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1917年12月6日,芬蘭在俄十月革命後宣告獨立。它從1809年起一直是沙俄製下的自治大公國,在瑞、俄之間起著軍事緩衝區作用。一位史學家這樣寫道:“它嘴裡含的不是銀勺,而是一把匕首(降生)。

    當時地緣政治複雜。芬蘭夾在紅色蘇俄與中立瑞典之間,南有軍國主義的德國,蘇俄難以接受資產階級在芬蘭獲勝掌權,芬蘭人亦對東鄰戒心重重。

    二戰期間,芬蘭人能在紅色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周旋,因為他們有一位偉大的統帥——曼納海姆,他曾是沙俄時代的俄軍軍官,上世紀30-40年代芬蘭最高軍事統帥和權力控制者。

    1939年11月底,芬蘭發起稱作“冬戰”的芬蘇戰爭,它持續三個半月。1941年6月,它作為納粹德國的“共同作戰國”攻入蘇聯,稱作“續戰”,收復冬戰失地東卡累利阿,但陷入戰爭泥潭......芬蘭對蘇作戰不是為了希特勒的戰略戰術目標,而是要奪回被蘇聯佔領的土地以復仇。

    曼內海姆曾在赫爾辛基接待過希特勒,但他拒絕加入納粹陣營,雖然1944年6月時任芬蘭總統與德國有一紙協議,但在簽署後5周該總統辭職,曼內海姆繼任後不予承認,他同蘇聯秘密停火,於1944年8月同蘇聯締約。

    1946年3月,曼內海姆離任。芬蘭在冷戰時期一直保持中立。

    1948年,芬蘇簽訂“友好互助條約”,芬蘭保證不參加對蘇敵對的同盟。冷戰期間,芬蘭以中立地位拒絕“馬歇爾計劃”,在政治自主獨立的前提下與蘇聯保持睦鄰關係,它是經互會中唯一資本主義國家,空軍裝備米格—21戰機……

    包含對當事國貶義的“芬蘭化”一詞由此誕生,特指“自由世界”國家聽命於集權國家,但指摘忽略了芬蘭現實主義的歷史與時下基礎:這個國家在軍事上完全處在蘇聯的手掌邊,而西方鮮有實質性的幫助,若要生存,決不能再刺激東鄰。

    20世紀,芬蘭前有曼納海姆在歷次戰爭中審時度勢,指揮若定,後有吉科寧冷戰環境下以“中立政策”左右逢源,庇佑國家。

  • 2 # 炎焱海風

    芬蘭作為一個小國,是非常有生存智慧的。經過蘇芬戰爭,芬蘭清楚意識到,就算一次又一次擊敗蘇聯,芬蘭的血也會被流乾。尤其是二戰後,蘇聯如日中天,和美國分庭抗禮。芬蘭要生存下去,不步波羅地海三國後塵,也不成為東歐那樣的衛星國。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所以芬蘭選擇了中立,但芬蘭的中立不同於瑞士。芬蘭是親西方的,也自認是西方的一員,但拒絕了北約邀請,向蘇聯明確表示不做北約的前哨。承認蘇聯戰前佔領的芬蘭領土,向蘇聯購買武器裝備,對蘇聯克格勃在國內的活動睜一隻眼閉隻眼等等。同時也和西方國家保持適當距離。蘇聯也投桃報李,承諾不推翻芬蘭民主政體,撤銷國內的芬蘭卡累利阿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美歐一直對芬蘭的這些舉措頗有微詞。但芬蘭很清楚,西歐不是蘇聯對手,美國太遠,蘇聯就在旁邊。

  • 3 # 二辻四畫生

    芬蘭和蘇聯的關係比較複雜,雙方有一千多公里的邊界線,這讓緊挨著一個大國的芬蘭感覺很難受,更何況它在獨立前的一百多年都是蘇聯的一個小公國,直到1917年才宣佈獨立。

    芬蘭獨立以後,對於蘇聯是又恨又怕,雖然它挺想靠攏西方思想的,和蘇聯來一個恩斷義絕。然而地理位置又決定了芬蘭沒那個膽子,這成不了盟友,又不能成敵人,讓芬蘭只能走鋼絲一樣的和蘇聯虛與委蛇。蘇聯呢,剛打了內戰,又和鄰國關係緊張,列寧一門心思想搞好國內經濟,所以蘇聯也不想再動手了。

    於是,1920年10月,雙方簽訂了《多爾帕特合約》,確定了兩國的邊界,此時雙方還都比較真心實意。

    戰爭前的關係趨於緊張

    到了20世紀30年代,因為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的態度發生了轉變,1927年英國和蘇聯斷交,1928年的《非戰公約》一開始也沒帶蘇聯玩。西方國家之所以敵視蘇聯其實也很簡單,是因為他們看希特勒好怕怕哦。看希特勒一副窮兇極惡的樣子,剛打完一戰的西方國家都很慌,完全沒有了一戰時的精氣神。於是,這些國家就想出了個損招,準備合夥把希特勒引到蘇聯,來一個禍水東流。

    這時候芬蘭就算是夾在中間了,畢竟精神資本嘛,蘇聯處於自身安全考慮,還想著弄芬蘭一點地緩衝,結果讓芬蘭斷然拒絕了。蘇聯越想越慌,這事不能不急。於是在1939年8月,蘇聯就找到了德國,說咱們倆在地圖上畫畫吧,這塊地歸你,那塊地我要了,直接把芬蘭、愛沙尼亞等國給分了。

    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打,蘇聯就開始用各種方法把國界線向西推進,想要在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弄一條防禦帶。

    結果芬蘭就不幹了,但是芬蘭又不敢明擺著和蘇聯剛,於是就鼓搗蘇聯籤協議,來,咱籤一協議,我們保持中立,你也別搞我們怎麼樣?

    是,芬蘭還是按前些年的套路想要保持和平,但是蘇聯老大哥不願意了呀,這十幾年下來蘇聯已經大大增強了國力,芬蘭?小老弟還敢談條件?蘇聯害怕芬蘭中立著中立到西方陣營去了,於是多次提出要租借芬蘭的小島設防,結果芬蘭都不答應。

    蘇聯老大哥說我安全感,你就不能租我幾個島嗎?最好把國界也往你那移移。what?芬蘭出於自身安全考慮,肯定不能借島呀,而且蘇聯和德國肯定得幹一架,芬蘭還沒看出誰肌肉更大,它可不敢亂站隊,但是芬蘭還是怕蘇聯不高興,就同意移移國界線。但是蘇聯鐵了心不同意,老大哥看上的東西,你還敢不同意?

    不服就幹

    1939年11月28日,也就是二戰開始倆月,蘇聯就發表宣告,表示之前籤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無效了,另外斷絕了和芬蘭的外交關係。

    兩天後的30日,蘇聯的列寧格勒軍區部隊直接越過邊境,發動了入侵芬蘭的戰爭。

    這蘇聯一開打,西方國家集體高潮了,英法給芬蘭出飛機和武器,瑞典、挪威和丹麥給芬蘭出了一萬名志願軍。搞得蘇聯想到孤立。哦,忘了,希特勒表示支援蘇聯這麼搞,認為它搞得好。

    芬蘭這時候嘴裡還喊著不要不要,蘇聯老大哥有事好好說。蘇聯說還有什麼好說的,你背後那些男人都這麼挺你,還不來幹一場?於是,相當無奈的芬蘭被迫走上了戰爭道路。

    蘇聯其實想的挺美,就跟日本要三個月那啥一樣,它打算12天解決戰鬥,結果卻很扎心。芬蘭頑強抵抗,蘇軍戰五渣,搞得時間是一拖再拖。蘇聯一直打到次年的三月份,才取得了對芬蘭戰爭的勝利。這老大哥一共動用了96萬大軍,11266門大炮,2998輛坦克,3253架飛機,終於取得了勝利。

    1940年3月12日,蘇聯和芬蘭在莫斯科再次簽訂合約,蘇聯這一次拿到了不少好處,除了得到連同維堡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地區外,將邊境向北移動了150公里,還租了30年的漢科半島及其附近島嶼。

    3月底,蘇聯在取得的地區成立了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

    忍無可忍的芬蘭

    芬蘭一再求和,結果被蘇聯按在地上來回摩擦,搞得芬蘭痛不欲生,國民的復仇情緒也很高漲。正好這時德國攻佔了丹麥和挪威,導致芬蘭和西方國家的聯絡通道被切斷了。芬蘭左看右看,只好找上了德國,希望德國給提供需要的各種商品。

    希特勒這時候也將目光瞄上了蘇聯,而要打蘇聯就要借道芬蘭。於是雙方越走越近。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了對蘇聯的閃擊突襲,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德軍是從芬蘭境內向蘇聯北部發動的進攻,飛機也是在芬蘭機場起飛的。可是芬蘭卻表示,這不干我事啊,我保持中立。

    這話騙鬼呢?蘇聯肯定不信啊,不僅不信,它還派飛機去轟炸了芬蘭南部一些駐紮有德軍的城鎮,以此作為迴應。芬蘭一看根本唬不了蘇聯,乾脆不裝了,我攤牌了,當晚就對蘇聯宣戰。於是,剛停戰15個月,蘇聯和芬蘭又打起來了。

    芬蘭這次發狠,從16歲到60歲男子全都上戰場,女性上不了戰場就去兵工廠,反正就跟蘇聯幹就完了。芬蘭一共動員了50萬人,佔到了全華人口的五分之一,幾乎是家家都有人上戰場。又來我們看很多烈士墓碑上什麼年紀的都有。

    1944年6月,盟軍開始了諾曼底登陸,作為支援,蘇軍發動大規模進攻,重新佔領了卡累利阿地區。芬蘭一看,好不容易收復回來的地又被丫奪取了,再回頭看看希特勒衰樣,芬蘭再次提出和談。

    然而,蘇聯本來要的卡累利阿地區已經拿回來了,芬蘭不僅沒能保住這塊地,還割了貝柴摩省給蘇聯,又把附近的波卡拉半島租給蘇聯50年。之前的漢科半島蘇聯倒是不要了,但是芬蘭還得掏錢,拿三億美元買回去。總之,芬蘭保全了國家獨立,但還是相當狼狽。

    芬蘭還是要保持中立

    芬蘭這兩場冬季戰爭打下來,雖然都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但還是讓蘇聯看到了芬蘭不是小白兔,丫一動員就動員了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簡直是不要命。所以蘇聯也不敢再小覷芬蘭,算是給芬蘭增加了話語權。和美國冷戰的時候,也沒敢瞎動芬蘭。

    芬蘭打完仗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丫真不能和蘇聯對著幹,這一不小心就被按在地上摩擦誰受得了。於是芬蘭表示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還是得保持中立呀。

    雙方這麼打了兩仗,結果還打出真感情來了,從此雙方相安無事,還成為了貿易伙伴。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和芬蘭還是關係依舊,成為了特殊的一對CP。

  • 4 # 熊style

    芬蘭徹底被蘇聯打醒了:奉行軍事不結盟、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拒絕加入華約、北約等軍事聯盟!因為,被蘇聯割走10%國土的深刻教訓讓芬蘭痛定思痛;1947年的巴黎條約規定:芬蘭將貝柴摩地區割讓給蘇聯,阿蘭群島非軍事化、不準發展核武器、不得擁有轟炸機/導彈/航空母艦/遠端火炮/潛艇/特種攻擊艇、拆除芬蘇邊境線上所有防禦工事……它還要賠償蘇聯3億美元。此外,芬蘭軍隊人數也被限制:陸軍3.44 萬人;海軍4500 人,艦艇不超過1 萬噸,空軍3000 人,飛機不超過60 架。此前,為了安撫蘇聯,芬蘭人民的領袖曼納海姆於1946年離開祖國流亡瑞士、幾個前總理和內閣部長按照蘇聯意願被判刑……總之,芬蘭自我解除武裝讓蘇聯"放心"!1948年,芬蘭與蘇聯簽訂友好互助條約:芬蘭承擔維護蘇聯西北邊界的安全和不得參加反蘇聯盟的義務,在軍事上“如有必要,得由蘇聯予以援助或同蘇聯共同行動”。然後,芬蘭拒絕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得到美國政府的充分諒解:美國太明白芬蘭的地緣控制權在誰的手上!1958年,由於蘇聯干預,組建不到三個月的芬蘭聯合政府垮臺;1961年,芬蘭總統候選人在蘇聯軍事壓力下退出選舉;芬蘭人稱之為"至暗時期"!不過,芬蘭的順從態度讓蘇聯人很放心:起碼它不會再侵犯芬蘭的獨立!芬蘭軍隊也向蘇聯靠攏:採購大量蘇制武器。按照蘇聯人的邏輯,芬蘭的先進重工業、林業、輕工業都可以成為蘇聯經濟/軍備的補充基地——蘇聯海軍的大型補給艦基本都在芬蘭建造;芬蘭也是唯一一個加入經互會的資本主義國家!芬蘭用類似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順從模式保持民族、國家的獨立,這和兩國關係快速修復沒啥關係:儘管屈辱,芬蘭比東歐衛星國們幸福多了!冷戰結束,芬蘭立即與北約眉來眼去、聯合軍演、淘汰蘇制武器、派出F—18巡邏俄芬邊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與非結構性存款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