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酷瓷文達101

    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

    胎為骨,釉為衣,古瓷年代久遠了,胎己乾透了,釉子肯定是緊貼胎骨,就是行裡所說的:“緊皮亮釉”。先拿青花瓷來說:青花髮色不飄浮,深入胎骨。手撫摸有凹凸之感,釉上彩瓷百年左右,胎乾的老胎會出現淡淡的蛤蜊光。

    手頭重量的感覺也很重要,老胎幹胎一般而言重量較輕。大家都知道:“明成化,清康熙”這句話,康熙器物一般偏重,這與它胎的質密性有關係,康熙器物雖重,但符合歷史特徵,康熙時期也有軟質瓷,重量較輕。

    鑑別老胎幹胎要聽聲音,一般而言:幹胎老胎年代久遠,聲音發脆不發悶,特別老瓷幹胎,器物的底用手指輕彈是清脆的聲音,但也有老底新器,要認真觀察,全面看待一件器物的真偽!

  • 2 # 以瓷惠友

    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

    無論“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都絲毫無助於判斷瓷器的新舊、老嫩與真假,因為胎幹者可能真也可能假,胎溼者可能假也可能真,瓷器的真假、新舊與老嫩並不取決於瓷器胎體的干與溼,另外就是胎體干與溼的程度、幅度、烈度、強度根本就不能量化、資料化、標顯化,是一種極易主觀化、情緒化、情感化的不確定性表現特徵,根本就不足以作為瓷器鑑定的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否則就會恣意妄為、濫殺無辜而罪惡滔天。

    換言之,“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只能作為“私鑑私藏”、“我鑑我藏”領域裡的“秘籍絕招”使用,而絕對不可以“私器公用”擴大領域而用到“公鑑眾藏”、“公鑑共藏”和“公鑑公藏”領域裡面來,因為他的可靠性僅僅是或然性的、偶然性的,而且基本沒有“可考性”可言。

    因為古瓷胎體的干與溼只是相對的一種存在而絕對不是絕對靜止的存在,即使同一窯口、同批胎土、同時燒造而成,由於其歷史傳承方式的差異、使用頻率的差異等任何一點的不同與差異也都足以導致古瓷胎體干與溼觀感有巨大的不同和巨大的差異,更何況這種胎體干與溼的差異及其變化,都不過是可逆、可仿、可複製和可取代的外在特徵而已的呢!

    所以,希望今後象“怎樣看古瓷胎干與溼”這種抓住一點不計其餘的鑽牛角尖的問題提得越少越好,大家的注意力一定要放到抓住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性、規律性、真理性的特徵上面來,期待在此基礎之上及早統一鑑藏界的“度量衡”,以迎接“知識經濟”的春天早日到來!

    上幾件古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神級臻品霽藍釉留白三魚紋馬蹄尊。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花卉龍紋高足杯。

    北宋吉州窯神聖之品黑釉外鷓鴣斑內剪紙三兔紋雞心碗。

  • 3 # 瓷之以恆

    乾和溼是兩個相對的概念。

    就算我們生活中經常提到的空氣溼度也是這樣,空氣溼度是指在某個具體溫度時,現時空氣中水分實際含量相對於這個溫度空氣中水分飽和含量的一個比值。

    瓷器圈足漏胎處的乾和溼是指它給人視覺上的乾燥和溼潤的一種視覺感受。

    所以,乾和溼必須在比較中才能成立,比如一件康熙瓷器和一件新仿康熙瓷器,這兩件東西都把圈足漏胎處清洗乾淨並晾乾後進行比較,就能明顯感受到老瓷器的圈足比新瓷器圈足顯得要乾燥一些。

    如果頭腦中沒有預先儲存真品瓷器圈足的樣子,那就沒辦法去判斷另一件同類瓷器圈足的乾溼。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還是材料和加工工藝的差別。與時間沒有太大的關係。人老了臉上就有皺紋,瓷器不一樣,雖經歷幾百上千年,它的表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當然,儲存環境和使用方法的不同,會在瓷器表面留下不同的痕跡。

  • 4 # 臨時保管員

    看廣足有學問!上幾個樣品

  • 5 # 新鄭和下西洋

    胎幹:百歲壽星皺紋皮,千年木乃伊皮質。胎溼:恰似木乃伊面板上噴層水霧,等到朦朧中那點沒跑飛的霧氣。

    古瓷胎的幹類似百歲壽星的面板,除了皺紋還是皺紋,如干柴,這種一目瞭然方法可讓少走彎路。

    古瓷溼好比一堆幹黃土,噴上一層水霧,水霧快要蒸發沒之前的那種含一點溼的朦朧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人為善終得福報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