鼓詞興盛的清代,它流傳時間較長,影響範圍較大,版本情況較複雜,先有刻本和手抄本,清末民國時期,又被多家書局石印出版,現存十餘個不同的文字。
目前所知的《三國志鼓詞》版本主要有兩大系統:
第一系統是以上海書局石印本為代表,
第二系統是以車王府曲本為代表。《三國志鼓詞》是清代長篇鼓詞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集中反映了清代長篇鼓詞的文字特徵、藝術特色和創作規律。 本文對《三國志鼓詞》的分析,側重從版本方面,採用文字分析和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其進行細緻的解讀。本文重心在於《三國志鼓詞》兩大系統與小說《三國志演義》的關係及兩大系統的比較。
經比較可知,以上海書局本為代表的第一系統是從小說《三國志演義》改編而來的,它具有較鮮明的文人特徵;以車王府曲本為代表的第二系統是從民間口頭說唱抄錄而來的,它具有質樸通俗的民間特徵。這兩大系統既有密切聯絡又有很大區別,其根本不同在於創作來源不同,由此反映出民間和文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主體和創作思路,體現出不同的文化階層對三國故事的不同理解和詮釋,表達出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理想追求,在文字上也呈現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藝術特徵。
鼓詞是俗文學中講唱文學的一個重要曲種,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它從唐五代俗講變文發展演變而來,到明末逐漸定型,清代走入興盛。
清末民初,鼓詞發展呈現出空前的繁榮,這和西方石印術的東傳有密切關係。
石印術的先進快捷,使上海等地很多書局以贏利為目的大量印刷鼓詞作品,從而使鼓詞這種傳統的以口耳相傳為主的說唱表演形式逐漸向印刷型案頭閱讀作品形式轉化,導致了鼓詞印刷形式、傳播方式的巨大變化。
《三國志鼓詞》出現在鼓詞興盛的清代,它流傳時間較長,影響範圍較大,版本情況較複雜,先有刻本和手抄本,清末民國時期,又被多家書局石印出版,現存十餘個不同的文字。
目前所知的《三國志鼓詞》版本主要有兩大系統:
第一系統是以上海書局石印本為代表,
第二系統是以車王府曲本為代表。《三國志鼓詞》是清代長篇鼓詞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集中反映了清代長篇鼓詞的文字特徵、藝術特色和創作規律。 本文對《三國志鼓詞》的分析,側重從版本方面,採用文字分析和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其進行細緻的解讀。本文重心在於《三國志鼓詞》兩大系統與小說《三國志演義》的關係及兩大系統的比較。
經比較可知,以上海書局本為代表的第一系統是從小說《三國志演義》改編而來的,它具有較鮮明的文人特徵;以車王府曲本為代表的第二系統是從民間口頭說唱抄錄而來的,它具有質樸通俗的民間特徵。這兩大系統既有密切聯絡又有很大區別,其根本不同在於創作來源不同,由此反映出民間和文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主體和創作思路,體現出不同的文化階層對三國故事的不同理解和詮釋,表達出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理想追求,在文字上也呈現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藝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