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說經濟
-
2 # 儂行蓋碗茶
發癢又稱瘙癢症,與面板相關聯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瘙癢是一種重要的感覺,起著自我保護的作用——就像很多其他面板感覺所起的作用一樣,引起我們對有害外部因素的警覺。不過,如果不找出引起瘙癢的原因,進行治療或處理,持續性瘙癢會讓人苦不堪言。
在眾多面板疾病中,瘙癢的症狀尤為明顯。有時,瘙癢還會作為某些疾病的併發症出現,讓病人渾身不適。瘙癢的感覺起因於瘙癢感受器(癢覺神經末梢)受到某些物質的刺激,這些刺激物質包括能引發免疫應答的組胺類物質、緩解疼痛的阿片類物質、神經肽(包括大腦中釋放的內啡肽和調節疼痛的訊號分子)、負責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訊號的乙醯膽鹼和5-羥色胺、能讓脊髓神經細胞產生痛覺的前列腺素等。這幾類物質的刺激作用一般與發炎、乾燥有關,或者與其他一些面板、眼睛粘膜或結膜的損傷有關。
一般而言,瘙癢與一種瘙癢感受器的啟用有關,這類感受器由一些特殊的神經細胞構成,
科學
家把它們稱為C-纖維。它們的“相貌”和痛感神經細胞一模一樣,但功能卻截然不同,只負責傳送瘙癢的感覺。當面板受到刺激,C-纖維攜帶刺激訊號,沿著神經傳送到脊髓最終抵達大腦。
-
3 # 愛籃球沒理由
皮膚髮癢就需要用手抓,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癢的感覺?怎樣才能消除這種感覺?這些問題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學界的注意
癢和抓其實是我們處在快樂和痛苦、放鬆和緊張之間的一種奇妙的交叉狀態,但它們卻一直很少引起生理學家們的注意。大約十年前,一個對癢進行研究的科學家曾這樣描述這種奇妙的感覺:癢是人體某部分失常狀態的反映。很顯然,同疼痛一樣,癢也是吸引人們注意,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出了問題。
但是,後來的科學家們並不滿意這種粗淺的描述,他們開始重新提煉對癢的科學理解。他們把用來傳遞癢的感覺的神經末梢、作出反應的腦細胞和刺激發癢的其他分子作為研究重點,這些科學家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揭開癢的謎團,並找出治療瘙癢症的方法。
癢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那些偶爾受到蚊蟲叮咬而產生瘙癢感覺的人來說,可能對癢的研究就顯得可有可無。然而對於那些癢與抓被一些不明的神經化學物質引起,癢成了對人體的折磨、灼傷了他們的面板、破壞了他們的睡眠甚至有時把他們逼到自殺的邊緣的人來說,科學家對癢的正確理解會成為他們解除痛苦的福音。
美國研究人員吉爾?約斯普維奇博士同很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科學家一起進行癢的研究。他說,對癢進行研究的資金並不充裕,現在把癢當作疾病來治療的病人還很少,這個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在約斯普維奇博士的工作室中存放著他拍攝的病人症狀資料。這些拍攝都是病人睡眠時在夜間進行的,病人不時在床上扭動著,無意識地抓臉、軀幹和腳。癢是一種連線面板、神經細胞和大腦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人體的神經高速公路上飛速傳遞著。它是一種迴圈,當產生癢的感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去抓,然而抓又會進一步刺激產生癢的感覺,這樣就會形成惡性迴圈,使人類的面板造成損傷。
科學家們發現,要想真正克服癢,就要找到面板背後的癢感的諸多傳遞過程。蚊子叮咬而產生的癢感是目前科學家最有把握解釋的,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們未知的東西。
當蚊子把它的唾液注射進人類的面板內,人體對抗蚊子唾液的抗體迅速發生反應,使面板細胞放出被稱為癢中介的組胺(當人類發生藥物或食物過敏、面板被紫外線過度照射後,面板細胞也會釋放出組胺,從而同樣會產生癢感)。組胺導致面板的神經細胞發出警報,警報透過神經中樞傳到大腦。目前科學家的瞭解也就到此為止,至於訊號傳到大腦後又發生了什麼和訊號傳遞的準確路徑都充滿著疑問。
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癢感的傳遞路徑同疼痛感是一樣的,事實上,癢只不過是微小的疼痛。但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假設是錯誤的。他們認為,疼痛不可能和癢共同分享同樣的神經細胞和路徑,除了兩者間的其他不同,兩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並引發人體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疼痛促使人類迅速從產生疼痛的根源上後退,而癢則促使人類發生抓的行為。前不久,德國生理學家研究了一組微小的慢傳遞神經,這種神經在人類的面板上分佈著大量的觸角,德國的科學家認為,這些神經是癢傳遞專用的。針對這一發現,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厄爾?卡斯坦司博士說:“發現癢的獨特傳遞道路將導致我們對癢的看法的變革性改變。”這種新發現說明癢是一種單獨的感覺,我們需要單獨對它進行研究。
與此同時,大腦中連線癢傳遞路徑的部分也於前不久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實驗中注射微量的組胺到參加測試者的皮下組織中,讓他們產生被蚊子叮咬的感覺。同時,科學家透過X射線來掃描實驗者的腦部,這樣透過發現腦部活躍的區域來判斷大腦發出癢的感覺的部位。
當實驗者面板開始發癢時,科學家看到他們的大腦負責感覺、計劃行動和大腦更深的地方負責形成更基本的疼痛和快樂感覺的部分開始持續活躍。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大腦中並不存在專門的“癢中樞”,癢更像是一個多維神經網,它在感覺、行動和更深層的感情中樞的合作下發生。
抓為什麼能抑制癢感?
如果說癢充滿著謎團,那麼抓癢就更加令人不解。簡單來說,抓癢是一種放鬆,它由脊髓控制,不需要大腦發出指令。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即使動物的脊髓同大腦的連線被切斷,動物仍然能夠做出抓癢的動作。但是,大腦也並非全無作用,抓癢仍然需要大腦提供“策略”―――抓的強度和方式,這需要大腦作出分析。目前,科學家對癢感覺的路徑和抓癢放鬆感覺的路徑是怎樣連線起來、相互協調的還不清楚。就連最基本的,為什麼抓減輕了癢的感覺現在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
目前普遍的理論是,抓癢提供了一種反干擾:抓癢製造的輕微疼痛作為一種感覺傳遞到大腦中,分散了大腦對癢的注意力。當大腦專注於抓帶來的不舒服時,就會最終忘記癢的存在。這個理論不能解釋的是,有時抓癢反而會使癢的感覺進一步增強。一些科學家認為,當抓癢損傷了面板表層後,增加了面板被不明分子入侵的機會,這樣癢感又會產生,而且可能更加強烈。
-
4 # 梁山伯揍英臺6
迄今為止從組織學上尚未發現特殊的癢覺感受器,一般認為癢覺與痛覺關係密切,可能是透過遊離神經末梢或毛囊周圍末梢神經網傳導的。也有學者認為:癢覺主要是由表皮、真皮交界處的感覺器官和淺層面板叢所感受傳導的。癢覺發生的機理是很複雜的,大多數面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
當人們在撓癢時,會刺激同一面板部位的各種疼痛和觸覺感受器,從而干擾瘙癢感受的傳達。與人體許多感覺系統一樣,痛覺和觸覺感受器被啟用,就會產生一種“周圍抑制”效應,阻止瘙癢感受器發出的瘙癢訊號,於是瘙癢感就被短暫地“關閉”掉了。
但是這種方式畢竟是暫時的,當你繼續抓越用力抓時,加深了面板的適應力,同時還加快毛細血管血液流動而擴大癢的範圍導致越撓越癢。
如果只是神經“癢”撓一下就好,但是如果是別的因素(昆蟲留下的甲酸或者是過敏反應)導致的瘙癢,撓是沒用的。”
顯然,不癢時就不存在“抑制”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癢時最好用花露水或者拍打癢處,而不是玩命撓
回覆列表
人的癢感有兩種:一種是像昆蟲在面板上爬行,如搔手心、挖耳朵,或用細細的棉籤在鼻腔內捻轉等所引起的癢感,不過,最癢的部位莫過於腳底心。另一種癢感是不在面板的表層,而在更深一層,如果壓迫身體某一部位時,就產生這樣的癢感,例如肋骨之間等處。
不論哪一種癢感都是由於面板中有一些特殊的神經末梢,它們能把資訊傳送到脊髓和大腦。當大腦接受這種資訊時,即能產生不自主的迅速反應動作。這種不自主的迅速反應動作是人類在遠古時代逃避動物或昆蟲侵犯時的一種本能。
被蚊子叮咬後,都會出現紅腫、癢、痛等症狀,這時可用鹼性物質進行緩解,比如,可將香皂蘸水在紅腫處塗抹,這樣能在數分鐘內止癢。如果叮咬處很癢,可先用手指彈一彈,再塗上花露水、風油精等。
也可以把鹽直接灑在癢處,用手指搓至感到發熱或者用鹽水塗抹癢處,這樣能使腫塊軟化,還可以有效止癢。蚊毒最怕高溫,被蚊子咬過後,立即用熱毛巾敷5分鐘就可以達到止癢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