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晚報
-
2 # 喵嗚的日常
俗話說:“餄餎床子百眼開”指的是一個人聰明,經歷的事情多、有主見、有能耐。
餄餎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之一,傳統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塞入餄餎床子的空腔裡,人坐在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
這裡的“百眼”指的就是餄餎床子出面的孔。這個銅片孔是整個床子的關鍵部位,面能成為餄餎麵條,全靠的是這塊板。
-
3 # 豆芽兒的幸福
餄絡床子是我們山西壓餄絡麵食時用的一種機子,下面有好多個孔。把面和好後放進去用力壓,面從孔的地方漏下去就是餄絡面。
-
4 # 老饞貓
你好,下面這張圖就是帶有記憶的餄烙床子。
俗話說:“餄餎床子百眼開”那講的是一個人聰明,經得事多、主意多、有能耐,這裡的“百眼”指的就是餄餎床子出面的孔。這個銅片孔是整個床子的關鍵部位,面能成為餄餎麵條,全靠的是這塊板。所以,板子不能太薄,因為它承受的力特別大。
餄餎床子最初是木質的,一直到本世紀初還有人在使用。餄餎床子分支架、力臂、支點、工作點四個構造。使用時將餄餎床子放到鍋上,把和好的麵糰放進底部裝有圓形網眼的腔堂內,運用槓桿原理,以人力壓長槓,帶動木塞擠壓麵糰,麵條直接漏入鍋中。木質床子是木匠精心挑選的杏木、梨木、棗木、榆木或雜木製作,選這些木料是因其結實耐磨、不裂不朽,使用時間長。 做一副餄餎床子,需要找兩棵同樣粗細的樹,樹身粗細大概有碗口大小,長約一米五左右。用兩棵樹做床子的床身,也叫骨架。床身分公、母兩條。公的在上,床身一頭粗一頭稍細,略顯圓柱體,在粗頭做一個與母床身的身上開鑿的方口一般大小的方木塞。木塞要求木質硬度大,最好用硬雜木。母的床身在下,床身微顯方形,也是一頭粗一頭細。在粗頭鑿出一個大孔,孔是用木鑿子一點一點鑿出來的,鑿好後,用粗砂紙一遍一遍的打磨,再用細砂紙反覆打磨,為的使榨壓面時,滑動配合得當,用時省力又不粘。下面釘上帶篩眼的銅板或鐵板。壓出餄餎面的粗細,疏了壓時費力,密了餄餎條與條容易粘連,所以必須是有經驗的老師傅來掌控打孔。
木質的餄餎床子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根據木質床子的原理,發明出了簡便耐用的鋼製手動餄餎床子,一個人操作就能輕輕鬆鬆做好全家的飯。滿大街的餄餎麵館,則用的是更先進的電動床子。餄餎形狀沒變,時代在悄然改變著。餄餎床子材質不同質量也更勝一籌,尤其是現代鋼製的還是電動的完全取代了勞工,省事省力還提高了效率。
-
5 # 笑笑年紀
大家都知道,陝西的麵食是比較出名的,其中餄餎面也是非常出名的。相信大家聽說過也吃過這種面,但是很少人知道之前這種面是怎麼做出來的。
做這種面需要的一個工具,那就是餄餎床子。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金屬的,之前所做的工具都是木頭的這種床子分為支架、力臂、支點、工作點等四部分組成。
大家可以看我下面給大家提供的圖片兒。把面放到這個容器中,用力往下壓,就是能夠做成我們平常所吃的面了。
壓出面的粗細都是要看床子上的眼。這些孔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孔太粗的話,是非常難壓的,如果太細麵條兒容易粘連。做這種工具也是凝聚著古人的智慧。同時這個板子的厚度也是有講究的,太厚比較沉,太薄容易斷。
俗話說“餄餎床子百眼開”。現在用來誇獎一個人聰明,經的事兒多,注意多,有能耐。相信您看到我的解答會有所收穫。
-
6 # 四個耳朵的老鼠
提起這兩個字“餄餎”真是今年70多歲了,從小就聽說過。但是好象只吃過一次好像15年前在陝西法門寺剛剛展覽的時候,在一個街區小鋪裡吃的。很香!羊肉、白湯還有點臘油!比北京的麵條粗一點,好像是兩樣面的。味道很香!
-
7 # c皇巢
關中人以 “餄餎床子百眼開”形容某人腦子靈活,即由此借喻而來。床身上面平行橫一根扁木壓桿,用活動軸與開字形支架連線,壓桿與床身圓孔對應處裝有一根圓柱體木芯子,壓制餄餎面時活動
-
8 # 樂樂屋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餄烙床子”?
餄餎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之一。“餄餎床子”是加工餄絡的工具。傳統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塞入餄餎床子的空腔裡,運用槓桿原理,以人力壓長槓,帶動木塞擠壓麵糰,麵條直接漏入鍋中的沸水裡。
為了壓出的餄餎面粗細均勻,(疏了壓時費力,密了餄餎條與條容易粘連),滑動配合得當,用時省力又不粘。所以必須是有經驗的老師傅來掌控打孔。
木質的餄餎床子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凝結著古人的智慧。
隨著時間的流逝,木製的餄餎床子由於笨重使用不便,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根據木質床子的原理,發明了簡便耐用的鋼製手動餄餎床子。一個人操作就能輕輕鬆鬆做出全家的飯。
在北方的街頭會見到此畫面,頗為時尚。
餄餎形狀沒變,時代在悄然改變。現在的餄餎麵館,用的是更先進的電動床子。
俗話說:“餄餎床子百眼開”。這裡的“百眼”指的就是餄餎床子出面的孔。這個銅片孔是整個床子的關鍵部位,面能成為餄餎麵條,全靠的是這塊板。這句話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聰明、經歷的事多、有主意、見多識廣有能耐。
回覆列表
木質餄餎床子需要用人力壓制
陝西是麵食大省,所謂“三天不吃麵,就像沒吃飽過飯。”鍋盔、蒸饃、麵條、餃子、包子、餄餎等等,百吃不厭。大眾麵食餄餎,以其美味價廉深受陝西鄉黨們的喜愛。三秦大地上,比較有名的藍田餄餎、渭南南七餄餎、淳化餄餎、銅川北關餄餎、陝北羊湯餄餎,各具特色,已經成為當地的美食名片。
餄餎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之一,傳統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最早餄餎用的是蕎麵)塞入餄餎床子的空腔裡,人坐在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餄餎煮好後澆上事先用豆腐、豬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元代詩人許有壬曾寫到他吃餄餎的感受:“坡遠花全白,霜輕實更黃。杵頭麩退墨,皚齒雪流香。玉葉翻盤薄,銀絲出漏長。元宵貯膏火,燕墨笑南鄉。”詩中的“銀絲出漏長”說的就是餄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蕎麥南北皆有……磨而為面,作煎餅,配蒜食或作湯餅,謂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細如粉。”到了清代,有關餄餎的記載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獻《黑龍江外記》《爾雅谷名考》等,對“河漏”都做了較為詳細的敘述。
餄餎在關中、陝北農村的紅白喜事上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關中、陝北農村過紅白喜事,招待客人的早飯主食多是餄餎。上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生活艱難,遇紅白喜事壓的餄餎多為玉米麵、蕎麵、黑麵、雜糧等製成。彼時還沒有電動餄餎床子,過事的當天,五六個壯漢與七八個婦女圍著一口大鍋用木質的床子壓餄餎,壯漢負責壓,婦女負責煮餄餎、澆臊子、端餄餎。餄餎鍋前熱氣騰騰,大呼小叫蔚為壯觀。上世紀90年代後,農村家家戶戶實現了溫飽,紅白喜事還少不了餄餎,但已經不再用木質餄餎床子壓了,而是提前準備好白麵與少量蕎麵,去集鎮上專門壓餄餎的鋪子,用電動餄餎床子壓好半熟的“鋼絲餄餎”。過事當天一大早上籠屜蒸熟,備好一大盆韭菜肉臊子。八九點鐘客人依次來到,管事的吆喝一聲“套餄餎!”餄餎鍋前就像流水線一樣,有人裝餄餎、有人篦湯、有人澆臊子、有人往席口端餄餎……四個小菜配上肉臊子餄餎,客人吃得滿頭大汗。從過去的黑麵雜糧變成如今勁道的白麵,一碗餄餎裡能看到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餄餎床子最初是木質的,一直到本世紀初還有人在使用。餄餎床子分支架、力臂、支點、工作點四個構造。使用時將餄餎床子放到鍋上,把和好的麵糰放進底部裝有圓形網眼的腔堂內,運用槓桿原理,以人力壓長槓,帶動木塞擠壓麵糰,麵條直接漏入鍋中。木質床子是木匠精心挑選的杏木、梨木、棗木、榆木或雜木製作,選這些木料是因其結實耐磨、不裂不朽,使用時間長。 做一副餄餎床子,需要找兩棵同樣粗細的樹,樹身粗細大概有碗口大小,長約一米五左右。用兩棵樹做床子的床身,也叫骨架。床身分公、母兩條。公的在上,床身一頭粗一頭稍細,略顯圓柱體,在粗頭做一個與母床身的身上開鑿的方口一般大小的方木塞。木塞要求木質硬度大,最好用硬雜木。母的床身在下,床身微顯方形,也是一頭粗一頭細。在粗頭鑿出一個大孔,孔是用木鑿子一點一點鑿出來的,鑿好後,用粗砂紙一遍一遍的打磨,再用細砂紙反覆打磨,為的使榨壓面時,滑動配合得當,用時省力又不粘。下面釘上帶篩眼的銅板或鐵板。壓出餄餎面的粗細,疏了壓時費力,密了餄餎條與條容易粘連,所以必須是有經驗的老師傅來掌控打孔。俗話說:“餄餎床子百眼開”那講的是一個人聰明,經得事多、主意多、有能耐,這裡的“百眼”指的就是餄餎床子出面的孔。這個銅片孔是整個床子的關鍵部位,面能成為餄餎麵條,全靠的是這塊板。所以,板子不能太薄,因為它承受的力特別大。
木質的餄餎床子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根據木質床子的原理,發明出了簡便耐用的鋼製手動餄餎床子,一個人操作就能輕輕鬆鬆做好全家的飯。滿大街的餄餎麵館,則用的是更先進的電動床子。餄餎形狀沒變,時代在悄然改變著。
○雷煥 2020年04月18日《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