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139558534

    慈安、慈禧是命運共同體,彼此相互依靠,這點她們心裡最清楚不過。所以,也就沒有聽誰的、預設誰的問題。這種奇特的體制,卻是清朝最憋屈皇帝咸豐臨終前安排的,也造成出現了事實女皇帝的格局。咸豐二十來歲就當了皇帝,朝綱獨斷、威風八面。但他卻遇到清王朝最嚴重危機時刻,國內,長期階級矛盾全面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已經風起雲湧、勢不可擋;國際,帝國主義列強開始了變中國為殖民地的行動,而清軍一次次被列強們打敗,丟盡顏面。甚至被攻破北京,火燒了祖傳下來的最好房子圓明園!咸豐肯定是痛苦萬分,據說,他經常獨自一人、以淚洗面,是可信的。在這危機時刻,他自己也走到生命盡頭。咸豐治國雖然平庸,但他並不愚笨,後事安排還是聰明的。清王朝幼主繼位已經多次,按慣例都由先皇安排好顧命大臣輔政,輔佐到小皇帝長大、親政。但前車之鑑,輔臣經常自己說了算,皇帝成了傀儡,甚至都出現過,顧命大臣差點當了皇帝。這是咸豐最擔心的,不得不用了一著:太后監國。也就是,兩宮太后對軍國大事有否決權。一旦出現對皇權不利的局面,皇太后可以此辦法,保護好小皇帝。那為什麼安排兩個,讓慈安自己不行嗎?不行。咸豐清楚,慈安撐不住局面,而慈禧聰明的多,又是輔佐自己親兒子,二人齊心協力,方能事成。事後證明,這樣安排很對,保護好了小皇帝長大並接過權柄。咸豐最大失算在顧命大臣選用,排斥掉恭親王奕新。這也是造成咸豐死後一段時期政局混亂根本原因。恭親王是當時朝堂上公認有智慧、有辦法的能人,威望很高。而奕新的恭親王名號,又是道光遺詔裡親封的,在指定皇位同時,又封了他,誰都知道怎麼回事了。也因此,咸豐特別忌憚這位六弟,生怕他奪了皇位,所以顧命大臣中堅決摒棄了他。八大顧命大臣雖然忠於皇室,但沒有形成有才幹的核心,一切決斷都是相互交流、妥協形成,所以傳達出的旨意都是不溫不火。那裡火都上房了,這裡等了半天,他才是告訴你:可以滅火!而這時早就燒落架了。也因此官場從上到下對八大輔臣怨氣沖天,沒有好感。糟糕的是,輔臣們沒有理解咸豐深意,或者是刻意共同抵制了太后監國的決策,致使皇室核心分裂,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聯手發動政變,清除掉了顧命大臣們,最終修正了咸豐制定的體制,改變成親王、太后共治天下局面。這個局面雖有波折,但基本穩定,維護了清王朝統治,保護了同治從小到大並順利接掌權柄,也開創了史稱“同治中興”的一段奇蹟。很遺憾,同治命短,二十不到就駕崩。應該說,慈禧慈安都是很痛苦的,辛勤輔佐兒子成人,剛剛起步就死了,感情上不好接受。但經過十幾年磨練,最低慈禧已經成長為成熟政治家了。她所面對的是清王朝根本利益所在,其次,也是個人地位前景。畢竟,自己創造的局面不能讓別人毀掉。這些,慈安和她完全一致。選誰做皇帝的確困難,最主要的是成人的皇子中,都代表不同派別和勢力,沒有大家能接受的。這也給兩宮機會,選個小的,再辛苦一把拉扯大。這是大家願意的,一是小,對誰都沒有壞處;二是穩,同治時期就是這樣,兩宮聽政都習慣了。小皇帝選誰稍微有些難度,應該說慈安沒有合適人選,否則慈禧會聽她的,畢竟是個孩子,一樣的。而慈禧選的後來的光緒帝,首先是皇室近親,符合條件。當然又是慈禧親外甥,她自己願意選的。而慈安就是有看法,也會覺得可以忍讓,所以不會反對,大方向是對的嘛!所以,慈安也很聰明,雖然沒有慈禧那麼多智慧吧。

  • 2 # 日堯居

    慈安太后:咸豐帝在的時候就是正宮皇后,慈禧太后那時候只不過是一個低等的貴人職位。

    後來慈禧生了一個兒子,那時母以子貴,所以慈禧的地位快速上升。當咸豐帝在承德死的時候,慈禧被尊為太后。有叫慈禧太后的,有叫西太后的,還有叫西邊的!論權利當然是慈安太后啦,因為她才是正福晉太后,可在立光緒帝的問題上或者其它重大問題,慈安都沒有爭過慈禧太后,主要問題就是三個字:太賢惠,慈安太后的賢惠成全了慈禧太后的霸道。

  • 3 # 狍上校

    兩宮太后雖然有矛盾,但命運也是緊緊相聯的!同治死後光緒繼位,表面上看是慈禧一手操辦的,但是肯定是要徵得慈安的同意的,起碼來說,慈安是默許的。

    為什麼說慈安默許呢,因為在溥字輩中,溥倫雖是道光皇帝名義上的重孫,但是他的父親是過繼給道光皇帝長子的,血緣關係太遠,況且慈禧熱愛權利,選了溥字輩做皇帝,她就成了太皇太后,到時候垂簾聽政的就是同治皇帝的阿魯特皇后了,而且,當時阿魯特皇后已經懷孕,如果選溥字輩繼承皇位,將來如果阿魯特皇后剩下的是皇子,想繼承皇位就很難了(只不過後來阿魯特皇后早逝沒能生下孩子),所以慈禧選擇給咸豐皇帝再過繼一個兒子,繼承咸豐的皇位。光緒皇位的正統性在於他是咸豐皇帝的兒子,但是他又不能立嗣,因為同治皇帝有遺腹子。那麼光緒作為咸豐皇帝過繼來的兒子,自然也是咸豐正宮皇后慈安的兒子了!不選恭親王一脈的人入嗣,既防止恭親王權利越來越大,又方便將來同治皇帝的遺腹子(咸豐和慈安的嫡孫)繼位,慈安自然是沒什麼可反對的。

  • 4 # 一盞梅子酒

    慈安為咸豐帝的正室,慈禧為咸豐帝側室,按理來說,慈安的權力要比慈禧大,但有這麼一句話說“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慈禧在政治上的才能是遠遠超過慈安的,而慈安也不是特別追求政治權力的人。

    在立新帝的時候,兩個皇太后都想垂簾聽政,這時候也就有了共同利益,她們必定要選出一個合適的人為帝。光緒是慈禧的侄子,這點不錯,如果立光緒為帝,好像是對慈禧非常有利,對慈安就不怎麼樣了。這時候就要說說為什麼這個光緒是合適為帝的人了。

    光緒四歲入宮,年紀小,好控制是一點。最重要的是,光緒與同治是同一個輩分的,按理來說,應該立同治的子侄輩,但如果要立同治的子侄輩的話,慈禧與慈安就成了太皇太后了,自然不能垂簾聽政了,撇開其他原因,光緒是最合適的那個人,即使慈禧與光緒有親戚關係。

    以上就是慈安為什麼預設立光緒為帝的原因了。

  • 5 # 澹臺燭滅

    熟讀史書的咸豐皇帝,對漢武帝賜死昭帝母親鉤弋夫人的事蹟肯定是耳熟能祥,歷朝歷代後宮禍亂朝綱的遺毒歷歷在目,深知“子少母壯”的危害,雖有殺掉慈禧的想法,最終也沒忍心下手。

    臨死前,咸豐盡最大的力量安排,想杜絕後宮干政的禍患,外用肅順等八個顧命大臣輔助幼子,內賜慈安太后發現慈禧恃子驕縱,按祖宗家法處置的詔書。慈禧在背後估計也沒少罵自己的死鬼老公,防自己勝過防賊。

    咸豐的安排理論上是完美的,但所有完美的理論最終要落實到人,而人是會受情勢影響的,慈安的善良與寬容是眾所周知的,她沒給咸豐留下兒子,卻把同治視為己出,"慈不帶兵,義不行賈",殘酷的政治權鬥沒有善良寬容的容身之所,咸豐的本意是由仁厚的慈安牽制心機深重的慈禧,作為東宮太后的慈安權力地位明顯高出西宮慈禧一籌。

    慈禧對權力的慾望遠遠超過慈安,知道慈安拿著一道可以隨時致她於死地的手諭,她摸透了慈安的心理,一張巧嘴用甜言蜜語把慈安哄的三魂出竅,七魄昇天,當慈禧的面燒掉了咸豐手諭,失去了她的護身符。

    擁立光緒符合慈禧的利益,此時的慈安估計也厭煩了政治的爾虞我詐,對慈禧把持朝綱也睜隻眼,閉隻眼,只要不讓自己煩心就好,慈禧也漸漸對慈安失去了以往的尊重,威權漸盛,現在是西宮壓倒東宮,立誰只知吃齋唸佛的慈安都沒有異議。只是慈安太后的死因眾說紛醞,如果確是慈禧所害,那慈禧就太歹毒了,在此不多做分析。

    慈安的仁厚造就了清朝最有權勢的女人慈禧,完全違背了咸豐帝的初衷,慈禧禍國殃民,直接造成清朝的滅亡,卻得以善終,不知她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對咸豐皇帝和視她如姊妹的慈安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茯苓糕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