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建強在東京
-
2 # 打造月球
華人:"前面有兩條路我們應該走哪條?”
日本人:“右面這條吧!"
華人:“可是右面這條路上有妖怪。”
日本人:“有妖怪我也走!”
於是日本人走了右面,於是妖怪吃掉了日本人。
-
3 # 冷鏡
我的理解,“一根筋”主要含義是指日本匠人(職人)堅守傳承、精益求精、永無休止地鑽研精神。解釋含義容易,但若追問為什麼日本“一根筋”這麼多,回答起來就不容易了。我斗膽來嘗試一下,算拋磚引玉。
首先,日本這個民族不是一般的勤勞,他們崇敬勞動。勤勞和崇敬勞動可不是一回事。勤勞可能是被迫的——不勞動你就活不下去,那就被迫勞動;一旦不勞動也能活,可能就不勤勞了。而崇敬勞動是把勞動看成人生的意義所在,不管窮富都堅持勞動。我這麼說是有道理的。一個民族的古代神話往往反映著這個民族比較根本的一些東西。在日本最古老的《古事記》中,那些天上的神仙們都在勞動。抱歉,中國的神仙裡有哪位在勞動?現代社會里,我們看到街上的計程車司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銀髮族,工地現場的安全維護人員百分之百都是退休者,中小企業裡七十多歲的人屢見不鮮,至於職人就更不用說了,都是活到老、幹到老。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非生活困難,而是熱愛勞動。
其次,崇敬勞動的社會對認真勞動的人是尊敬、寬容的。看過很多對幼兒園、小學生的採訪,問他們將來的夢想是什麼,回答自然五花八門,但絕大多數都是夢想做一個普通勞動者,想做一個麵包師、想做一個管子工、想做賣鮮花的、想做一個養牛人……。童言無忌,社會不寬容、家長不允許的話,小孩不會那麼說的。
第三,穩定的社會有利於職人的成長。明治維新前,日本有近三百年的江戶時期,這個時期沒有戰爭、沒有外患,雖然等級分明但極其穩定,經濟活動本身對職人有穩定的需求,特別是貴族階層對職人的技術水平有不斷地刺激,這種社會背景促使手藝人即職人擁有了較高的社會地位,也使得他們形成了自尊、自重。
最後,日本的社會體系中自古以來“家”所佔有比重很大,換句話說日本人很重視“家”,重視“家”的延續,長期實行“長子繼承”制度,這種傳統為手藝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社會、歷史載體。有人說,中國也很重視啊,其實中國更加重視的是血緣傳遞。舉例:日本手藝可以傳女,可以傳“養子”;中國傳男不傳女,中國很少收養子,更少見養子繼承家業。
總的說,培養職人、鼓勵職人精神,首先要營造適合職人生存、發展的良好的社會的環境。
-
4 # 愛豆856
孩子在日本工作,所以去過兩次日本。對日本人的“一根筋”感受比較深刻。到哪都排隊比較正常吧,但是超市還沒開門,門口就排起長隊等候開門;施工工地外圍的遮擋板,鉚釘鉚的嚴絲合縫,堪比長期的建築;一棟50戶的樓房,單是地基就打了一年,整個工程下來,用了兩年才交房;孩子跟我吐槽,他每次提交表格,都要被否幾次,要求修改,原因是四周的邊框留白要符合固定的尺寸;每天路過一戶人家,總見女主人在晾衣服,聽兒子介紹,日本人幾乎每天都要洗澡,換衣服;夏天去日本,看到穿著西服,滿頭大汗匆匆趕路的日本人,總覺得怪怪的,而且幾乎沒有看到過穿著短褲的日本男人;垃圾分類有可燃和不可燃,玻璃等危險品等等,這自不必說,礦泉水瓶的蓋子都要擰下來,分別投放;等等。
日本人的“一根筋”,大部分可以說是具備工匠精神,嚴謹,精益求精,但有些方面確實不是那麼必要,比如說排隊等超市開門。
回覆列表
我們都在談論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什麼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在筆者看來可以形象成三個字:一根筋。那麼什麼是日本人的“一根筋”呢?我們來看看。
在東京,車站的出口處都用幾種語言標示。但“出口”的日本語,繁體漢字和簡體漢字都是一個寫法。照理說只要寫一遍就可以了。但日本人還是將“出口”二字寫了三遍。第一遍的“出口”是日本語漢字,第二遍的“出口”是中文簡體,第三遍的“出口”是中文繁體。也就是說,第一遍的“出口”是寫給日本人看的。第二遍的“出口”是寫給中國大陸人看的。第三遍的“出口”是寫給中國港澳臺人看的。這在從漢字國走出來的華人看來,不是有點傻乎乎的“一根筋”嗎?但恰恰是有點傻乎乎的一根筋,將日本送上了受人膜拜的地步。還有東京車站裡的新幹線,其看板文字也有三種表示:日語漢字的“新幹線”,中文簡體的“新幹線”,中文繁體字的“新幹線”。新幹線/新幹線/新幹線。亮出的是對漢字的耐心與愛心。作為漢字本家,你能一眼看出日語漢字的“線”與中文繁體的“線”,差異在哪裡嗎?
從日本人的“一根筋”我們再看日本的企業。全球超過100年以上的企業,日本佔了3000多家。公元578年,在日本誕生了專營寺廟木工建築的金剛組,此後歷經40代,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1439年。具有1439年的一家公司。不倒閉,不重組,不上市,堪稱世界企業史的奇蹟。這個奇蹟是怎麼來得呢?日本人在一個桐木箱內,發現了一份珍貴的手稿。那是1801年第32代首領金剛喜定在“遺言書”中立的家訓。總共16條可分為四大內容:一是須敬神佛祖先;二是須節制專注本業;三是須待人坦誠謙和;四是須表裡如一。原來還是在神佛面前的純真與一根筋,使得1400多年的企業,還在枯木逢春。
一塊紙尿布,未用時,平常無奇,一旦尿溼,一道彩虹圖案就會出現在嬰兒的小屁屁上。這個小細節既有提醒大人小孩該換紙尿褲了,另一方面“雨後彩虹”的幽默也讓養育著嬰兒的家庭,常有機會開顏一笑。多麼的巧妙。一隻杯子,握在手掌中,其手感如何?彎曲成什麼樣的弧度才是最舒適的,這是設計的關鍵。一雙筷子,包裝紙上印什麼字,用什麼字型方能凹顯食物的氣質?一處房間用多少盞燈?掛在哪裡才是最適當的?酒店今晚床上放置的問候語,選哪一首詩句會讓在這裡住到第三天的客人感到心曠神怡,並想繼續入住?
看來,正是我們看似蠢拙的“一根筋”,恰恰是日本人做好萬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