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雨江南

    當然適用!只要我們不把“節”簡單理解成狹隘的女人貞潔的話,那這基本就屬較高層次的境界了!可惜,別說“餓死”了,為個手機都能隨時跟人上床的和為點蠅頭小利就奴顏婢膝的大有人在!

  • 2 # 中國心中國人中國夢

    當然了,什麼時候都很重要!其實這裡要弄清楚什麼是餓?什麼是節?

    “餓”指的是物質上的匱乏感,不能簡單理解為飢餓。比如缺錢,缺物,缺奢侈品,缺房子,缺優越的生活等等。都可以說是餓,這裡不包括精神上的飢餓。

    那麼“節”呢?節可以是狹義上的貞操,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操守,就是我們說的道德底線。

    很多人還繼承五四及文革時期的思想,黑化一切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導致現在很多社會怪現象的發生。這是為什麼?說到底其實就是我們在各種思潮的衝擊下,舊的價值觀體系崩塌了,而新的價值觀體系卻沒有形成。因此各種匪夷所思的胡說八道充斥人間。各種自稱留洋海龜大談自由解放和推翻創新,結果是新的沒創出來,老的已經破縷爛衫。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其實就是一個價值觀的衡量標準點。通俗講就是要錢還是要臉?為了錢放棄一切尊嚴的人太多太多了,為了錢壞事做盡的人也很多。像老人扶不扶現象,就是典型的寧願失節,也不餓著的價值觀顛倒!

    現在各種的社會現象提醒我們,不要把老的價值觀體系一轉拍倒,他們雖然歷經千年風霜,但依然有其重要的價值!

  • 3 # 倪說歷史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我看來,是一種荒謬的價值觀,特別是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更是如此。

    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把兩個毫不相關的事放在一起,背後毫無邏輯可言。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是宋明理學老學究講來來的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因此之故,在隨後的歷史中,出現了舉不勝舉的、不仁道的事情況,如未嫁而夫身,守潔一輩子;被人看了一眼,即尋死覓活;等等等等。而國家政權也藉此來大肆宣揚,看一看明清以來,大江南北星羅棋佈的貞潔牌坊,就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鬱郁而亡;有多少年輕的生命,因此而終結。

    之所以說它毫無邏輯,只要把它反過來說一下就可以了,“餓死事大,失節事小”。其實,做人當然是要有氣節的,但餓死這件事,也是相當的重要,但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絡。

    如果說因為這句話就能讓社會風氣變好,其實更多的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看一看講究理學之風極盛的明代,當明清鼎革之際,究竟有多少朝廷的官員能為大明王朝守潔,究竟是守潔的人多,還是投靠清朝的人多,就知道這個宣傳的實際效果有多大了。

    只有當老師的有當老師的樣子,當學生有當學生的樣子,當領導有當領導的樣子,當職員要有當職員的樣子,大家各司其職,這個社會就會正常,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才會正常。

    凡事不能想當然,比如是不是一定要犧牲個人利益去維護集團利益,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

  • 4 # 老K財道

    首先說詞語的來歷,再考慮說話的語境,才能考慮是否適用

    程頤所言: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婦為妻,是一種失節行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節行為。一個人即使貧困致死,也不能失去品節。

    單純從這一角度來說,這句話明顯是反人性的,並不適用用現在價值觀。

    如果從說話的語境來說,“節”已經被人上升到“大節”、或者是“民族節氣”等,那麼他的價值觀就適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鯉魚一般喂什麼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