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按照作戰效率來說,航空反潛是最有效威力最大的反潛戰手段,尤其是大型岸基反潛機。在反潛戰中,大型巡邏機的主要優勢是具有速度快、航程遠、飛行時間長、載荷大的優勢,尤其是覆蓋區域巨大。一般來說,潛艇遇到反潛機,只能迅速下潛,利用海底的複雜水聲環境,來被動的躲藏。於是有很多人疑問,為何潛艇不能裝備防空導彈,來直接反擊敵人的飛機呢?

    其實,潛艇也能發射防空導彈,攻擊反潛直升機或反潛飛機,目前國際上還真的就有幾款專供潛艇使用的,給潛艇用來攻擊它的天敵——反潛飛機的防空導彈。

    目前比較出名的潛射防空導彈系統有法德聯合研發的“獨眼巨人”潛射導彈、德國和挪威研製的“海神”潛射導彈以及德國自主研發的“IDAS”潛射防空系統。不得不說,德華人在潛射防空導彈領域的造詣是很高的,為了保護他們的“水下狼群”,德國可是花費了大心思。

    德國的“IDAS”潛射防空系統已經裝備到德國海軍的212A級常規潛艇上,經過了多年的使用,進行過諸多測試,反響不錯。德國“IDAS”潛射防空系統的核心裝備就是IDAS潛空導彈,它是在德國IRST-T空空導彈基礎上研發改進而來,主要是針對水下發射的這個特殊環境做出了改進。IDAS潛空導彈也繼承了IRST-T空空導彈體積小的特性,它可以採用“一管四發”的方式裝備到魚雷發射管中,以避免佔用過多的空間,對潛艇其他方面的作戰能力形成制約。

    潛射防空導彈系統的最大技術難點就是如何發現、鎖定空中目標,在這方面,德國“IDAS”潛射防空系統的解決方法頗具代表性。最初探測發現空中目標的任務是由潛艇本身負責的,潛艇透過使用聲吶等艇載探測裝置來探測、監聽各種特徵,例如低空飛行的反潛直升機吊放聲納、旋翼/發動機發出的噪音,憑藉著這些線索來初步發現鎖定目標。

    然後“IDAS”潛射防空系統就做出反應,發射IDAS潛空導彈。IDAS潛空導彈出水後,會馬上啟動導彈上的紅外成像自導系統,對周邊空域進行360°的無死角搜尋,相關的搜尋資訊將透過導彈尾部拖拽的光纖回傳至潛艇作戰指揮中心,潛艇的作戰系統將對回傳的資訊進行綜合評估,確認應該攻擊的空中目標。接收到最終的指令後,IDAS潛空導彈才會高速衝向目標。

    從中也不難知道,由於探測手段有限,制導困難,潛艇空間狹小。所以 潛空導彈只能用於攻擊那些速度低、機動性有限的反潛直升機,對於速度快、飛行高度高的固定翼反潛巡邏艦、戰鬥機等,基本很難形成有效威脅,這也是目前所有潛射防空導彈的通病。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然目前這些潛射防空導彈都存在著攻擊速度慢、射程有限、多目標應對能力不足等問題,和艦空導彈比起來效能幾乎天差地別。但是潛射防空導彈的出現,仍然給潛艇和反潛直升機的對決帶來劇烈變革。這意味著,在面對反潛直升機時,潛艇再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只能一味躲藏了。潛射防空導彈的裝備,大大提升了潛艇作戰時的靈活性、生存能力,未來潛艇裝備潛射防空導彈,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 2 # 論道今朝

    潛艇裝備防空導彈很正常,俄羅斯潛艇一般都裝備有垂直髮射防空導彈,美國潛艇裝備的是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防空導彈,其實都沒什麼作用。

    潛艇垂直髮射防空導彈首先就暴露了自己,就算能打下一架反潛機,自己也逃脫不了。周圍的水面艦艇和其他反潛機會立即對水下冒出防空導彈這個點的半徑100多米範圍進行密集打擊,潛艇如何能逃出生天?導彈、炸彈在潛艇周圍爆炸的衝擊力導致水下壓力瞬間暴增,炸彈水下爆炸比曠野爆炸的衝擊力要大上百上千倍,潛艇承受水下的壓力是有限度的,潛艇如何能承受得住?就算不被炸沉也會被迫投降。打下一架反潛機和一艘潛艇被擊沉,哪個更吃虧?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

    魚雷發射管發射防空導彈太慢,容易錯過機會。魚雷發射管發射防空導彈需要裝在滑翔助推器裡面才能發射,助推器搭載防空導彈滑翔大約1000米左右才浮出水面,然後自動開啟助推器,導彈點火起飛;這時,反潛機很大機率已經飛離了原來的區域,防空導彈自然也就撲空了。所以,魚雷發射管發射防空導彈也沒有什麼意義。美國使用潛艇發射無人機,對敵方水面艦艇和反潛機進行監視和引導防空導彈攻擊;這種辦法其實也沒有可行性,因為,敵方反潛機所在區域肯定是敵方獲得了絕對制空權和水面權,此時潛艇發射無人機不但會暴露自己,而且還會被對方打掉髮射的無人機;所以,也是不可行的。

    潛艇只有保持自身的隱秘性,才是致勝之策。如果反潛直升機發現了潛艇,潛艇想逃是很難逃脫的,垂直髮射防空導彈攻擊只能兩者同歸於盡。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下潛深度,保持靜默,同時開啟聲波對抗;所謂聲波對抗就是利用“水聲對抗系統”對敵方聲納和聲納制導武器實施偵察、欺騙、干擾和遮蔽,降低其探測效果,使其聲納制導武器避開潛艇。基本上現在的反潛導彈、魚雷、深水炸彈都是利用自身攜帶的聲納探測系統進行制導。

  • 3 # 熊style

    潛艇當然可以裝備防空導彈了:受航空反潛危害最深、運用潛艇戰術最成功的德國最有發言權!

    德國212級潛艇上就可以安裝IDAS(“Interactive Defence and Attack System for Submarine”,即潛艇互動式防禦和攻擊系統。)。它是基於IRIS-T空空導彈研製的,主要目標是反潛直升機、中小型水面艦艇或沿岸的目標——世界上第一款潛艇無需上浮即可發射的潛射防空導彈!

    當年,德國聯合法國、義大利搞了個‘’獨眼巨人‘’專案,結果鬧了和不歡而散;後來,德國又自行開發了這款潛用防空導彈,歷經數十年終於成功了!

    這套潛射防空系統採用類似反坦克導彈的光學引導頭+光纖資料鏈,透過人工目視識別目標並進行瞄準線引導火控的制導方式。它由“海神”導彈、導彈發射箱、火控計算機和顯控臺組成:該導彈採用圓柱形彈體,半球形頭部,彈體上有四個X形配置的彈翼及相應的控制面,彈翼和控制面均可摺疊。導彈長2000毫米,彈徑200毫米,全重150千克,戰鬥部重35千克,採用綜合聚能裝藥爆炸破片貫穿戰鬥部,射程可達15—40公里。

    不過,最早提出潛射防空概念的是古板的英華人:他們直接把單兵攜防空導彈‘’吹管‘’給加到潛艇指揮塔,使用時再展開瞄準、發射——還是讓潛艇上浮才能實現——反潛機早就擊毀潛艇了!

    法華人不甘示弱:腦洞大開的法國DCNS公司(NG公司)把他們的“米卡”防空導彈整合到魚雷管發射器中,並作為A3SM常規動力潛艇的配套,潛射“米卡”透過類似潛射反艦導彈那種專用的儲運箱來進行水下發射,用於打擊敵方的反潛巡邏機和反潛直升機。

    (DCNS的A3SM常規潛艇概念,可使用“米卡”導彈進行防空作戰。)

    然後,蘇聯軍方受到刺激:它在基洛級潛艇配備了單兵攜防空導彈——讓無畏的蘇聯潛艇兵在潛艇上浮水面以後,他們在潛艇指揮塔上扛著導彈發射架向敵人發射——自殺式防空能力不要也罷,基洛級的使用國家從來不使用!

    美華人,直接海軍核動力化、又擁有絕對的海上優勢,對潛艇防空不太重視。不過,鷹醬近年也重視了潛艇潛射防空能力的提升:它把‘’標準—6‘’作為發展目標,‘’海龍‘’的實用化之路遙遙在望。

  • 4 # 我是小仝哦

      潛艇防空存在“通訊”和“隱蔽”之間的矛盾,如果選擇防空那麼就喪失隱蔽性這個優勢,如果想要保證隱蔽性那麼就沒有辦法防空。最終在隱蔽和防空這兩個方面的選擇上大家都還是選擇了隱蔽,因為沒有隱蔽性的潛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防空暴露自己那就得不償失。

    歷史上也有過潛艇攜帶防空武器,比如蘇聯SA-N-5單兵防空導彈,射程3.6公里。圖2為“基洛”級潛艇裝備9K38防空導彈,最大射程5.2公里。圖3為英國SLAM防空導彈,最大射程6公里。然而上述幾種防空武器都有2個特點:1.射程和射高近、2.只能在水面發射。也就是說這些導彈成了潛艇最終的應急手段,此時反潛機已經距離非常近了,可以說到了準備“魚死網破”的程度

    我說的是水面防空,下潛狀態防空國際上也有一些,但是並沒有像水面艦艇防空導彈那樣做到完全普及,也都是小批次小範圍使用。制約潛射防空導彈使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探測”和“通訊”這兩個障礙,因為水會對電磁波、可見光和紅外線有很嚴重的遮蔽和吸收作用。也就是說潛艇在水下無法透過自身雷達和紅外探測裝置對飛機進行探測,也無法對雷達和紅外製導的導彈進行制導。而通訊上的障礙也使潛艇在水下無法實時接收資料鏈中其他艦艇或飛機傳來的防空資料,無法對防空導彈的初始引數進行裝訂。下圖為俄羅斯Fizik-1魚雷,可以看到尾巴上帶著一根線和一個線筒,這就是光纖制導,事實上潛艇上裝備的重型魚雷受到水對通訊訊號的遮蔽影響大都採用有線制導模式,只有靠這種手段才能保證幾十公里的資料傳輸。既然水對潛艇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潛艇防空需要浮到水面上或者低深度升起雷達或通訊天線進行探測或者接收其他艦/機發來的資料。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潛艇主動上浮到水面那麼就等於告訴反潛機這裡有一艘潛艇,將自己主動暴露給敵人,反倒成了“不打自招”。現代反潛機都是攜帶高精度雷達,可以對水面航行的潛艇甚至是通氣管進行探測捕捉。

    潛射防空導彈的確是存在,但是沒有完全普及。下圖為德國“潛艇互動式防禦與攻擊系統IDAS”,他不是利用紅外或雷達進行初始引數裝訂,利用聲吶對大型反潛直升機釋放的拖曳聲納進行探測,導彈在水下采用光纖制導,出水後轉為紅外製導探測並攻擊反潛直升機,射程15公里。

    還有美國的“西埃姆”、德國/挪威“海神”也都是可以做到潛射,但是和IDAS一樣都是利用水聲裝置進行探測,出水後才能轉入雷達/紅外製導狀態。但是還是回到隱蔽性的問題上,一般來講現代反潛都是水面、空中立體化反潛方式,而且反潛機也會不止1架。如果在水下發射了潛射防空導彈,那麼從導彈出水位置上也能判定該區域有潛艇的存在,也是相當於“不打自招”,還是主動將自己暴露!

    所以潛艇防空就是存在一個矛盾,失去了隱蔽性的潛艇就沒有了意義,所以潛艇的水下防空發展比較緩慢的原因就是:隱蔽性和防空上最終選擇了隱蔽性,如果能做到極端的隱蔽性那麼防空根本就有沒有意義。

  • 5 # 水道山行

    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潛”,讓你無法探測。如果有可能,潛到一千米以下才好呢。那樣,什麼手段也找不到你。

    潛艇如果去打飛機,先不說這種導彈研製的難度,還沒露面就會讓飛機發現。就是個直升機,速度方面也是秒殺潛艇,想跑都沒機會跑。

    所以,還是乖乖地做縮頭烏龜吧,刺客才是潛艇的本領。

  • 6 # 魂舞大漠

    反潛機很討厭的了,以其長航時在天上飛,旦發現水下一點動靜即投下多枚聲吶浮標來確認,確認以後即可投擲魚雷和深水炸彈來攻擊,成為潛艇的死敵,如圖,自二戰至今,美軍反潛巡邏機發展了一代又一代,視作反潛利器。潛出海域執行任務的潛艇,如果遇見巡航機不停騷擾,幾乎什麼事也幹不成。除了巡邏機,還晃悠在在海面上空,永不知道疲倦的無人機,以及航母編隊中起飛的反潛直升機等。

    我們知道,今日德國在北約大旗下,沒有迫切的作戰需求,然而發展潛艇技術最是熱心,為的啥,意圖可謂甚為明顯。大國要發展的話,起點的技術基礎可以相當的高,唯此才能研製出一款真正實用的潛射防空導彈來。

  • 7 # 狼煙火燎

    誰說潛艇不能裝備防空導彈的呢?二戰後,由於直升機和反潛飛機的出現,兩者成了潛艇最大的天敵,無論是直升機還是反潛飛機,他們的機動性都不是潛艇能夠比的,一旦被盯上幾乎無法擺脫,因此各國潛艇也就開始研發對付空中目標的防空導彈了!

    早期的探索中,最先吃虧的就是蘇聯潛艇,他們遠遁到美洲周邊與美國艦隊周旋,結果吃了直升機反潛的大虧,蘇聯為此想的土辦法就是為潛艇裝備行動式防空導彈,但是這樣發射需要潛艇上浮並由士兵親自操作,和平時期可以“亮劍”與直升機對峙一下,但真要到了戰時也就沒有任何用處!

    慢慢的各國便將這種潛射導彈整合到潛艇的指揮殼內上,比如60年代英國研發的“斯拉姆”導彈系統,在指揮殼上採用1根可升降的升降杆,平時發射裝置收在潛艇圍殼內的一個水密耐壓圓筒內,發射時上升至水面,當潛望鏡發現直升機方位後發射導彈進行攻擊。這類簡易防空很多國家都有采用,我們引進的基洛級潛艇也有防空導彈。不過早期潛艇裝備的防空導彈也都是單兵行動式導彈直接拿過來,幾枚一組,放在指揮殼裡面,想要發射還得浮出水面,只有極端情況下才能使用,就好比一般士兵的匕首,只是圖個心理安慰而已。

    那麼可不可以給潛艇裝一款專屬防空導彈呢?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出了好幾種水下發射的專用潛射防空導彈,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國的IDAS潛射防空導彈,他是一種由潛艇水下發射、光纖制導的防空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打擊反潛直升機和反潛飛機,也可攻擊小型艦艇。

    IDAS的導彈質量118千克、彈長2.45米、彈徑0.l8米,採用光纖制導,導彈射程20千米,速度大於200米/秒的亞音速飛行。這款專屬防空導彈利用相容發射容器從魚雷管裡面發射,容器長度七米,直徑533毫米,該導彈容納方式比較特別,容器中間有隔斷,分為左右兩個容器,每半邊容器可以串列容納兩枚IDAS,一整個容器可以前後容納四枚IDAS。

    導彈採用光纖引導方式,就是屁股後面有一根長長的導線跟潛艇連線,看起來跟我們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差不多。最初研究利用紅外自導頭制導,但光纖制導的可靠性和打擊精度更高。此外,光纖制導還可識別目標和戰術環境,同時,不排除未來透過其他方法來制導的可能性,例如透過定位直升機螺旋槳在海面產生的波浪來發現直升機。當然採用光纖引導最大的優勢是幾乎可以免疫任何干擾手段,而且導彈本身不向外輻射任何電磁波,本身隱蔽性非常好。

    德華人為潛艇的防空先河,研發出了一款專門對付直升機和反潛飛機的導彈,之後法國也開始改裝米卡導彈,將其作為類似潛艇的防空武器,相信未來10年,潛艇防空的潛空導彈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的,中國也應該會為潛艇研發類似的防空導彈!

  • 8 # 九品侍衛

    潛艇為什麼要裝備防空導彈?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必要。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潛艇的核心意義是什麼?是隱蔽。無論是小型的常規潛艇還是大型的核動力潛艇,其核心價值就是隱蔽性。小型潛艇會潛伏在重要航道內伺機襲擊商船切斷運輸線,大型核動力潛艇遊弋在公海大洋內等待著核報復的訊號。

    可如果潛艇擁有了防控手段,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潛艇在發射導彈時並不是想什麼時候發射就什麼時候發射。潛艇在發射導彈前必須上浮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夠發射導彈,可上浮的這段時間潛艇無異於就暴露在反潛機的監視之下,而且導彈在發射之前還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估計還沒等導彈出水面,反潛機就可能先拿到人頭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被反潛機追蹤,潛艇只要下潛到足夠深的深度,反潛機是根本就探測不到的,因為深海的洋流和各種海底魚群都會是很好的掩護,這個時候潛艇只要悄悄溜走即可,根本就不需要自主攻擊。

    另外反潛機至多也就是和平時期作用大,如果真到了戰時它也就沒有多大的戰術價值了。因為一旦潛艇準備出航,空軍都會清空這片空域,難道你認為反潛機打得過戰鬥機?一旦潛艇進入了公海大洋,再厲害的反潛機也找不到。

    最後就是避短揚長的問題,潛艇的短板就是防空,即便增加了防空能力那也是它的短板。而潛艇的長處是隱蔽,只要不斷的在隱蔽上不停的堆技術,即便是反潛技術在強,也很難發現潛艇的蹤跡。

  • 9 # 史海淘金客

    海洋是公平的,幫助潛艇隱蔽的同時,也遮住了潛艇的眼睛。淘金客剛剛發了一篇二戰時潛艇對抗反潛巡邏機的文章《兔子蹬鷹》,連結在此:https://www.toutiao.com/i6778833258944659976/,題主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大家不妨往細裡多聊聊。現代潛艇有帶防空導彈的,英華人試過“吹管”導彈,“基洛”就可以帶“針”式防空導彈。不過德華人有更好的想法。

    如何發現

    如何發現飛機第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而潛艇上是沒有多少空間去裝備對空搜尋雷達的,而且潛艇是隱蔽的殺手,而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暴露自己。所以現代潛艇通常是靠被動的雷達告警接收機來探測是否有反潛飛機威脅自己。二戰後期到5、60年代,倒還有一些雷達裝備了雷達去擔當“雷達哨艦”,如下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後來發現得不償失而作罷。有部分潛艇即使裝備了雷達,但雷達開機之前也是先用告警接收機去探一下,沒有威脅才使用。

    如何解算目標

    告警接收機伸出去,一旦發現有威脅,對於潛艇來說第一反應應該是呆在水下!被動的告警接收機能夠判斷威脅的方位、型別,但對於威脅的距離、速度、高度資料是相當不精確,不足以解算出火控解,也就是反擊所需要的精確資料。即使導彈能發射後不管,但敵我識別怎麼做?射程也需要判斷吧?這些都是告警接收機解決不了的問題。

    那些有雷達的潛艇呢?如下圖,美國潛艇上的對海搜尋雷達。不要忘了雷達在水下是無法使用的!告警接收機通常會更早發現直升機,然後呢?不趕緊潛下去讓這個雷達一直在水面上嗎?和直升機上的水面搜尋雷達比誰看得遠誰看準嗎?

    反潛直升機也有導彈

    現代反潛直升機可不是隻有反潛魚雷,以SH-60“海鷹”為例,水面搜尋雷達和射程超過8公里的“地獄火”導彈都是會帶上的,專門用於對付水面的潛艇!看下圖,紅圈裡分別是雷達和“地獄火”導彈!不受地球曲率限制的機載雷達可以比潛艇更早發現對手,而8公里的射程遠超潛艇上的“吹管”、“針”式防空導彈,這些都是從肩扛式防空導彈發展而來,射程大約只有4公里!

    潛艇對反潛直升機,打是打不過的!發射“吹管”“針”式這類導彈只能在水面上,只能供潛艇在下潛之前反擊一下,難不成還主動浮出水面去攻擊直升機?那無疑是找死。

    水下發射的防空導彈

    德華人倒是試射過比較靠譜的IDAS導彈,這導彈可以從水下發射,有線光纖制導,有15公里的射程,多用途,既能打打小船,也能打打直升機。而且光纖可以直接將影象訊號傳回潛艇,無需浮出水面,一旦透過影象訊號判斷是友機,還可以放棄攻擊,敵我識別的困難也少一些。

    但聽著靠譜和實際使用不是一回事!首先,有線光纖制導就讓這個導彈速度不可能很快,太快了會扯著彈的!高速的固定翼反潛飛機是不用想了,打打直升機還行!其次,老問題又來了,你潛艇在水下怎麼發現15公里距離上的直升機?還有,即使發現了直升機,發射之前怎麼做敵我識別?怎麼判斷射程足夠?最後,據說它是透過魚雷管發射的,不管怎麼發射,都會主動暴露自己,這樣做真的划算嗎?IDAS試射成功有些年了,沒聽說大規模裝備。

    最後的結論

    作為一個“刺客”一個“忍者”,潛艇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就是瞅冷子幹上一票,能跑就跑能躲就躲,和飛機硬剛實在是下策,有那些裝備和空間,不如多裝點電池能在水下多呆一會。

    不過,IDAS導彈有個場景是很有用的,那就是潛艇偷襲了對手以後!這時反正暴露了,在水下儘可能躲避對手的追殺時,可以用來反擊一下!不過,效果究竟如何,還需要實戰來檢驗。

  • 10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遠端防空最關鍵的不是防空導彈,而是遠端防空雷達,潛艇可以裝防空導彈,但是裝不下大型的遠端防空雷達,你看看以美軍伯克級、中國的052C/D型、055型的艦橋上那四面大型的相控陣雷達多佔位置,潛艇根本沒有空間安裝啊。而且就算安裝了還得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下潛時怎麼給這些雷達防水。所以潛用防空導彈對付空中反潛的目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能下潛躲避為什麼要浮起來和它硬剛呢?

    現在能在公海大洋上浪的潛艇潛深普遍都能達到300米左右,這個深度很難被探測到,只要潛艇靜默起來幾乎就可以隱蔽在海洋噪聲的背景中,而且海洋不同深度的水密度、鹽度、溫度、海水流動速度等都是不同,從海面到海面下218米是海洋的混合層,218米以下是斜溫層,潛艇到達這個位置之後外界的探測手段就很難在這個深度展開,所以潛艇遇到反潛威脅後最好的辦法就是下潛靜默,而不是浮出水面用防空導彈擊落反潛用的直升機。

    世界上潛艇最大潛深是蘇聯的核潛艇創下的,最大潛深超過600米,據說是為了躲魚雷,因為這個深度魚雷也達不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崇禎是“有德無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