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燕客李某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您與作者交流的過程;人家把自己在書中涉及的領域所持有的程度、想法和態度大開大合的向您展示開來,而您的理解和迴應也在讀書過程中逐漸確立。而您和作者,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建立起了一種類似朋友的關係。

    對一個讀者而言,當你再一次拿起那本熟悉的書時,就像老友重逢,你就能拋開和作者首次見面時的客氣、羞澀,愉快地開啟話題的閥門,各種交流順暢而出。儘管對你來說,這是您已讀過的書,你對其中的內容已經瞭解,它的年代、人物、情節、結構等等,都在你腦中有了大概的印象;但也正因為這層“熟悉”,你才可以擺脫各種進一步思考的障礙,更加進一步讓你領略書中的精髓。道理很簡單,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我們把它本能的分配給主要人物、主要情節時,那些次要的人物和情節就會輕飄飄的在我們腦中滑過去了。而當我們第二次閱讀時,這些溜走的成分就會真正引起我們的注意:一盤好菜,主料精氣神要靠輔料表達出來;否則,光禿禿的也沒什麼意思。

    對閱讀而言,你能讀出的深意,更多取決於你的思考程度,或者叫你與作者心靈碰創的烈度;一個願意用真實的思考去領略作者為你開啟門窗而展示的風景的讀者,才能真正體會閱讀帶給自己的那份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喜悅和快樂。

    所以,納博科夫說:我們不能讀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

    而博爾赫斯說的就更加直觀:我一生中讀的書不很多,大部分時間都在重讀。

  • 2 # 語言文韻

    1.重讀,會彌補第一次閱讀時所遺漏的資訊。

    很多讀者在第一次閱讀時,因為急於知道故事的發展,經常會忽略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內容。但在第二次閱讀時,因為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發展,所以也就不需要那麼匆忙了,坐下來,放鬆、享受書中的每一處細節。

    2.重讀,會對角色的內心世界更為感同身受。

    在第一次閱讀時,讀者往往會對書中的人物性格特徵,有自己主觀的設定。比如,這個角色肯定就是一個壞人。然而當讀者在第二次閱讀時,說不定會以另一種視角和觀念來看待那個角色。

    3.重讀,會幫助讀者與故事建立更深層的聯絡。

    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閱讀時,讀者會更關注故事的主線、情節的發展、人物的特點以及故事的背景。讀者會對書籍中的故事建立更深層的聯絡。

    4.重讀,會對故事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讀者通常會在第二或第三次閱讀時,才會注意到故事中象徵手法。故事開頭那些看似可有可無、若隱若現的人物臺詞、地點場景,其實都為最後的結局做了鋪墊。

    5.重讀,使讀者更有自信地去交流。

    第二次閱讀時,讀者看得更多,學習得更多,記憶得更多。他就能成為這個故事的“專家”,也就能更有自信在讀書俱樂部或書展上與大家交流閱讀心得。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說,“ 比無限清單更好的閱讀,那就是重讀。每一次我們重讀一本書,這本書就與從前稍有不同,而我們自己也與從前稍有不同。”

    這便是重讀的意義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是鄭秋冬,你會在困難的時候回頭找羅伊人幫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