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龔軒

    謝邀。提問者在最後的舉例子中,要問的到底是什麼?不清楚,反映出提問者辦事不嚴謹。萬物皆有對,如Sunny的向背、物候的抒發與收藏等。中醫的陰陽是有特殊範圍的,對人體就要在人這個框架內論述,如疾病發生的外感與內傷、症狀的表裡、上下、左右等,對中醫的治療來講,是有決定辨證處方意義的。回到基礎理論,五臟的陰陽,其實背後反映的是五行的陰陽。陰陽、五行的理論來源是河圖洛書,它們的來源是不同的,當然能分得清。從理論與臨床兩方面來講,中醫必須對陰陽分清楚,否則這個人看病就是瞎蒙。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不然就是庸醫、騙子。

  • 2 # 養美健康生活

    陰陽:大道至簡

    我們處於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界當中,二進位制作為是計算機識別的基本演算法,0,1 兩個數字演變成了複雜的計算機體系,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然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裡,我們的國家早就有了類似的偉大而簡單理論:陰陽 。陰陽作為自然而基礎的解釋,也同樣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

    陰陽是最簡樸而博大的哲學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基本點,是用唯物思想揭示了世間一切事物對立、變化和統一的自然發展規律!是人類認識大至宇宙,小至個體等世間萬物發展變化的基本法規!對現代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等有深刻的影響!

    一圖讀懂陰陽屬性

    陰陽與八卦

    我們用陰陽來認識宇宙發展過程,科學家提出宇宙是從一個點大爆炸生成的,爆炸後宇宙呈現混沌狀態,由於“陰陽”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物質與形態。具體到地球,則是陰陽相互作用形成天、地、山、河、雷、水等(用八卦來說明八種屬性的事物和形態)。

    陰陽學說在中醫中的應用

    陰陽平衡

    陰陽失衡

    陰陽學說在中醫中的應用陰陽學說是貫穿在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是中醫說明病證變化、疾病診斷、治療的綱領。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病必先辯陰陽,調整陰陽,補偏救弊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身體自然健康。

  • 3 # 一服堂中醫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其最初含義是很樸素簡單的,就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逐漸引申為氣候的寒熱、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的躁動和寧靜以及疾病的寒、熱、溫、涼等等。

    所謂世間萬物均有正反兩方面,就是用陰陽來解釋的;自然界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即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兩個方面。《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進一步證明了陰陽的對了和消長是宇宙基本規律;再如《易經》載:“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例如白晝和黑夜、晴天和雨天、炎熱和寒冷、運動和靜止等等。由於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內部固有的;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和陽的對立統一的運動結果。因此,《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然而,陰陽之屬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這種相對屬性,一方面表現在一定的條件下,陰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則是體現在陰陽的無限可分性;《類經·陰陽類》說:“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如晝為陽,夜為陰,而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為陰中之陽;因此,陰陽之中仍有陰陽可分。

    1、陰陽的對立制約

    陰陽者,世間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左與右、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乃至白晝與黑夜、光明與黑暗、寒冷與溫熱、水和火等等。陰陽既是統一的,又是對立的,統一是對立的結果。也就是說對立是二者之間相反的一面;統一是二者之間相成的一面。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相反也就沒有相成;此之謂陰陽的對立制約。

    2、陰陽的互根互用

    陰陽是對立統一的,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例如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這也正如常說的:“不走高山,不顯平路”。因此,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如《醫貫砭·陰陽論》說:“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之間的這種互為依存的關係,稱之為陰陽的互根互用。

    3、陰陽的消長平衡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故而說“消長平衡”。所謂消長平衡,說的就是陰陽之間的平衡,不是靜止的和絕對的平衡,而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內的陰陽消長;陰陽在“陰消陽長、陽消陰長”之中維持平衡。

    陰陽的消長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但絕不能忽視相對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只有不斷的消長和不斷的平衡,才能維持和推動事物的正常發展,對人體來說,也就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只有“陰消陽長”或者只有“陽消陰長”,無疑是破壞了陰陽的相對平衡,形成陰或陽的偏盛偏衰,導致陰陽消長失調,對人體來說,也就形成了病理狀態。故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4、陰陽的相互轉化作用

    陰陽轉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著各自相反的方向發展和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陰陽相互轉化,這也真是常說的“物極必反”。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的話;則陰陽轉化便是在量變的基礎上的質變。陰陽的轉化,雖然可以發生突變,但大多數是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陰陽相互轉化,必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就生理而言,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又陽轉陰,由陰轉陽的變化,是常常可以見到的。例如某些急性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陽氣暴脫的危象,這種病症變化,即屬於由陽證轉化為陰證。此時,若及時搶救,處理得當,四肢轉溫,色脈轉和,陽氣得以恢復,病情即可出現好的轉機。

    再如寒飲中阻之患者,本為陰證,但由於某種原因,寒飲可以化熱,也就是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從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條件的。上述兩種病例,前者熱毒極重,陽氣隨津液外洩而亡脫,後者的寒飲鬱而化熱,是促成陰陽互相轉化的條件。

    陰陽的中醫應用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屬性,就大體部位而言,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以其背腹四肢而言,則背屬陽,腹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測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五臟之中又各分陰陽,即心、肺居上屬陽;肝、脾、腎居下屬陰。若具體到每個臟腑,則又有陰陽之分。即心有心陽、心陰;腎有腎陽、腎陰等等。

    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方面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的結果。如以功能與物質而言,則功能屬陽,物質屬陰,物質與功能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體現。人體的生理活動是以物質為基礎的,沒有物質的運動就不會產生生理功能。而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促進著物質的新陳代謝。人體功能與物質的關係就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的關係。

    如果陰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人的生命也就終止了。因此,《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說法。

    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人體內外、表裡、上下各部分之間,以及機體的物質與物質、功能與功能、功能與物質之間,必需經常保持其相對的陰陽協調關係,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因此,陰陽的相對協調是健康的表現;疾病的發生及病理過程,則是因某種原因而使陰陽失調所致。

    陰陽互根互用,互為制約消長,所以陰陽失調就會導致陰陽的偏盛或者偏衰而發生疾病。

    (1)、陰陽偏勝:即陰勝、陽勝,是屬於陰或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2)、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於陰或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變。《素問·調經論》指出:“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亢盛而發病。

    (3)、陰陽轉化:人體陰陽失調而出現的病理現象,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陰證也可以轉化為陽證。所謂“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4)、疾病診斷:疾病發生髮展變化的內在因素在於陰陽失調,所以,任何疾病,儘管它的臨床表現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都可用陰或陽來加以概括說明。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5)、疾病治療:疾病發生髮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因此,調整陰陽、補不足而洩有餘,恢復陰陽平衡,就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素問·至真要大論》有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所以,陰陽不僅可以確定治療原則,同時也可以歸納藥物的效能。

    總之,治療疾病,必需要根據病症的陰陽偏盛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再結合藥物效能的陰陽屬性,選擇相應的藥物,以糾正由疾病引起的陰陽失調狀態,從而達到治癒疾病之目的。

  • 4 # 奇妙的本草

    中醫學上講究“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指的就是陰陽。人體為什麼會生病呢?從本質上講就是因為陰陽失調。用中醫方法來治病,比如中藥、針灸、推拿、食療等方式,都是一個調理陰陽的過程。因而,要走近中醫養生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瞭解陰陽失調必不可少。

    陰陽失調是什麼?

    陰陽失調,是人體陰精、陽氣等各種生理性因素遭到破壞,導致機體陰陽消長失去相對的平衡,主要以下4種情況。

    1、陰陽盛衰,主要是指機體的陰或陽高於或低於正常水平,高則是盛,低則是衰。

    陽偏盛是實熱證,具體表現為高熱、眼紅、臉紅、煩躁等。陰偏盛是實寒證,具體表現為怕冷,身體某些部位還伴有疼痛。

    陽偏衰是虛寒證,具體表現有臉色蒼白、怕冷、手腳冰涼等。陰偏衰是虛熱證,具體表現有口乾舌燥、臉紅、大便幹、睡覺會發熱出汗等。

    2、陰陽互損,是指陰或陽任一方虛損到相當程度,傷及了另一方,形成陰陽兩虛,分為陰損及陽,陽損及陰2種。

    3、陰陽格拒,是在陰陽偏盛基礎上,由於陰陽雙方相互排斥而出現寒熱真假病變,分為陰盛格陽與陽盛格陰。換言之,真寒假熱證就是陰盛格陽,真熱假寒證就是陽盛格陰。

    4、陰陽亡失,是機體的陰液或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 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

    造成陰陽失調的原因有哪些?

    人體的陰陽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中,達到相對穩定便能維持人體健康,而一方失衡,即是上述的陰陽失調情況,則會有損身體健康,具體來說,導致陰陽失調的原因有以下3種:

    第一,人體的老化。到了中老年之後,新細胞生成的速度會變慢,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同時開始逐漸地衰退,這會導致陰陽失衡的狀況越來越明顯。

    第二,七情的影響。七情分別為喜怒哀樂悲恐驚,中醫認為,七情分屬於五臟,一旦其中一情出現問題,會連帶著使氣血、臟腑和陰陽出現失調的狀況。

    第三,六氣的影響。六氣包括風、寒、暑、溼、燥、火,從四季的氣候來看,春夏屬陽,秋冬屬陰。

    應如何應對陰陽失調?

    可以說,陰陽失調是萬病之源,一方消散,另一方也會隨之而去,最終導致生命總結。陰陽平衡如此重要,要調理好,以下4大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順應四時。俗話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平時的作息起居、飲食等日常習慣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調節。

    第二,調節情緒。上文已提及情緒變化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影響,所以要調養陰陽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緒。

    第三,調節飲食。飲食上需要有節制,合理分配三餐,不暴飲暴食,做到營養均衡。

    第四,中藥調理。陰陽失調明顯,引致了疾病的話,應透過藥物來調理。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與整體治療,因此,可向中醫問診,對症下藥,使身體陰陽達到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姬朧月老樁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