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樹天音

    秦憲公是春秋時期的秦國國君,是一位政治上很有作為的國君。秦憲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記 秦本記》,誤作秦寧公。秦憲公,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之子,公元前715年-704年在位,一共執政11年。

  • 2 # 穿越再現彼岸

    《史記》記載並非完全正確!

    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時候也是蒐羅各種歷史資料(主要是官方史料留存,其他作為輔助史料),進行取捨,判斷真偽,相互映照,然後才進行著述。選擇史料的時候會出現差錯,在著述之時也難免出現筆誤,出現紕漏在所難免。

    春秋時期的秦寧公、秦憲公其實是一個人,嬴姓趙立,他的原名是趙立。到底是哪一個稱呼才是準確的吶?我們根據《史記.秦本紀》以及《史記》其他有關嬴姓趙立的中有如下記載:

    1、十二年,伐蕩氏,取之。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史記.秦本紀第五》)

    2、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為寧公。(《史記.秦本紀第五》)

    3、憲公享國十二年,居西新邑。(《史記.秦始皇本紀》)

    以上都是《史記》的記載,嬴姓趙立這個秦王卻出現了兩種稱呼:秦寧公、秦憲公。按照《史記》通常的慣例以《史記.秦本紀第五》為準,《史記.秦始皇本紀》作為輔助,秦寧公的稱呼似乎應該是對的。(春秋初期秦國部分世系圖,按照《史記》記載,嬴姓趙立為秦寧公,實際為秦憲公)

    那麼《史記.秦本紀》的原始史料來自於哪裡吶?絕大部分來自於《秦記》,其他各種史料記載作為輔助,也就是司馬遷以《秦記》為藍本,結合其他史料寫作而成。如楚國的歷史大都來源於《檮杌》,周、魯國、燕國、齊國等諸侯國的國史是《春秋》,司馬遷的主要史料來源於此。

    《秦記》是秦國被封為諸侯之後到秦王子嬰車裂趙高為至的秦國官方史書,由秦國的史官記載,可信程度非常高,司馬遷依此作為藍本寫作《史記.秦本紀》等。本來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之後將《秦記》作為史料附加在後,以作為《史記》的參考,可惜的是《秦記》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散失了,有零星的註釋記載了《秦記》的存在和記載內容。

    《秦記》中嬴姓趙立是明確為秦憲公,而不是什麼秦寧公,《史記》中也前後矛盾,但有鑑於《秦記》已經散失,無從考證,以《史記.秦本紀》為準,所以後人大都認為秦寧公、秦憲公都可以,以秦寧公為準。(陝西寶雞博物館藏,先秦重器秦公鍾)

    嬴姓趙立為秦憲公是無疑的。

    沒有確實可信的考古發現之前,秦王嬴姓趙立稱呼秦寧公、秦憲公都可以,以秦寧公為主要稱呼。(秦公鍾銘文圖)

    1978年1月,陝西寶雞市寶雞縣(現在的陳倉區)太公廟村出土一大批春秋時期秦國的窖藏青銅器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公鍾、秦公鎛(BO)。

    最關鍵的是秦公鍾、秦公鎛之上有銘文,這些銘文承載的資訊讓秦王嬴姓趙立的稱呼真相大白於天下。出土的秦公鍾、秦公鎛的銘文是一致的,全文如下:

    秦公曰:“我先祖受天命,賞宅受國。烈烈文公、靜公、憲公不墜於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蠻方。公及王姬曰:餘小子,餘夙夕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克明厥心。 盩和胤士,鹹畜左右。 々允義,翼受明德。以康奠協朕或(國), 盜(肇)百蟄,具即其服,乍厥穌鍾雲 音鉠鉠 ,以皇公,以受大福,屯魯多 ,大壽萬年。秦公才(在)立(位), (膺)受大命,眉壽無疆,匍有四方其康寶。”(陝西寶雞秦公鍾、秦公鎛銘文)

    銘文共計135字,銘文記載的是秦王嬴姓趙立(秦憲公)的兒子秦武公祭祀先祖的禮器,這裡面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武公曾祖父)、秦靜公(秦武公祖父)、秦憲公(秦武公父親),沒有什麼秦寧公的稱呼。(秦公鎛青銅器圖,有135字銘文,秦武公祭祀自己的祖先的禮器)

    按照史書記載,秦國春秋前五代的世系是這樣的: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秦武公,秦武公在祭祀的青銅禮器之上不太可能將自己父親的名號搞錯了,而且不是一種禮器上有這些銘文,而是多個青銅器上都是這樣的銘文。這也就可以明白無誤的證明秦王嬴姓趙立是秦憲公,而不是秦寧公。(秦公鎛銘文圖)

    按照史書記載,司馬遷將《秦記》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之後,就是要將史料和自己著述並舉,以供勘察紕漏,從這一點來看,司馬遷是由於筆誤才造成這種情況。

    根據陝西寶雞出土秦王嬴姓趙立兒子秦武公祭祀的青銅禮器銘文結合史書記載來看,應該是秦憲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麻的鑑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