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嶽掩赤城
-
2 # 魑魅涅磐
隨著中國第一艘中國產航母的裝備服役後,大家都在更為關注下一艘中國產航母到底是什麼樣的?是常規動力還是更先進的核動力呢?航母是否會裝備彈射器?如果真的裝備彈射器的話,那麼什麼時候會裝備隱身艦載機呢?畢竟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美國的F35C隱身艦載機早已開始陸續裝備在美軍多艘核動力航母上開始形成戰鬥力。其實對於當前中國航母的發展來說,隱身艦載機並不是最為需求的,我們最為需求的是能夠使得艦載機最大離艦重量大幅提升的彈射型航母,畢竟當前的殲15雙發重型艦載機雖然自身擁有不錯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優勢,但是限於其只能依靠自身動力從百米距離內滑躍起飛,大大限制其最大起飛重量,繼而降低了殲15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優勢;但是對外而言,中國當前正處於國力大幅發展階段,航母的裝備服役也是伴隨中國走向大國的標配,所以當下中國對於航母最為需求的並不是很先進的隱身艦載機,而是能夠彈射起飛的彈射型航母。雖然艦載機隱身化是未來發展趨勢,但是對於當下來說,並不是剛需,比如美國就計劃在未來幾年內不會用F35C隱身艦載機全面取代現役的F-18E/F非隱身艦載機,而是讓二者處於共存狀態裝備於各大航母上。所以對於中國隱身艦載機發展來說留下的時間還不是那麼急迫。那麼中國的隱身艦載機到底什麼時候能裝備在中國產航母之上呢?畢竟美國的F35C隱身艦載機雖然沒有全面裝備在各大航母上,但是卻在不斷替換之中並最終成為航母的作戰主力機型。所以對於中國隱身艦載機發展來說,雖然留下的時間並不是那麼急促,但是介於隱身艦載機的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時間上還是較為急迫的。但是當下就算是我們立即拿出隱身艦載機來直接裝備在遼寧艦、山東艦這種滑躍起飛航母上,實際作戰實力提升並不大。所以真正匹配隱身艦載機的航母應該是裝備蒸汽或者電磁彈射器的彈射型航母,也就是說要想看到中國產隱身艦載機裝備在航母上服役,那麼在此之前我們首先會看到裝備彈射器的中國產航母裝備海軍服役的畫面。其實關於中國產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發展,網上也是各種訊息不斷,比如最為可信的就是沈飛此前自研的FC-31隱身戰機據傳已經在為從航母上起降做重大改進,並且網上還有該機氣動外形經過大改後試飛的畫面。那麼按照此前中國已經全面掌握蒸汽和電磁兩種不同型別彈射器的彈射技術後,或許等到沈飛或者其他中國產隱身艦載機真的公開首飛並經過多架次驗證飛行後,我們首先會看到該隱身艦載機進行陸基彈射的畫面,並且最終過渡到從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彈射型中國產航母上彈射起降的畫面,那麼到那個時候中國產隱身艦載機裝備航母的時間也就近了,只是當下最大的前提是我們越早看到中國產彈射型航母裝備海軍服役的畫面。
-
3 # 高紅權先生
美國的F-35不就是嗎?
F-35是標準的隱形戰鬥機,隱身效果比F-22還好,而且能夠垂直起落,是當今唯一的隱身艦載戰鬥機。
-
4 # 魂舞大漠
003航母分段要合攏,對於隱身艦載機,軍迷和網友們,從盼望到期待,今天都變得有點小著急,話說它何時才能出世?沒準正是一問題。
第一代的殲-15,實現了從無到有,非常不容易。都知道艦載機不同於陸基飛機,要能經受住高溫高溼和高鹽的考驗,其氣動外形,依照起飛方式亦有根本不同。大國艦載機,都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有無數教訓和失敗,不斷總結經驗,才有了今天的發展。我們的殲-15,走得是一條借鑑的路,因此從定型到成功列裝,沒有多長時間。
致說下一代自主獨立的設計,要趕在003航母入役以前服役,是時間和耐心的競跑。一般航母的建造週期為6年,再加上一年的舾裝和一年海裝,大體還有8年時間,8年後五代艦載機能否成功入役,正考驗著我們的軍工人。也許你會說,一定不會有問題。有無問題,要靠實事來回答。
製造就本質上說正是科學實踐活動,失敗也正常,當然我們期待更多的成功。嚴謹細緻,穩紮穩打,才能贏得更多。艦載機雖然在技術上存在很多困難,有了殲-15的我們,畢竟有了一定基礎積累,現在普遍看好的是有著設計經驗的沈飛,一款殲-31正成為熱門的話題。
雙前輪適合上艦,機頭空間冗餘性大,可以容納更大功率的雷達,加之非常優秀的隱身氣動設計,就是機體小一點吧,經過放大以後,不得不說,它是適合充做艦載機使用的。要在是它的發動機選型問題,被指有一款渦扇-19,正在實驗當中。如能如期向前推進,屆時登上003,是可以期待的。
回覆列表
《南華早報》稱殲-20改進方案已經擊敗FC-31成為中國海軍第四代艦載機
馬雲旗下的香港《南華早報》在2019年9月份刊文稱,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選型會已經結束,成飛的基於殲-20改進方案擊敗了沈飛的基於FC-31的升級方案。
《南華早報》是援引一名軍方內部人士訊息(鬼知道,也許是局座),來自中央軍委的傾向意見是殲-20獲勝的決定性因素。成飛的殲-20改進方案在可靠性、先進性和成本上都具有優勢,FC-31方案最大缺點在於,完成研發生產在成本上要多投入數百億元人民幣,而且即使研發成功,在效能上並不比殲-20有優勢。
但是殲-20的艦載方案與空軍正在裝備的殲-20有很大不同,在飛機整體氣動佈局上,會縮短機身長度,起飛重量上會有所降低,《南華早報》援引軍方內部人士的訊息稱"J-20的關鍵問題不是重量,而是長度。如果要成為艦載戰鬥機,則需要將其縮短。”。同時機翼翼形狀也進行修改,以更適合航母起降。同時殲-20的艦載方案不僅僅是將殲-20進行縮小, 他還將融入成飛在第六代戰鬥機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帶有部分第六代戰鬥機特徵,可以說是個五代半戰鬥機。關於這點,個人認為很可能是在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慧等方面取得突破,機載鐳射炮進度夠嗆,美國也計劃是在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而可變迴圈的第六代航空發動機則不指望。
需要注意的是,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早在2018年珠海航展期間接受採訪時,就有過公開表態,殲-20的戰鬥力已經形成,未來將形成系列化發展。當時人們解讀這句話時,認為殲-20很可能發展出艦載機型或攻擊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