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應姓大族其主要分佈在: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裡。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佔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峽陽,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佈國內各省、市和臺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應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應姓大族其主要分佈在: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裡。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佔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峽陽,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佈國內各省、市和臺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