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衛約健康

    各家公司一直標榜的,也是巨大賣點之一的天賦基因檢測的原理是:成功=基因+環境+個人努力。人們的成功32%~62%是由基因決定的,其他才由環境和個人後天因素決定。所以,檢測了基因就可以量身定製合適的養育計劃,創造與這些基因相匹配的環境,把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讓我們走向成功!

    這個原理看上去無懈可擊,尤其是第一句:成功=基因+環境+個人努力。還有第二句,為第一句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援!這個原理,簡直就是高考作文十大金句般的人生真諦啊!

    可是,在講求精準和客觀的科學世界,我不免發問了: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劉翔打破世界紀錄是成功,那當時的亞軍算不算成功?章子怡拿到影后是成功,那些演技差、人氣高的小鮮肉動輒天價代言算不算成功?成龍大哥已經是國際巨星了,可他卻說:“我離成功還很遠!”

    所以,成功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是名還是利?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感受?

    成功的標準都這麼不清晰,“人們的成功32%~62%是由基因決定的”這樣精準的結論又從何而來?

    其實,真的有“32%~62%”這組資料,但它講的根本就不是成功和基因的關係,而是表型與基因的關係,即基因和最後呈現出來的人的特徵之間的關係。

    拿抑鬱症和相關的基因來舉例說明:大家都帶有某個可能導致抑鬱症的基因,但是最終也只有32%~62%的人發病。表型和基因的關係也解釋了為什麼雙胞胎的性格不是百分之百的一樣。

    商家將“表型”的概念偷換成“成功”,打上科學的幌子,加一組牛頭不對馬嘴的資料,套一句高考金句,就自制出了極具誘惑力的能讓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嗷嗷掏錢的成功學。

    只可惜 ,科學從不是什麼成功學,科學就是科學!這個所謂的天賦基因的原理,從根本上就是不成立的!

    用基因來解讀人生靠譜嗎?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剛才反駁的那些畢竟只是個廣告嘍,廣告又不是科研論文,沒有那麼嚴謹也是正常的,寫得太專業了,我們也看不懂啊!說不定這些公司真的能測出那一長串的天賦基因呢,就算是它們和成功沒關係,至少和能力有關係吧,畢竟基因和表型還是有32%~62%的關係的呀!我想去測一下,不行嗎?”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萬分羞愧地告訴您:不行!!

    科技不夠發達,俺們測不出那麼玄幻的好東西!

    早戀基因

    商家提出的好多基因,根本就是天馬行空的臆想,不屬於科學範疇。大家一定記住啊,科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那些主觀的、感受性的、以個人喜好為評判標準的東西絕不在科學研究的範疇,也不可能得到所謂的科學證實。

    比如早戀基因,早戀根本就是國內有些家長(還不是全部家長,更不是科學家)希望孩子學習的時期不要分心談戀愛才創造出的偽科學概念,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人民根本就沒聽說過這個詞兒。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萌生情愫是正常而普遍的現象,要說人人都有早戀基因都不為過。

    如果早戀這種主觀意味濃烈的基因都能測,那我再加一個——剩男剩女基因,你說能測不能測?!必須能測!

    強壯基因

    除了早戀基因,商家宣稱的其他基因,看似科學的,實則概念模糊,缺乏科學依據,經不起仔細推敲。

    比如強壯基因,多強才叫強,多壯才叫壯?是個子高,還是力氣大?還有爆發基因,簡直要笑死我了,爆發什麼?是跳高、跳遠的爆發力,還是搖滾青年的那一聲憤懣的嘶吼?

    你們可以照著我的思路挨個試,基本上商家提出的每一個高大上的基因都經不起仔細分析,脆得就像手中的泡沫,輕輕一捏就破了。

    能力基因

    當然,我知道,即使我說了這麼多,還是有朋友心存執念:“好吧,就算是早戀基因不靠譜。但其他基因,會不會只是廣告文案寫得不夠嚴謹?基因總是能檢測到我的個人能力吧?”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再次萬分羞愧地告訴您:不能!!

    不可否認,基因與智力、能力有關係。但是目前,我們對基因的瞭解還相當淺顯,遠達不到應用它檢測個人能力的水平。

    首先,目前功能研究得比較清楚的基因,大都不是在人身上研究的,試驗都是在耗子身上做的,比如,給耗子植入一段基因,耗子的個兒長得更大了,對某些病菌的抵抗力更強了,或者跑得更歡實了,再或者膽子變大了、不怕貓了等等。但是人和耗子差著不止十萬八千里呢,耗子的基因功能不能硬往人身上套啊。

    其次,人類的基因組非常複雜,最大的染色體約含有2億5千萬個鹼基對,最小的則約有3800萬個鹼基對。鹼基對是基因的最小單位,它們以數不清的組合方式編碼成基因。

    基因和我們的能力又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換句話說,某一個能力可能和上千上萬個基因有關,一個基因又可能和多個能力有關,不同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總之,那是一個浩瀚的、複雜的資料群。雖然針對人類基因的掃碼工作已經完成,但是對於基因之間龐雜的關係,人類還是一片茫然,更別提用它來指導人生了。

    不管您有多想用基因來解讀人生,瞭解自我,我只能說,您的願望是非常美好的,您的願望也是科學家們的願望。但是起碼在現階段,科學真的沒法讓您美夢成真!

    天賦基因檢測,只不過是商家披著偽科學的外衣,利用您的美好願望在賺錢罷了。不過,大家也不要太生氣,用天賦基因賺錢,絕對不是中國特色,其實全球都有。去年,英國科學界和體育界就發表了聯合宣告,鄭重宣佈:用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兒童體育天賦根本不靠譜,請大家不要相信無良商家的吹噓,不要再被騙了!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李元媛創作,本文來自約健康平臺

  • 2 # 手機使用者3881665293

    人類每個人攜帶的基因情況基本上差別不大,關鍵還是與外界的刺激有關,核磁共振頻率少許依據每個人喜好適應程度調整,有助於人體智慧的開發!如喜歡成為天才那就給天才頻率波刺激等等類推!社會上就有與聰明人在一起就會聰明,與傻子在一起就會變傻這樣的說法,現在看來是有科學道理的,及基因細胞刺激感應同步共振效應!

  • 3 # 小一時空

    剛好不久前朋友發來一個有關“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連結,問我對此有何看法?

    最近這樣的廣告宣傳真是層出不窮啊!廣告製作的還真是精美漂亮。

    朋友也是醫科專業出身,現在是醫藥行業外企高管,也涉及投資等領域。

    我告訴她我的觀點:一般來說既沒多大壞處,也沒多大用處。”

    然後我建議她可以諮詢一下其他非商家的專業人士。兼聽則明。

    沒想到朋友很快回複道:

    “我個人覺得這種測試的壞處多於益處… 尤其用在孩子們身上時…

    因為:一是容易給孩子們早早地貼上標籤…干預孩子們的自由成長…二是可能導致過度醫療和其他併發症…“

    然後,朋友又補充了一句:這個專案是一個熟人投資的,後臺專家我也認識…都是利益驅使下的。”

    其實,很認同朋友的觀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生理心理的發育和成熟,某種特質的形成和完善,涵蓋了內外環境太多的因素,單憑檢測某個基因就給孩子貼上某種標籤,一方面誇大了單個因素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另一方面難免給孩子和家長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確實是弊大於利。

    然而,就像上面朋友說的,一些商家受利益驅使,打著“要讓孩子茁壯成長。”“要贏在起跑線上。” 等等旗號,誘導家長們帶著孩子去做諸如“天賦基因、智力檢測,疾病基因檢測”,甚至還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網癮基因”等等,五花八門的檢測專案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而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正如某位業內專家所說的:

    “人類基因中研究得較為透徹的只佔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讀天賦基因的奧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目前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被一些機構商品化,不僅檢測結果的真實性難以評估,培養方案的效果也難以驗證。”

    北京某兒童醫院資深醫學專家也評述道:“基因檢測是幫助診斷某些疑難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廣。若以此迎合一些不當的教育觀念,則屬於科學技術的誤用。“ 她還進一步強調,作為母親,她不會帶自己孩子做這種檢測。

    確實,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身基因組的研究基本處於起步階段。

    天賦這種表徵並不明顯的東西,不同於一些典型的單基因遺傳病,目前還很難有比較科學而明確的結論。

    如果再進一步從基因科學專業的角度分析,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知乎網友的敘述很到位,個人認為也很專業:

    “1) 天賦這種複雜的性狀,是有一系列基因控制的,而且這些基因又各自擁有其他的功能,都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態。天賦,應該是這一系列基因的平衡結果。

    2).複雜性狀受後天影響極大。基因的表達調控受後天環境影響極大。同樣的突變,在某種環境中可以展示出音樂的天賦,說不定在另一種環境中就有害。

    3). 目前尋找天賦基因所用的關聯分析很不靠譜,使用的統計方法會產生較大的誤導性。

    除了概念性的描述,還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比如,我有1000個音樂家和1000個普通人的資料。然後發現,1000個音樂家中有40個人擁有某個等位基因,而1000個普通人中只有20個人擁有該等位基因。然後統計就會告訴我,這個等位基因顯著的與音樂家相關。然後我就鑑定出了一個新的音樂天賦基因。當然,實際方法要複雜的多,但複雜性狀的關聯分析的結果一向如此。”

    所以,儘可能別讓那些名目繁多的’檢測‘捆綁了孩子們的手腳吧。

    重要的是讓他們真正擁有一顆放飛的心靈,保持著Sunny向上的心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他的內心自然會告訴他,他的天分在哪裡!

  • 4 # 性情媽媽

    作為一名基因行業從業者,也來談談市面上的天賦基因吧。個人覺得它的靠譜程度有待商榷。這並不是體現在基因檢測技術上,而是體現在所謂的天賦,是否只受個別基因影響,並且社會如何定義所謂的音樂天賦、社交天賦等等。

    天賦基因的理論邏輯

    其重要的邏輯是人的一切特點都與基因和環境共同相關,當了解了基因的特點,針對性的調整環境,能塑造出更好的人。而天賦基因檢測的就是基因的特點,即從遺傳上講XX方面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方法。簡答的說就是:一組受測者,同時記錄其基因資料和個人特點(在天賦基因產品上是影響各種天賦,如音樂、社交、文學等的生理因素),但後將基因資料與個人特點做比較,得出XX基因與XX特點的關聯性。

    但是,我們要了解,這種關聯性只是資料上的而已,大多數並沒有臨床上的循證證據。

    天賦基因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

    各種天賦或者才能,都是人體各種生理功能共同作用的結果(既然基因測的是遺傳,此處咱們先剖開後天培養的作用)。而基因其實是透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影響生理上某方面的特點,並且其有可能只是龐大生理系統中微小的一部分。在此舉個運動天賦的例子:

    關聯性分析結果認為MMP3基因參與細胞外基質蛋白的分解和組織重建和傷口癒合,同時有研究表明,當MMP3為CC型時,其腱病變的可能性比平均水平高出2.5倍。從該點出發(再結合其他類似的檢測),天賦基因可能會認為該小孩跑、跳、羽毛球天賦弱(這些運動更多使用到跟腱),甚至運動天賦弱。

    以上的例子就很清楚的體現了天賦基因以偏概全的問題,運動是多系統共同協調完成的,並不只涉及到損傷的修復,此外運動過程當中還涉及到運動保護,不能僅從一些很片面的角度,去說明是否能做某種運動。

    如何理解天賦基因

    從技術來說,基因檢測是靠譜的,但不靠譜的部分就是其發生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並不是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準確,而是用片面的資料以偏概全的去解釋了一個系統性問題。雖然它的營銷點(因材施教)是好的,但我們也要辯證的去理解它。

  • 5 # 義翹神州

    咱們先說說人類對於基因的研究達到一個什麼地步?人類對於基因的研究其實也就出於一個基礎階段。每天的新發現也是在不斷的嘗試和蝸行摸索。基因決定論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但是這個理論就像傷仲永一樣,天才也會被平庸埋沒。某些功能基因倒是和疾病存在聯絡,也只是相關性。在疾病領域的應用價值還是很不錯的額

    至於什麼天才基因等等沒什麼參考價值,你可以理解成基因算命。聊以自慰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曲的調是什麼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