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3413550839
-
2 # 落葉無痕215
“一夜秋雨,一夜涼”的詩句很多,下面列舉一些
1、夜來秋雨後,秋氣颯然新。
出處:唐代-白居易《雨後秋涼》;
譯文:夜晚就這樣在秋雨過後來到,空氣一下子新鮮極了。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出處:唐代-王維《山居秋瞑》;
譯文: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3、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出處:唐代-張志和《漁歌子》;
譯文: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4、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出處:唐代-王維《山中》;
譯文: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了,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濛,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溼了行人的衣裳。
5、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處: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清晨的微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6、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出處:南宋-辛棄疾《西江月》;
譯文: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7、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出處:南宋-文天祥《過伶仃洋》;
譯文: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
1、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百草爛死,而決明獨鮮,故喜之。決明,夏初生苗,七月開黃花。可作藥材,功能明目,故叫決明。
2、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此二句實寫決明顏色之鮮豔可愛。
3、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此二句憂決明,也是自憂。汝,指決明。後時,謂日後歲暮天寒。
4、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因恐其難久,故特覺可惜。堂上書生即杜甫。杜甫身世,與決明有類似之處,故不禁為之傷心掉淚。
5、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闌風長雨:一作“闌風伏雨”,一作“東風細雨”。四海:一作“萬里”。趙次公說:“闌珊之風,沉伏之雨,言其風雨之不已也。”吳見思說:“風日闌風,雨日伏雨,蓋下時飄灑,常貝其分紛也。又四海八荒,同雲一色,則無處不雨,無日不雨矣。”
6、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馬難辨,涇渭莫分。《莊子·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
7、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訊息。-------《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禾頭:一作“木頭”。田婦:一作“田父”。《朝野僉載》:“俚諺曰:秋雨甲子,禾頭生耳。”是說芽櫱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將爛。按《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三載八月,上(唐玄宗)憂雨傷稼,楊國忠取禾之善者獻之,曰:雨雖多,不害稼也。上以為然。扶風太守房琯,言所部災情,國忠使御史推之。是歲,天下無敢言災者。”災情嚴重,而無人敢言,故杜甫有“無訊息”之嘆。
8、城中鬥米換衾禂,相許寧論兩相值?-------《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換衾裯:一作“抱衾裯”。按《唐書·玄宗紀》:“是秋霖雨,物價暴貴,人多乏食,令出太倉米一百萬石,開十場,賤糶以濟貧民。”據杜此詩,則所謂“賤糶”,並未解決問題。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無奈,只要“相許”,也就不計衾裯和鬥米的價值是否相等了。
9、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守環堵。-------《秋雨嘆三首》唐代:杜甫
釋義:上句,長安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