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24991543908

    大量蓋房子的問題,和賣給誰的問題,不是我們小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有房子的人不買了,沒有房子的人得繼續買。為了子孫後代,成家立業,還得買房啊!

  • 2 # 瑞航產業發展

    大家好,我是地產經濟觀察

    關於樓主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不從宏觀資料找答案,從身邊的城市變化看看有哪些可以輔助判斷的依據。

    總量與結構失衡

    表面上資料顯示中國城鎮化率為60.6,但是地區差異、人口差異還是很大的。兩套房、三套房的家庭比比皆是。真正買不起房的人很多,每年代表剛需的郊區樓盤75-90平方米的戶型佔比都在75%以上。

    每年大量的二手房交易也都被剛需客戶買走。政府大量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共有產權住房也都是為了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問題。

    資產配置結構

    導致大量中產重複購房的主要原因還是資產配置需要。

    近幾年最穩定增長的資產配置方式就是購買房地產。

    中國的投資渠道真正穩定、健康的比較少,特別是最近幾年股票、P2P、基金不斷爆出醜聞,空心化嚴重,大家都把置業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式。

    城市發展與更新

    產業轉型對商業空間的需求不斷更新,要求更加聚集性、綜合性,要求更高的運營服務。

    傳統建築的空間滿足不了現代商業的需求,導致了大量的城市更新專案的出現。

    比方說,前幾年商住社群的商業型別一般都是底商形態,最近幾年,大部分一線公司商業產品都是社群商業綜合體的形式出現。早先的零售、服裝、手機等商業業態更趨向於餐飲、教育等體驗性商業。

    個人消費升級

    大家對個人住房的功能需求不斷增加,要求更舒適的空間尺寸,更優美的社群環境、更貼心的物業管理、更智慧的設施裝置。

    兩房換三房、三房換四房,自由化功能組合等已經成為改善的剛需。

    房地產的建設與投資一定是個持續的過程,就像商品的更新換代一樣。

  • 3 # 水瓶座房產123

    城市39平米,農村47.3平米的實得率問題

    很多人認為國內房子嚴重飽和的根據,都是從統計局釋出的這份報告中得出的,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7.3平方米。

    雖然報告上人均住宅面積最低也接近40平米,但真正的住房實得率並沒有這麼高。

    城鎮人均面積三大問題

    1 公攤面積

    新建城市商品房基本上全部附帶公攤面積,100平米的房子通常實得率只有80%-90%,也就是說會有至少10-20平方作為公攤面積,業主是無法獨自使用的。

    公攤的問題一直被很多購房者詬病,但從實際的建築情況來看,公攤問題會繼續存在於房地產市場中,當然也會拉低人均實際居住面積。

    2 小產權房

    這兩年各地對於小產權房的整治力度加大,很多小產權房和違法建築都會被拆除,這無疑將減少城市中的人均居住面積。

    小產權房和違法建築一樣,即不合規也不合法,也許平日憑藉僥倖心理,認為小產權房只要沒人管就可以放心購買,這種觀念從開始就是錯的。

    小產權房多現於城中村或城鎮結合部,大隊為本村人口建設房屋後,剩餘的房產向社會出售,有些大城市的房價過高,很多外來人口只能將買房計劃轉向各類小產權房,如果將這些房產刨除,那麼人均居住面積還將下降。

    3 房屋安全使用年限問題

    不管產權是40年,50年還是70年,房屋的設計安全使用年限通常都在50年內,且多數老舊小區因物業問題,房產本就得不到有效保養,一般住房在30年左右就開始喪失部分居住功能。

    很多建於80,90年代的房屋現在都遇到了房屋老化問題,不管是外牆脫落,還是內部管道堵塞,已逐步喪失正常居住功能。

    而有些年代更加久遠的小二樓,小三層房屋,電線老化,樓道昏暗,居住安全隱患較大,雖然房屋整體還在安全使用年限內,但實際正常居住功能已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已經被放棄空置,等待未來拆遷。

    這些空置房雖然存在於房本上,但已喪失實際居住功能。

    農村居住面積遠超

    1 荒廢的村落

    年輕人都到城市裡去了,村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等這些小孩長大了,他們也會到城裡去的,最後村子裡只剩下老人,而這些老人會越來越少---來自一個農村老人的自述。

    未來,農村的人均居住面積肯定會越來越高,但基本屬於沒有任何效果的提升,很多年輕人寧可背井離鄉,擠在狹窄的鄉鎮或城市夾縫裡,也不願迴歸於村落中。

    2 農村戶籍城市生活是趨勢

    很多農村人戶籍在農村,可是常年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工地上的農民工群體。從農村人均居住面積上考量,這些人的居住面積顯然是飽和的,但從實際角度出發,這些人在城市中的居住面積顯然遠遠低於47.3平米。

    還有農村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可以透過建設自家宅基地調整的,也許今天的47.3平米,透過新建住房就可以翻倍,但這種情況在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少,因為更多的人透過城鎮化進入城市,在農村建房就失去了意義。

    3 針對性的人口流入問題

    城鎮化初級階段會推動農村人口無差別進入城市,中級階段人口會由農村進入縣城改為進入城市,而小城市人口進入大城市,目前我們就屬於中級階段的後期,而在高階階段中,人口會進入經濟發展更好,有生活水平提升的都市圈。

    未來十年城鎮化還要提升10個百分點,約等於一年會有1000萬人口進城,其中每年可能會有800萬以上人口進入全國二十幾個都市圈內,佔比很大,而這些都市圈的人口進入流量會明顯減少,從全國660多個城市的角度考慮,未來絕大多數的城市都將面臨放多人少的局面,而熱點城市人多房少,加之減量發展的規劃,就有可能形成在冷門城市,整棟大樓無人居住,另一邊在熱點城市,地下室擠滿了租客,導致居住面積高低差繼續拉大。

    為什麼要繼續蓋房子

    1 住房自有率

    中國住房自有率已近90%,農村住房幾乎是百分之百自有,城市住房70%自有,20%-30%租房,10%福利房。

    尤其是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住房自有率排名最後四位,很多本地居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首套房,而是成年後多和父母共同居住,加之外來人口過多,這些地區的房產缺口仍然很大。

    2 改善需求

    現在的中國房市已經告別了居住嚴重擁擠的時代,現在房市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要住好房子,要租好房子。

    如果說單位福利分房是為了居者有其屋的話,那麼房改就屬於面向全社會不同收入人口的整體住房改革,透過差異化的住房分類,實現居者有其“好”屋的深化改革。

    且從實際的施政效果來看,這種變化是顯著的,房子越住越大,環境越來越好,從居住的體驗度來講,無疑房改是非常成功的。

    3 帶動經濟流通貨幣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房地產,雖然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會導致經濟發展本末倒置,但短期內房產仍會推動經濟上行。

    房地產行業本身就為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提供了很多崗位,其關聯著的幾十個產業也為社會提供了為數不少的就業崗位。

    再者,從貨幣的實際作用出發,貨幣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效果,透過房地產及上下游產業鏈,可以帶動貨幣整體在社會中的流通速度,讓貨幣流動起來推動經濟發展,除了房地產之外,很難有其他行業,有這種調動大規模資金流通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遛狗的時候狗狗之間打架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