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妞漂亮
-
2 # 工業機器人之家
這個理念是靠譜的,也是可以展望的,但是真正實現還得等幾年,因為我們的製造水平還有限。
先來簡單談談機器人技術在農業上的主要應用:
無人駕駛:插秧、收割、耕地……現在可以用自動化農具完成的農活以後全部可以交給機器獨立完成。
影象識別:播種、除草、病蟲害管理、果實採摘、牲畜管理……需要農民靠“看”來判斷的活以後機器人能做得更好。
深度學習:這主要涉及天氣,機器人(程式)可以透過衛星雲圖和感測器探測到的光譜精準測定農田周圍的天氣,並預測後幾天的天氣,以後農民就不用看天氣預報了。
物聯網:以後田間攝像頭、無人機、各種機器人的資料都會傳到雲服務平臺進行統一分析管控,農民透過一個軟體就可以知曉所有資訊。
德國除草機器人
英國採蘑菇機器人
日本無人駕駛拖拉機
美國施肥機器人
【相關案例】
美國一個團隊研發了一款新的機器人,採用GPS和膝上型電腦相結合來引導,以履帶式的輪子在植物行間移動。
該機器人配備了高光譜、高畫質的熱成像相機、天氣監視器以及脈衝鐳射掃描器感測器,可以收集植物的莖稈直徑、高度和葉面積等的表型資料,以及作物的環境條件資訊,如溫度和土壤含水量。它收集的資料會儲存在機器人自己的整合計算機上,接著它會傳輸到研究人員的膝上型電腦上。然後,他們可以使用此資訊來為每一株植物建立一個3D計算機模型,以預測其生長和發育,從而估計該單株植物和整個作物的產量。
日本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實驗機器人拖拉機,發現機器人拖拉機的效率是人工駕駛拖拉機的1.5倍。利用衛星測定位置資訊,機器人可以確保移動誤差範圍在10釐米內,它還可以搭載各種農機,實現多種用途。
為什麼中國短期內造不出?
目前智慧農業發展得比較好的是歐洲和美國,但是根據我之前接觸到的資訊,現在機器人種得比較熟練的還只是萵苣、蘆筍、甜椒一類的蔬菜,除了無人駕駛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歐美、日本也沒有在小麥、水稻上取得什麼進展。日本農業自動化很發達,但是田地少,精耕細作模式更適合南方,可惜我們國家現在南方的地不荒廢就不錯了,基本沒人種……
我們國家暫時造不出那些機器人也是有現實原因的:
1.工業基礎薄弱。體型大是農業機器人研發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點,而大型機器對發動機、變速箱、 自動化控制等相關技術要求較高,中國暫時還缺乏把這些技術、電子技術和機械本身結合起來的能力,這些都不是高精尖技術,但是把簡單技術設計組合成優質機器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
2.缺乏相關人才。技術研發難,技術落地更難,阻礙實驗室技術成果傳播的最大門檻就是沒什麼用處,不接地氣。要做好一臺農業機器人,我們需要一群懂機械、懂電子控制、懂智慧控制、懂系統設計還要懂機器製作流程的專家,這樣的人才不好培養。
3.商業化氣息太濃。現在我們國家的製造業還是以商業驅動的,哪兒有利潤就在哪兒扎堆,東西做得就好,技術也更先進。但是農業這行基本沒什麼利潤,所以現在的農機也還是以前的老樣子,能用就行。要想做好農業機器人,必須靠政府投資吸引企業。
中國有14億人口要養活,但是現在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這是個很嚴峻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靠科學家研發高產量高抗蟲抗病性的新型作物品種,另一方面,用智慧化機械提升農業管理效率,提升產量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工業自動化刻不容緩,農業自動化也迫在眉睫。
-
3 # 田野開拓者
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代表的部分科研機構研究了幾種農業機器人,進行了原理性研究,製作出了原型樣機,但距實用化還有不小的距離。不過,我們作為一家初創企業,正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實際作業環境下的測試結果表明,我們的機器人是實用的。在不久的將來,便會面市。屆時,還望各位看官多多關注,並提中肯意見,幫助我們做出實用的農業機器人。
回覆列表
這個是大趨勢,以後農民都不用下地了。你看美國的農民全部用機器來耕種管收,現在我們國家也越來越多這些能幫助種地的機械,比如極飛做的植保無人機,都是自動打藥的,還不會壓苗,拖拉機打藥都壓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