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國平軍史
STG44突擊步槍,發射7.92×33毫米短彈,採用30發彎彈匣供彈,能實施單發和連發射擊,火力不比同期盟軍裝備的衝鋒槍弱,但有效射程卻遠超衝鋒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
因此,STG44突擊步槍能在衝鋒槍有效射前開火,壓制大量使用波波沙41/43衝鋒槍的蘇軍,東線的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對這把既有衝鋒槍兇猛的火力同時又有步槍殺傷力的STG44突擊步槍非常滿意。
STG44突擊步槍,儘管開了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先河,但生產成本需要115馬克,因此,納粹德國打算從1945年開始用由德國毛瑟公司設計及生產,全稱為Sturmgewehr 45突擊步槍取而代之,畢竟新槍STG45的生產成本只需45馬克。
此外,STG-45突擊步槍所需的生產時間,包括所需原材料也較小,特別適合在英美空軍戰略大轟炸下,已嚴重缺乏礦藏等資源的納粹德國。
STG-45突擊步槍,槍長0.94米,槍重5.2公斤,發射7.92 x 33毫米短彈,30發彈匣供彈,為提高射擊精度和節約子彈,此槍將射速調至每分鐘350-450發,因此,STG45射擊時要比STG44更容易操控。
此外,STG45突擊步槍,也能發射10發供彈具,以方便射手以臥姿狀態下射擊。槍上採用可調至800米的金屬可調式V型缺口後照門,環型前準星,必要時可加裝瞄準鏡,用來精確射擊。
但由於戰事吃緊,此時的德國已是強弩之末,最終,直至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時,STG-45突擊步槍也沒有正式裝備,廠家只試製了30把而已,只能算是一把試驗樣槍。
儘管STG45突擊步槍,未能在德國軍隊中服役,但採用滾柱閉鎖原理槍機技術的STG45,被戰後德國開發的G-3自動步槍以及MP-5衝鋒槍所採納,助這兩把槍械成為戰後著名的槍械。
-
3 # 第一軍情
STG45步槍是二戰時期德國黑內爾兵工廠研發的一款突擊步槍,其研發成本要低於STG44,直到二戰結束這款步槍也沒有列裝德軍部隊,僅僅生產了30把,所以只能算是一把試驗槍。該槍研發於1944年,槍長0.94米,槍重5.22公斤,射擊初速680米一秒,有效射程達到了300米,擁有V型缺口後照門,環型前準星,而且還特意安裝了瞄準鏡。
1944年12月中旬,經過數週的激烈競標後,黑內爾公司終於獲得了開發簡化突擊步槍的許可證,於是誕生了一眼看去跟MKb42非常相似的突擊步槍,因為這兩款武器都是導氣式,剛性閉鎖的便宜槍械,這些都是兩款槍械的相似之處。
不過受制於當時的槍械材料,該槍重達10公斤,如此重的槍械使得步兵敬而遠之。該槍採用了7.92毫米彈丸,可配用30發彈匣,也能使用G43半自動步槍的10發彈匣。作為一款突擊步槍,STG45為了節省子彈,將射擊速度降低到了每分鐘350發,可見當時盟軍對德國的致命打擊,就連槍械研發都要考慮節約子彈,從而調低了射擊速度。
-
4 # 簡易世界
很簡單,當時這款步槍是在二戰末期才出現的,這款步槍重量過大,槍重5
.22公斤,也就是十幾斤重。在戰場上士兵絕對不會揹著十幾斤重的步槍作戰的。還有就是作為突擊步槍,當時的德國處於二戰末期,盟軍的轟炸,使得德國金屬資源的生產產能急劇下降,德國為了節約子彈,竟然將射擊速度降至了每分鐘350發,人為的下調射擊速度。而且軍方研發時要求研發時間要比上一代的生產材料和生產時間至少減少50%。裡面的各種零件能簡化的全部簡化。這型簡化的突擊步槍容易生產並且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與原材料,但是還是出現的太晚了,來不及正式列裝。德軍甚至都沒有對這支步槍進行正式的測試。
-
5 # 武器百科
STG45突擊步槍只生產30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德國投降了。另外,準確的說是生產了可組裝成30支突擊步槍的零部件。
STG45突擊步槍(裝有彈容量為30發的彈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華人率先研製出使用中間型威力槍彈(彈殼長度比普通步槍彈要短,裝藥量也相應減少)的StG44突擊步槍。該槍於1944年7月,開始配發給德意志國防軍使用。雖然StG44突擊步槍在實戰中的表現非常棒,士兵們也非常喜歡它,但是它也有著結構複雜,生產起來耗時,價格昂貴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二戰末期,情況逐漸惡化的德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為了在日益惡化的戰局中提高武器的產量,毛瑟公司第37科的工程師,開始研究比StG44突擊步槍更為廉價的替代品。
很快,他們就在德國內卡河畔奧伯恩多夫,設計出6號自動卡賓槍(MKb Gerät 06)。這款新武器,是在StG44突擊步槍的基礎上簡化生產工藝,並改用滾輪閉鎖結構(StG44突擊步槍採用的是偏移式閉鎖)。相比StG44突擊步槍,雖然6號自動卡賓槍的成本降低10%,但是對於要轉換生產線而言,代價過於高昂,因此德軍沒有采用。
STG45突擊步槍(裝有彈容量為30發的彈匣)
後來,在對Gew43半自動步槍的改進型號進行射擊實驗中,毛瑟公司的工程師卡爾·邁耶發現一個細節,就是當槍機在閉鎖過程中向前移動時,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撞擊機槽後向後反彈一定距離再向前閉鎖。這個細節讓他想到,能否利用槍機反彈這短暫的開放時間完成退殼和上膛。
1943年12月,經過精密計算,卡爾·邁耶重新設計了6號自動卡賓槍的滾輪位置和閉鎖榫的角度,延遲了槍機再次閉鎖的時間,只利用反衝便完成了射擊迴圈,這款改進後的型號被稱為6號自動卡賓槍(半閉鎖)。
由於6號自動卡賓槍(半閉鎖)完全放棄了既複雜又昂貴的導氣結構,大大減少了生產工序、時間和成本(成本從StG44突擊步槍的70帝國馬克降到45帝國馬克,這個成本比毛瑟98K還低)。
1945年3月,6號自動卡賓槍(半閉鎖)獲得批准後開始生產,並被命名為StG45(M),M是指毛瑟公司。後來,隨著盟軍的逼近,毛瑟公司在生產了想到於30支StG45(M)突擊步槍的零部件時,就被迫撤至奧地利境內。
STG45突擊步槍(裝有彈容量為10發的彈匣)
1945年5月9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StG45(M)突擊步槍也就沒了下文。雖然該槍沒有正式服役,但是該槍使用的滾輪延遲反衝技術,卻在戰後被毛瑟公司的技術人員繼續研究,並研發了許多著名槍械。例如西班牙CETME自動步槍、德國HK G3自動步槍和MP5衝鋒槍均採用這一技術。
-
6 # 瘋狗的輕武
45年3月批准生產,四月盟軍已經快到STG45他孃家——毛瑟廠的奧本託多夫了。毛瑟當然提前跑路啊~
跑到奧地利的時候小鬍子已經在地下室自己幹了花生米,然後德三投降。
你想45年3月到4月...還整天被盟軍從頭上下蛋,能生產個30把零件已經很牛逼了好嗎...
-
7 # 輕兵器愛好者
問得好,德華人倒是很想繼續搞下去,但是蘇軍已經推到柏林了,哪裡還有能繼續研究和生產的設計師和工廠了呢。
Sturmgewehr 45(簡稱StG 45)是在二戰末期在納粹德國出現的新式突擊步槍,由毛瑟公司在1945年設計及生產。Sturmgewehr 45字面解作“45式突擊步槍”。該槍採用了創新的滾輪延遲反衝式原理,同時也是第一支使用該原理的槍械。
卡爾·邁耶工程師在毛瑟兵工廠進行Gew 43步槍的改進實驗中,他發現當槍機在閉鎖過程中向前復進時,再向前閉鎖前會在撞擊機槽後向後反彈一定距離。這個反彈動作啟發了他:這段短暫的反彈動作能不能幫助子彈上膛呢?在經過設計研究後,這位工程師設計改進了Gerät 06滾輪的位置和閉鎖榫的角度,延遲了槍機再次閉鎖的時間,只利用這一小段反彈便完成了射擊迴圈。由於子彈在槍機開放時仍在槍管內,因此槍膛內刻有為了平行槍管的溝槽,使部分火藥氣體向後幫助退殼,防止彈頭分離。這款改進型被稱為Gerät 06(H),H指Halbverriegelt(半閉鎖)。
由於Gerät 06(H)完全捨棄了複雜昂貴的導氣管結構,大大減少了生產工序和時間成本,從StG 44的70帝國馬克降至45帝國馬克,甚至低於毛瑟Kar98k步槍的成本。毛瑟公司生產了30把StG 45(M)突擊步槍的零部件,隨著盟軍的逼近,它們隨著工廠機械撤退至奧地利境內。此時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雖然沒有戰爭驗證,但由毛瑟設計的滾輪延遲反衝式技術由戰後被瓜分的技術人員流出。戰後的西格紹爾、HK等多家著名武器廠商都使用了這些技術。
-
8 # 當狗容易做人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納粹德國在各個戰場的敗退,為了扭轉戰絕,在希特勒的命令下開展了一系列涉及坦克、噴氣飛機、火箭、核工程、輕武器的堪稱瘋狂的武器研發計劃,其中StG45突擊步槍的研發就是很成功的一款武器,雖然沒有投入二戰使用,卻對後來輕武器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要談StG45就要先看看它的前輩StG44,StG44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在初期StG44並不受到希特勒重視,後來是德國軍方用迂迴手段將部分StG44突擊步槍投入到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StG44壓制住了蘇聯的波波莎衝鋒槍和莫辛-納甘步槍,受到德國士兵歡迎,這才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視得以大規模生產。
StG44突擊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可選擇單發、連發射擊模式,由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火力猛、後坐力小,在400米射程上射擊精度較好;最重要的是生產採用衝壓工藝製造,易於生產成本較低。後來著名的美國的M16、蘇聯AK都部分借鑑了StG44的設計。
當然作為一款戰時研發的武器StG44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因此StG45突擊步槍應運而生了。StG45由著名槍械生產商毛瑟公司於1945年設計及生產,槍長0.94米,重10斤,發射速率350-450發/分,槍口初速685米/秒,還可以加裝瞄準鏡,最重要的是StG45的生產成本比StG44便宜了將近一半,生產所用的時間和原料也較少,正適合當時陷入盟軍圍困中物資短缺的納粹德國。
當時納粹德國快速敗退,在盟軍戰略轟炸下喪失了大部分工業能力,因此StG45突擊步槍只生產了30把,沒有投入實戰。但是毛瑟公司在該槍上首次採用的滾軸延遲反衝式技術,卻被後來的G3、MP5、SIG SG 510、CETME等槍械大量採用。
-
9 # 鐵匠工坊
原因很簡單,沒時間了。當然這個問題得從STG-45的生產年代和所處的歷史環境說起。
STG-45獲准生產的時候已經是1945年3月了,此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呢?此時的盟軍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奠定了戰爭的勝利根基,英美蘇三國首腦已經展開雅爾塔會議探討要如何建設戰後世界新秩序了。此時盟軍已經從萊茵河北部、萊茵河南部和魯爾地區橫渡萊茵河,包圍了德國防守性質的B集團軍群,而蘇軍的速度更快,鋼鐵洪流已經過了捷克,推進到奧地利境內了。
而在此之前的1943年左右,德國的空中優勢就已經被盟軍摧毀了大部分,所有納粹兵工廠都是美國的重點轟炸區,所以說從1944年開始,德國就已經開始將本國的一些兵工產業向外轉移,在捷克、奧地利等原本親德的國家繼續維持生產,例如德國主要的航空企業梅塞施密特的將組裝生產線運到了捷克布拉格的Avia航空工廠,繼續生產BF-109戰鬥機,而這些戰機日後也成了新生捷克共和國第一批航空力量。
而在這些向外轉移的兵工廠當中,也有毛瑟的身影,但是毛瑟本身轉場比較慢,再加上一直要維持前線生產,所以進度上根本趕不上,等他在1945年3月獲准生產的時候,在轟炸機轟炸的影響下生產了30個左右的零件,然後運往奧地利的兵工廠進行組裝(德國絕大部分外地兵工廠在製造德國兵器的時候大多采用組裝的形式),結果3月底蘇聯人就已經兵抵維也納了,再到4月底蘇聯都開始柏林戰役了,你就是想大規模生產也來不及啊。
回覆列表
這問題我曾經專門寫過一個文章,標題大體是《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這把槍你別看它叫STG45,和STG44基本沒啥太多的相同之處,原理都不同了。STG44用的長行程活塞+槍機偏移閉鎖,而這個STG45用的滾柱延遲開鎖,屬於半自由槍機。原理不同,其他的就都白搭了。
這就意味著,你要大量生產,去裝備這把槍給德軍部隊,就要重新開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你那個STG44的生產線根本用不了。你重新開一條生產線,就意味著這玩意兒要花大把大把的錢,問題是這會兒德國有錢麼?98K都花式化簡呢。
而且你再看這槍的名,STG45,1945年式突擊步槍。這會兒啥時候了?1945年了。1945年3月以前,這把槍還叫Gerät 06(H),之後獲准投產了,開始改名STG45了。
問題是,你二月份英美盟軍都打到萊茵河了,緊跟著毛瑟工廠跑路,逃到了奧地利境內,然後蘇軍三月底打進奧地利了。等到四月份,蘇軍已經打進柏林了。這會兒你能生產幾把槍?這STG45那30把,主要還都是零件。
當初希特勒反對STG44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你重新生產一把步槍,去給德軍全面換裝,多少有點來不及。後來這個STG45,就算是希特勒下令全面生產,開足馬力,給其他生產線拆了,這都生產不出來幾把,就是沒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