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三

    1、白帝城託孤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zhi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 劉禪其實當時並不在場,所以感情的色彩實際上並不那麼濃厚,至少沒有了去抱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劉備在託孤現場的言行就完全是針對諸葛亮和李嚴趙雲等人的,充滿了政治上的詭詐。且看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短短几句,直接給所有在場之人提出並且確定了諸葛亮日後的政治地位問題。

    2、七情孟獲

    蜀國南邊有個荒蠻之地,那裡有個賊頭叫孟獲,無惡不作。諸葛亮覺得有他在就會阻礙自己北進中原的腳步,所以去收拾他。但是那個地方的人都是野人,體格比蜀華人強壯,而且嗜血,缺心眼,要是硬打的話,不光會損兵折將,而且,光靠武力,殺光了他們也沒用。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從心裡產生恐懼,那就只有靠智取。孟獲是個半文盲,還有點智商,總覺得自己能強過諸葛亮,結果就是東家借西家要點部隊,跟諸葛亮打,打到最後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民心也丟得差不多了,眼看撐不下去了,就降了。

    3廉政建設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年青的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當時負責宮中事務的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後主皇妃之數是一個複雜問題,涉及到皇宮規模建制等諸多問題,非董允所能決定。當時,“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歡天笑語型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