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自昔帝王受命,驅策群力,以有天下。迨區宇旣寧,疇庸論功,列爵崇報,一時攀鱗附翼之士,奮起兜牟之中,剖符析珪,爰及苗裔,德意厚矣。唐、宋以來,稍異曩制。房、喬遠勢,首讓世封,是以英、衞子孫,齒於甿隸。而宋代勳階祇崇虛號,祖孫父子各擬名邦,初無世及之文,非復承家之舊。至明祖開基,乃曠然復古。凡熊羆之宿將,帷幄之謀臣,生著號而歿襲封,茅土之頒,殆逾百數。馴及季年,黨獄蔓延,剗削芟殊,存者不及三四。然觀鐵榜所列,訓誡之辭,則河山之誓,白馬之盟,初意固不其然。高危滿溢,亦其自取焉耳。乃若文皇差「靖難」之勞,英宗懋「奪門」之賞,跡參佐命,籍次元功,以視開國諸臣,亦曷可同年而語乎!世宗中葉,開冊府之舊藏,修繼絕之墜典,於是鄂、曹、衞、信之裔,復列徹侯,延其世緒,天下翕然歸厚。雖宋、潁、韓、淇終於剿絕,而自餘推誠宣力、名載丹書者,奕葉貂蟬,保守祿位,典宿衞,領京營,鎮陪京,督漕運,寄隆方岳,階晉公孤,家分典瑞之榮,朝無酎金之罰,較諸西京世冑,殆將過之。今考其襲替歲月見於實錄者,作功臣表,以與紀傳相表裡。或牴牾散軼,時世無可考稽,則畧而不書,固史氏闕文之義雲爾。

    魏國公徐達濠州鍾離人。吳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張士誠功,封信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以平元功,加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封魏國公,祿五千石,世襲。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諡武寧,配享太廟。達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長得罪,位第一。徐輝祖徐達長子。洪武二十一年十月丙寅,襲。領中軍都督府。建文元年,加太子太傅。文帝即位,削爵。永樂五年,卒。後贈太師,諡忠貞。徐欽徐輝祖長子。永樂五年七月辛巳,襲。十九年正月壬辰,削爵。二十二年十月乙巳,復。十一月庚子,卒。徐顯宗徐欽子。洪熙元年三月戊寅,襲。正統十三年,卒。徐承宗徐顯宗弟。正統十三年七月戊子,襲,領前府。天順七年十二月庚寅,卒。徐俌徐承宗子。成化元年,襲。弘治九年,守備南京。正德五年七月,加太子太傅。十二年七月丙戌,卒。贈太傅,諡莊靖。徐鵬舉徐俌孫。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癸亥,襲,守備南京兼中府僉書。嘉靖四年,加太子太保,領中府。十七年四月壬戌,守備南京。隆慶五年二月辛丑,卒。徐邦瑞徐鵬舉子。隆慶六年四月丙寅,襲。萬曆二年,南京中府僉書。十七年,卒。徐維志徐邦瑞子,一作繼志。萬曆十七年九月丙寅,襲。十九年正月己酉,協守南京兼領後府。二十一年八月癸未,卒。徐弘基徐維志子。萬曆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襲,僉書南京軍府。三十五年,協守南京,領後府。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啟元年,以疾辭任,加太子太保。崇禎十四年,復守南京,加太傅。卒諡莊武。徐文爵徐弘基子。崇禎末,襲。 

    鄂國公常遇春南直隸懷遠人。吳元年九月辛丑,封鄂國公。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於軍。十月庚午,加奉天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追封開平王,贈太保,諡忠武,配享太廟。常茂常遇春子。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鄭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龍州。二十四年,卒。常昇常茂弟。洪武二十一年十月丙寅,改封開國公,加欽承父業推誠宣力武臣、太子太保。死永樂初。

    韓國公李善長南直隸定遠人。吳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加太師,封韓國公,祿四千石,世襲。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黨死,爵除。崇禎二年七月癸巳,裔孫世選以太祖手敕奏,有「二百六十春,應期來奏」之語。大學士韓爌劾其誣,下獄論死,已,獲釋。

    曹國公李文忠南直隸盱眙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加奉天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曹國公,祿三千石,世襲。十七年三月戊戌獲譴,卒。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

    宋國公馮勝南直隸定遠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宋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賜死,爵除。崇禎十七年,追封寧陵王,諡武壯。

    衞國公鄧愈南直隸泗縣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衞國公,祿三千石,世襲。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寧河王,諡武順,配享太廟。

    信國公湯和濠州鍾離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中山侯,祿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祿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晉封信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延安侯唐勝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勳祿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祿千石,坐事削爵。久之還爵。二十三年坐胡黨誅,爵除。

                           吉安侯陸仲亨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與唐勝宗同削爵,已同復。二十三年坐黨誅,爵除。

                           江夏侯周德興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誅,爵除。

                           淮安侯華雲龍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勳祿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還,道卒。

    洪武九年十一月庚寅襲。坐貶死,追論胡黨,除。

                         濟寧侯顧時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國公,諡襄靖。

    洪武十二年襲,後除。

                         長興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永樂二年以嫌自殺,除。

                           臨江侯陳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追封〈木巳〉國公,諡定襄。

    洪武十四年五月壬子襲。二十年六月庚子從徵納哈出,卒於軍,已,坐胡黨除。

                         鞏昌侯郭興

    一名子興,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勳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追封陝國公,諡宣武。

    洪武二十二年十月辛酉襲,坐胡黨除。

                         六安侯王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勳號同前,祿九百石。七年八月加祿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己亥卒。追封許國公,諡襄簡。

    洪武二十二年十月辛酉襲。二十三年坐事謫指揮使。卒,追坐胡黨除。

                         滎陽侯鄭遇春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勳祿、加祿皆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黨死,除。

                           平涼侯費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勳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坐胡黨死,除。

                           江陰侯吳良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勳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追封江國公,諡襄烈。

    洪武十七年五月辛酉襲。二十八年坐事謫廣西,已,召還。建文時,以被間再謫。文帝即位,召守大同。永樂十二年十月以罪免,卒,除。

                         靖海侯吳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勳祿、加祿同吳良。十二年卒。追封海國公,諡襄毅。

    洪武十七年五月襲。二十三年追論禎胡黨,死,除。

                         南雄侯趙庸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勳祿、加祿同前。二十三年坐胡黨死,除。

                           德慶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二,勳祿、加祿同前。八年三月甲申卒。

    洪武十三年四月庚寅襲。十七年四月癸巳卒。

                         南安侯俞通源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三,勳祿、加祿同前。二十二年三月戊戌卒。明年附黨事發,以死不問,爵除。

                           廣德侯華高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四,勳號同前,祿六百石。四年四月乙未卒。追封巢國公,諡武莊。無子,爵除。

                           營陽侯楊璟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五,勳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祿千石。十五年八月乙巳卒。追封芮國公,諡武信。

    洪武十七年十一月丁酉襲。二十年降指揮使,已,追坐璟胡黨,除。

                         蘄國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於軍。追封推忠翊運宣力懷遠功臣蘄國公,諡武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蘄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勳祿、加祿同楊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贈蘄國公,諡忠愍。子淵幼,優給,已,獲譴卒,爵除。

                         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七,勳祿、加祿同楊璟。十三年九月庚寅坐罪死,爵除。

                           潁國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潁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勳祿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進封潁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賜死,爵除。

                           臨川侯胡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豫章侯,第二十九,勳祿、加祿同楊璟。十三年四月乙丑改封臨川。十七年有罪賜死,爵除。

                           東平侯韓政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勳祿、加祿同前。十一年二月癸亥卒。追封鄆國公。

    洪武十九年十一月甲子襲。二十六年坐藍黨死,爵除。

                         宜春侯黃彬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一,勳祿、加祿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黨死,爵除。

                           宣寧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二,勳祿同王志。五年六月甲辰歿於陣。二十三年十月甲申追封安國公,諡忠壯。

    洪武六年五月乙巳襲。七年八月加祿至二千五百石。二十六年坐藍黨死,爵除。

                         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三,勳祿、加祿同王志。十五年十月壬午卒。已,坐胡黨除 。

                           河南侯

    陸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四,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河南後。已,坐胡黨死,除。

                           忠勤伯汪廣洋南直隸高郵人。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善理事務屢獻忠策,封忠勤伯,祿三百六十石。七年八月,加祿至千九百石。官中書省右丞相。十二年十二月,貶死。

    這些夠不夠

  • 2 # 時光隧道2019

    從魏晉時代開始,中國的世襲制度被進一步區分為世襲罔替和普通世襲,後者是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

    到了宋代,世襲罔替基本被取消,出現了不能被繼承的終身爵。明朝,皇族封爵為王爵,郡王爵,外姓封爵依次為國公、侯爵、伯爵,明朝所有爵位都是超品的存在,並且世襲罔替。

    世襲罔替簡單來說就是,皇帝的兒子封親王,然後親王的嫡長子可以世襲親王爵位,其他兒子降一等成為郡王,郡王的嫡長子繼承郡王爵位,來世襲郡王爵位。其他兒子降爵成為鎮國將軍,孫子為輔國將軍,曾孫為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

    明朝共計實封親王六十五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廢還有絕嗣除封的親王,共計還有親王三十四位。郡王則有多達九百位之多。

    明朝親王歲祿一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

    明建國初期,極為崇尚武力。朱元璋把功臣爵位定為五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

    只有戰績卓著的,才能封為公、侯的爵位。分封時,武將因為有襲替制度的存在,最低封為侯爵,方便世襲。因為有軍功的存在,文官想要獲得高階爵位,相當困難。公、侯的爵位,獲得的只有少數人。

    子爵、男爵長期空置,後來廢除。所以,明朝功臣爵位就形成公、侯、伯三種爵位並存的情況,到明朝中後期,因為伯爵規格的提高,武將大多隻封伯爵。而文官的爵位,也基本到伯爵為止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還有外戚。明朝的功臣一般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隨太祖開國的,第二部份為隨成祖靖難的,第三部份為後世守衛疆土的。

    魏國公徐達。吳元年封後代依次為徐輝祖、徐欽、徐顯宗、徐承宗、徐俌、徐鵬舉、徐邦瑞、徐維志、徐弘基、徐文爵。

    鄂國公常遇春。吳元年封。其子常茂改封鄭國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開國公,後代依次為常升、常繼祖、常寧、常復、常經、常鳳,常鳳之子常玄振降封懷遠侯,後代依次為常玄振、常文濟、常胤緒、常明良、常延齡。

    南韓公李善長。吳元年封。洪武廿三年坐黨死,除。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封。後代依次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臨淮侯,後代依次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鎮、李弘濟。

    宋國公馮勝。洪武三年封。洪武廿八年賜死,除。

    衛國公鄧愈。洪武三年封。後代依次為鄧鎮、鄧源、鄧梃、鄧炳,鄧炳之子鄧繼坤降封定遠侯,後代依次為鄧祖錫、祖世棟、鄧紹煜、鄧文明。

    信國公湯和。洪武三年封。後代依次為湯鼎、湯晟、湯文瑜、湯倫,湯倫之子湯紹宗降封靈璧侯,後代依次為湯紹宗、湯佑賢、湯世隆、湯之誥、湯國祚、湯國祥、湯文瓊。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誅,除。

    淮安侯華雲龍。洪武三年封,七年卒。其子華中襲,九年坐黨削,除。

    長興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封。永樂二年自殺,除。

    鞏昌侯郭興。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其子郭振襲,後坐黨削,除。

    德慶侯廖永忠。洪武三年封,八年卒。其子廖權襲,十七年卒,除。

    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封,廿二年卒,死後追坐黨削,除。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三年封,十三年因罪誅,除。

    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三年封,廿七年賜死,除。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後追坐黨削,除。

    忠勤伯汪廣洋。洪武三年封。十二年賜死,除。

    誠意伯劉基。洪武三年封。後代依次為劉璉、劉廌、劉法、劉櫃、劉曇、劉祿、劉瑜、劉世延、劉蓋臣、劉孔昭。

    西平侯沐英。洪武十年封後代依次為沐春、沐昴、沐晟,永曆六年加封沐晟為黔國公,後代依次為沐斌、沐琮、沐誠、沐崐、沐紹勳、沐朝輔、沐融、沐鞏、沐朝弼、沐昌祚、沐睿、沐啟元、沐天波。

    涼國公藍玉。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因罪誅,除。

    靖寧侯葉升。洪武十二年封,廿五年坐黨削,除。

    東川侯胡海。洪武十七年封,廿四年卒,其子犯法,除。

    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封。後代依次為郭銘、郭玹、郭昌、郭良、郭勳、郭守乾、郭大誠、郭應麒、郭應麟、郭培民。

    海西侯納哈出。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其子察罕改封瀋陽侯,廿六年坐黨誅,除。

    東莞伯何真。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其子何榮襲,廿六年坐黨誅,除。

    越巂侯俞淵。洪武廿五年封,廿六年戰歿,永樂元年除。

    歷城侯盛庸。建文年間因伐燕功加封,永樂元年除。

    澲城侯李堅。原為太祖之駙馬都尉,建文帝時因伐燕功加封,尋卒。其子李莊襲,永樂元年削,除。

    合計六十三名(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兩名,共六十五名。以上所列俱為實授封,也就是生前受封的,那些死後追封不列。

    淇國公丘福。建文四年封。永樂七年北征大敗,戰歿,成祖怒,除爵。

    成國公朱能。建文四年封。後代依次為朱勇、朱儀、朱輔、朱麟、朱鳳、朱希忠、朱時泰、朱應楨、朱鼎臣、朱應槐、朱純臣。

    榮國公張玉。靖難中戰歿,建文四年追封,其子張輔降襲新城侯,後因軍功加封英國公。後代依次為張懋、張銳、張侖、張溶、張元功、張元德、張惟賢、張之極、張世澤。

    忠誠伯茹瑺。建文四年封。宣德五年卒,後世不予襲。

    安遠侯柳升。永樂六年封。後代依次為柳溥、柳承慶、柳景、柳文、柳珣、柳震、柳懋勳、柳祚昌,崇禎時,柳祚昌之子柳紹宗降襲安遠伯。

    恭順伯吳允誠。(原名把都貼木兒,蒙古人)永樂十年封。洪熙時,其子吳克忠加封為恭順侯,後代依次為吳瑾、吳鑑、吳世興、吳繼爵、吳汝蔭、吳惟業、吳惟英。

    安順伯薛貴。(原名脫火赤,蒙古人)永樂二十年封。後代依次為薛山、薛忠、薛龍,後世不予襲。

    忠勇王金忠。(原名也先土幹,蒙古人)永樂廿一年封, 宣德六年卒,後世不予襲。

    忠勤伯李賢。洪熙元年封。尋卒,後世不世襲。

    忠國公石亨。正統十四年封武清伯,同年晉侯,天順元年晉忠國公,四年因罪下獄,除。

    懷寧侯孫鏜。天順元年封懷寧伯,五年晉侯。後代依次為孫輔、孫泰、孫應爵、孫瑛、孫瑁、孫秉元、孫世忠、孫承恩、孫承蔭、孫繼浚、孫維藩。

    武功伯徐有貞。天順元年封。尋因罪除爵。

    定遠侯石彪。天順元年封伯,三年晉侯,四年因罪誅,除。

    咸寧侯仇鉞。正德五年封。傳至其孫仇鸞,嘉靖廿六年因罪下獄,廿七年出獄,卅一年卒,除爵。

    新建伯王守仁。正德十六年封。後代依次為王正億、王承勳、王先通。

    寧遠伯李成梁。萬曆七年封,卅四年卒,不予襲。崇禎十年其孫李尊祖襲爵。

    崇禎末期及南明時期封的太多沒有列出。

    明代統治者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完備的封爵賜券制度,將軍功封爵與頒賜鐵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成為明代重要的典制。隨著皇權的不斷強化,這一制度在發展歷程中也在不斷地變化 ,但作為一種政治需要,它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在歷史中的作用和影響十分深遠。

  • 3 # 貓爺歷史觀

    所謂世襲罔替,意思就是說可以世代承襲並且沒有次數多限制。世襲是中國古代爵位和官職的一種傳承製度,在實行世卿世祿的先秦時代,從天子到最低階的貴族士,他們的爵位官職以及封地都是父子相承的。當時的這種承襲是無限次的,除非改朝換代或者是擔任這個官職的家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這種承襲方才中止。

    說白了,在先秦時代貴族是比較固定的。貴族和平民或者奴隸之間是不常變換的,在世襲罔替制度下,貴族就基本一直是貴族,而平民就只能一直是平民。這種情況的改變,是漢代以後。

    到了漢代,官職已經不再是世襲罔替了,雖然當時選官還是多集中在官僚家族成員中,但漢代開始特定職務的官職已經不再是由某一個家族一直擔任了。

    到了魏晉時期,世襲制度被進一步細化,分為世襲罔替和世襲兩種。世襲罔替自然還是無限次的繼承,並且爵位等級也一直不變。但世襲就不一樣了,雖然可以繼承,但爵位逐代降級並且是有次數限制的。

    到了宋代,世襲罔替基本被取消,並且爵位也開始不能世襲。到了明朝,明朝宗室多被封為王爵,而外姓則被依次封為公侯伯等爵位。明朝宗室的封爵自然是可以世襲的,但外戚和功臣的爵位能否世襲則要看軍功大小。軍功大自然可以世襲,如果軍功小則只能是一代受封。

    明朝有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有的則不然,明朝可以世襲罔替的爵位多是明朝宗室的藩王。不過除了藩王,孔聖人一家的衍聖公一爵也是可以世襲罔替的。不僅是明朝,自儒家成為中國正統後,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一般說的世襲罔替均是指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

  • 4 # 李一般般

    世襲罔替即世襲次數無限、而且承襲者承襲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罔替意為不更替;不廢除。

    從魏晉時代開始,中國的世襲制度被進一步區分為世襲罔替和普通世襲,後者是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襲罔替基本被取消,更出現了不能被繼承的終身爵。明朝,皇族封爵為王爵,郡王爵,外姓封爵依次為國公、侯爵、伯爵,明朝所有爵位都是超品的存在,並且世襲罔替。

  • 5 # 人生如天地

    王肯定是可以世襲的,而且明代有別於前代是把王和給分開了。將王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離,是明代區別於以往朝代的一大特點;並且給勳爵只有爵號與食祿,而不再有封邑,公、侯等爵位的還將賜予鐵券,以示其功勳卓著,皇恩浩蕩。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兒子。

    除非叛逆或者無子嗣國除。

    後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細分為七個等級,這一明朝爵位變化在《萬曆會典》中已做出明確的總結“國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子男後革。”在功臣外戚封爵食祿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並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規定:“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五百石。”同時還一併定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襲(世),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沒有一定之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葡萄酒黃尾袋鼠和洛神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