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多學歷史
-
2 # 星野南北
謝謝邀請!這也說明朱元璋的政治眼光遠見卓識,當時朱元璋為了實現建明滅元的大計,制定了一系列發掘人才的政策,其中有一條叫作“不以前過為過”。他認為,在元朝的陣營中,有不少人是真正的賢才,為此,每當他攻下一個地方後,就明確宣佈,對於曾在元朝做官的人,實行“不以前過為過”的政策。他說:“吾當以投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對於元朝官員,他真心實意地對待,絕不追究他們之前所犯的過失。如果所徵用的官員不服,他也不勉強留用,並明確規定“有司不許驅迫,聽其自便”。歷史證明郭雲確實是一個人才,有大將之才,更加說明朱元璋的遠見卓識!
-
3 # 趣視信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冊封了81位開國功臣,到最後僅有湯和、沐英二人善終,其他都被其以各種罪名處死,甚至被誅滅九族,正應了伴君如伴虎的老話。
明朝開國功臣都被誅殺,那麼,剛烈不屈的元朝敗將郭雲緣何被朱元璋厚待重用呢?
郭雲,元末明初人,祖籍湖北隨州,隨父遷居裕州(方城)。雲身高八尺餘,狀貌魁偉,官至湖北行省平章政事。
元末,河南郡縣都被明軍佔領,元朝皇帝北奔,大小官吏非逃即降,唯獨郭雲招募兵丁堅守裕州泉白寨(今方城楊集鄉大河口東麓,俗稱寨坡、老婆溜)。雲有膂力,善謀略,明軍多次攻打,都不能取勝,派人勸說,也不投降。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大將軍徐達派指揮曹諒圍攻泉白寨,郭雲出戰,兵敗被擒。徐達呵斥他跪下,雲不但直立不跪,且罵不絕口,以求速死。兵士用刀刺肋骨恐嚇,仍昂首不動。徐達壯其英武,不忍加害,把他送往京師,交太祖朱元璋處理。太祖見他相貌英俊魁偉,很有骨氣,即令釋其縛。當時,朱元璋正閱《漢書》,問雲:"識字嗎?"雲答:"識。"太祖讓雲誦讀《漢書》,雲讀之流利通暢。皇帝大喜,立馬放人,厚加賞賜。朱元璋認為,郭雲是個武將,若讓他馬上反戈打元朝,會傷他的感情,於是就慢慢感化他,讓他先從文官做起,委任他為溧水縣(江蘇省)知縣。洪武二年(1369年)蒞任,在任期間,云為官清正,處事煉達,政績卓著,名聲大震。太祖賞識,提升為宣武將軍南陽衛指揮僉事(副軍事首領),並命其回裕州召集收容舊部就地駐防。在此期間,他主持修築了南陽府城和裕州土城。裕州城池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厚一丈五尺,設四門:東曰崇善,南曰廣安,西曰德勝,北曰迎恩。因功任龍驤衛指揮,數年後病故。
郭雲歿後,葬於南陽城東。明太祖朱元璋授郭雲長子郭洪宣武將軍飛熊衛親軍指揮使僉事,世襲其職。元朝降將眾多,享受世襲殊榮的僅有郭雲、王溥二人。
朱元璋對郭雲的重用首先是欣賞他的剛直忠勇又有文化。古時侯能識字是很難得的人才,武將識字就更稀缺。其次,是其能力,為官清正,處事練達有真本事。出身貧苦的朱元璋一直痛恨貪官,對貪官的處置也從不手軟。第三,是朱元璋對元朝舊臣“不以前過為過”的開放的用人政策。所以,作為元朝舊臣的郭雲不僅得到重用,還得以善終。
回覆列表
這個更好理解,這是一種政治手段。老朱統一全國以後,要考慮的不能只是南方的事,要考慮的是全國,而北方受異族統治時間很長,對於南方的統治階層肯定是不知如何是好,既怕被清算,又不願意放棄原有的地位,所以新生的明王朝要想盡快穩定全國就必須對北方不能過度打壓和清算,這樣就好理解為什麼老朱重用元朝敗將了,正所謂拉一批打一批就是這樣了。
至於殺功臣,原因很多,對於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要達到南北力量平衡,至少也要遏制南方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將北方弄的矛盾重重,達到一種微妙利益分配平衡。
聽起來好像很玄的樣子,可能這就是一種帝王之術吧,不然老朱怎麼會被稱為傑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