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祝芬一個總是和越劇“戚派”藝術聯絡在一起的名字,提起她人們總會聯想起那些溫柔嫻淑、美麗悽婉的傳統女性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剛踏上越劇舞臺之時,朱祝芬學的並不是花旦。
大家都知道朱祝芬老師她是“戚派”傳人,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她當初進劇團,是演唱小生考進去的。進了藝訓班以後,學了半年小生,後來老師說她你的身段適合唱花旦,所以後來她就由小生改行為花旦,拜戚雅仙為師。也就是一段《血手印》,她進入了合作越劇團。
進了劇團以後,她的啟蒙戲就是《梁祝》,這部戲是越劇的骨子老戲,為他們這一輩人打下了基礎。進了合作越劇團以後,老師用以老帶新的方法來培養他們。她記得第一部戲,就是從《三笑》開始的。那時候,畢春芳老師就帶著他們新人。那時候,他們確實也是新人剛剛入門,所以這部戲,老師對他們的幫助很大。
第二部戲就是《光緒皇帝》,這部戲應該說是她自己創造的角色,和老師有相當多的對手戲,那時候老師對她的啟發、對她在藝術上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在老師身邊這麼多年,朱祝芬幾乎繼承了恩師戚雅仙大部分的經典劇目。但其中《玉堂春》一劇,對朱祝芬而言意義非凡。《玉堂春》對劇團而言,對他們而言,都是一部相當重要的戲,這個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一個是繼承,一個是傳承。
朱祝芬憑著出色的天賦和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戚雅仙的青睞,將自己最喜愛的角色“蔡文姬”交給朱祝芬來演繹,就是戚雅仙對徒弟最高的褒獎。《文姬歸漢》這部戲,是她老師在塑造所有角色裡,相當成功的一個人物。她不同於其他的女性,所以說這個角色是相當有分量的。所以她的老師是表演的很成功的。後來在“戚派”的表演藝術展演的一個演出過程中,老師開始安排角色了,哪幾段戲曲要一個個安排開來,結果後來她老師就說,《文姬歸漢》這一段戲,只有阿祝能夠把她唱下來,比較有分量的。
“文革”以後,朱祝芬加入了由原合作越劇團人馬重新組建的靜安越劇團。從那時候開始,藝術上日趨成熟的朱祝芬,開始擁有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全新創作。接下來就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幾部大戲,其中有一部就是《一代君王兩代血》,這一部戲可以說對她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從那個時候開始,無論從唱腔,無論從人物,才逐漸走向成熟,為他們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白兔記》是在《一代君王兩代血》之後,又排了一部他們自己創作的大戲,這部戲演完之後還拍成過連環畫,《白兔記》裡有一段戲是“井臺會”,“井臺會"就是和兒子碰頭這段戲,她相當喜歡,她一個人在井前,咬破手指寫血書這段戲,作曲老師唱腔也設計得非常好,所以她演到這段戲,她一邊寫血書,往往她眼淚要流出來,思念自己的孩子,思念自己的丈夫。這段戲,是一段肉頭戲,朱祝芬她相當喜歡。
《白蛇傳》是戚雅仙、畢春芳創作的最經典的劇目之一,而在繼承的基礎上,朱祝芬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發展,和楊文蔚合作的《新白蛇傳》,也是朱祝芬最喜歡的劇目。《新白蛇傳》這一部戲,她是相當喜歡的,這部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多的創新,有很多的發展。以前他們老師演的白蛇傳,比如說“合缽"這場戲,是比較靜的,是靜下來唱的,那麼他們的《新白蛇傳》編排了以後,加入了許多動作,有很多的創新,就使這部戲動了起來。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又演了很多戲,一個是《飛來姻緣》,一個是《兩代怨夢》,一個是《沙漠王子》。這個不是他們自己劇團的戲,是她借到其他劇團去的。借到上海越劇院,就拍了電視連續劇《沙漠王子》和《兩代怨夢》,後來又借到盧灣越劇團,去演了《飛來姻緣》。在外借的過程中,她“戚派”的唱腔,觀眾都能歡迎,在其他劇團當中,也都能夠接受,而且合作得很好,很愉快。
她進了劇團後,她大概前後演過幾(三)十多部戲,十幾部是他們老師的戲,他們是繼承的,還有十幾部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她自從從事了越劇藝術以後,作為事業來看,她有相當大的體會,過去只知道唱戲,為唱而唱。進了越劇團以後,確實不一樣,在漫長的藝術生涯當中,得到一個道理,是要繼承和發展,要繼承老師的東西,也要有自己發展的東西。這樣藝術才能長久下去,流派才能不斷地流下去,這是她自己的體會。
朱祝芬一個總是和越劇“戚派”藝術聯絡在一起的名字,提起她人們總會聯想起那些溫柔嫻淑、美麗悽婉的傳統女性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剛踏上越劇舞臺之時,朱祝芬學的並不是花旦。
大家都知道朱祝芬老師她是“戚派”傳人,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她當初進劇團,是演唱小生考進去的。進了藝訓班以後,學了半年小生,後來老師說她你的身段適合唱花旦,所以後來她就由小生改行為花旦,拜戚雅仙為師。也就是一段《血手印》,她進入了合作越劇團。
進了劇團以後,她的啟蒙戲就是《梁祝》,這部戲是越劇的骨子老戲,為他們這一輩人打下了基礎。進了合作越劇團以後,老師用以老帶新的方法來培養他們。她記得第一部戲,就是從《三笑》開始的。那時候,畢春芳老師就帶著他們新人。那時候,他們確實也是新人剛剛入門,所以這部戲,老師對他們的幫助很大。
第二部戲就是《光緒皇帝》,這部戲應該說是她自己創造的角色,和老師有相當多的對手戲,那時候老師對她的啟發、對她在藝術上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在老師身邊這麼多年,朱祝芬幾乎繼承了恩師戚雅仙大部分的經典劇目。但其中《玉堂春》一劇,對朱祝芬而言意義非凡。《玉堂春》對劇團而言,對他們而言,都是一部相當重要的戲,這個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一個是繼承,一個是傳承。
朱祝芬憑著出色的天賦和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戚雅仙的青睞,將自己最喜愛的角色“蔡文姬”交給朱祝芬來演繹,就是戚雅仙對徒弟最高的褒獎。《文姬歸漢》這部戲,是她老師在塑造所有角色裡,相當成功的一個人物。她不同於其他的女性,所以說這個角色是相當有分量的。所以她的老師是表演的很成功的。後來在“戚派”的表演藝術展演的一個演出過程中,老師開始安排角色了,哪幾段戲曲要一個個安排開來,結果後來她老師就說,《文姬歸漢》這一段戲,只有阿祝能夠把她唱下來,比較有分量的。
“文革”以後,朱祝芬加入了由原合作越劇團人馬重新組建的靜安越劇團。從那時候開始,藝術上日趨成熟的朱祝芬,開始擁有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全新創作。接下來就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幾部大戲,其中有一部就是《一代君王兩代血》,這一部戲可以說對她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從那個時候開始,無論從唱腔,無論從人物,才逐漸走向成熟,為他們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白兔記》是在《一代君王兩代血》之後,又排了一部他們自己創作的大戲,這部戲演完之後還拍成過連環畫,《白兔記》裡有一段戲是“井臺會”,“井臺會"就是和兒子碰頭這段戲,她相當喜歡,她一個人在井前,咬破手指寫血書這段戲,作曲老師唱腔也設計得非常好,所以她演到這段戲,她一邊寫血書,往往她眼淚要流出來,思念自己的孩子,思念自己的丈夫。這段戲,是一段肉頭戲,朱祝芬她相當喜歡。
《白蛇傳》是戚雅仙、畢春芳創作的最經典的劇目之一,而在繼承的基礎上,朱祝芬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發展,和楊文蔚合作的《新白蛇傳》,也是朱祝芬最喜歡的劇目。《新白蛇傳》這一部戲,她是相當喜歡的,這部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多的創新,有很多的發展。以前他們老師演的白蛇傳,比如說“合缽"這場戲,是比較靜的,是靜下來唱的,那麼他們的《新白蛇傳》編排了以後,加入了許多動作,有很多的創新,就使這部戲動了起來。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又演了很多戲,一個是《飛來姻緣》,一個是《兩代怨夢》,一個是《沙漠王子》。這個不是他們自己劇團的戲,是她借到其他劇團去的。借到上海越劇院,就拍了電視連續劇《沙漠王子》和《兩代怨夢》,後來又借到盧灣越劇團,去演了《飛來姻緣》。在外借的過程中,她“戚派”的唱腔,觀眾都能歡迎,在其他劇團當中,也都能夠接受,而且合作得很好,很愉快。
她進了劇團後,她大概前後演過幾(三)十多部戲,十幾部是他們老師的戲,他們是繼承的,還有十幾部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她自從從事了越劇藝術以後,作為事業來看,她有相當大的體會,過去只知道唱戲,為唱而唱。進了越劇團以後,確實不一樣,在漫長的藝術生涯當中,得到一個道理,是要繼承和發展,要繼承老師的東西,也要有自己發展的東西。這樣藝術才能長久下去,流派才能不斷地流下去,這是她自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