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逐漸變亮的北極星研究人員發現北極星在過去一個世紀裡變得更加明亮,現今的亮度可能是遠古時期亮度的4.6倍。上世紀90年代天文測量顯示北極星距離地球大約434光年,但近期採用不同方法勘測結果表明,北極星可能比最初勘測資料更接近地球,大約相距334光年。
2、御夫座ε星日食御夫座ε星日食現象是最古老神秘天文現象之一,每隔27年,它將變暗18個月。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科學家提出了諸多形成猜測——黑洞、巨大恆星等。2009年之後觀測資料表明,該現象受一個雙子星系統影響,該系統由一個垂死恆星和另一顆被巨盤物質環繞的恆星構成。
3、太陽的神秘“孿生兄弟”大約三分之一類太陽恆星在接近生命末期時會出現為期一年的亮度變異,澳洲斯特朗洛山天文臺天文學家克里斯汀-尼科爾斯對該現象研究數十年,認為這種亮度變異與恆星絕熱脈動有關,期間恆星生長或者收縮;此外,他還發現另一線索——恆星亮度變異時噴射大量物質。
4、不可思議的磁星磁星是一種擁有強大磁場的中子星,其磁場強度是地球的千萬億倍,是宇宙中磁性最強的天體。磁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失靈現象”,會導致突然旋轉加速,科學家觀測到數百次失靈現象,認為這與磁星中心無摩擦的中子超流體有關。2012年4月28日天文學家還首次觀測磁星突然旋轉減速現象。
5、大爆發事件1838年,銀河系船底座海山二星(Eta Carinae)突然發光增亮,成為地球夜空第二最亮恆星,它發光增亮現象持續了10年,之後亮度逐漸變暗,這一現象被稱為“大爆發事件”。期間船底座海山二星損耗了14%質量,相當於10個太陽質量。科學家猜測該現象可能與雙子行星碰撞或者該恆星熱核爆炸有關。
6、兩極星雲科學家透過哈勃望遠鏡在銀河系中心膨脹區觀測130個結構均勻的兩極星雲,它們位於不同位置,形成於不同時期,從未發生過互動。科學家研究分析顯示,這些星雲伴隨著膨脹區域的形成,基於磁場作用調整方位,最終形成結構均衡的“兩極”。這表明磁性對於銀河系內天體結構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7、蟹狀星雲耀斑蟹狀星雲是一顆超新星的殘骸,直徑11光年,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它的形狀頗似一隻螃蟹。之前蟹狀星雲曾被描述為最穩定的光線、射線和伽馬輻射源,但是2007-2010年期間,天文學家從不同天文臺探測到三次強大的伽馬射線耀斑,這是迄今首次觀測到的星雲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8、M15球狀星團M15球狀星團中心區域集中大量恆星,它們可能是黑中子星群,科學家猜測其內部可能存在著一箇中等體積的黑洞,如果得以證實,將使這個球狀星團增添更多神秘色彩。
9、蟹狀星雲耀斑蟹狀星雲是一顆超新星的殘骸,直徑11光年,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它的形狀頗似一隻螃蟹。之前蟹狀星雲曾被描述為最穩定的光線、射線和伽馬輻射源,但是2007-2010年期間,天文學家從不同天文臺探測到三次強大的伽馬射線耀斑,這是迄今首次觀測到的星雲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10、不明起源的星雲行星星雲最早發現於18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認為它是新形成的行星系統,實際上它是環繞垂死恆星的發光氣體雲,看上去非常美麗。Sharpless 2-71星雲發現於1946年,該星雲中心有3顆恆星,最明亮的恆星位於中心,曾被認為是該星雲的起源,但它不噴射足夠的紫外線輻射使星雲發亮。
1、逐漸變亮的北極星研究人員發現北極星在過去一個世紀裡變得更加明亮,現今的亮度可能是遠古時期亮度的4.6倍。上世紀90年代天文測量顯示北極星距離地球大約434光年,但近期採用不同方法勘測結果表明,北極星可能比最初勘測資料更接近地球,大約相距334光年。
2、御夫座ε星日食御夫座ε星日食現象是最古老神秘天文現象之一,每隔27年,它將變暗18個月。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科學家提出了諸多形成猜測——黑洞、巨大恆星等。2009年之後觀測資料表明,該現象受一個雙子星系統影響,該系統由一個垂死恆星和另一顆被巨盤物質環繞的恆星構成。
3、太陽的神秘“孿生兄弟”大約三分之一類太陽恆星在接近生命末期時會出現為期一年的亮度變異,澳洲斯特朗洛山天文臺天文學家克里斯汀-尼科爾斯對該現象研究數十年,認為這種亮度變異與恆星絕熱脈動有關,期間恆星生長或者收縮;此外,他還發現另一線索——恆星亮度變異時噴射大量物質。
4、不可思議的磁星磁星是一種擁有強大磁場的中子星,其磁場強度是地球的千萬億倍,是宇宙中磁性最強的天體。磁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失靈現象”,會導致突然旋轉加速,科學家觀測到數百次失靈現象,認為這與磁星中心無摩擦的中子超流體有關。2012年4月28日天文學家還首次觀測磁星突然旋轉減速現象。
5、大爆發事件1838年,銀河系船底座海山二星(Eta Carinae)突然發光增亮,成為地球夜空第二最亮恆星,它發光增亮現象持續了10年,之後亮度逐漸變暗,這一現象被稱為“大爆發事件”。期間船底座海山二星損耗了14%質量,相當於10個太陽質量。科學家猜測該現象可能與雙子行星碰撞或者該恆星熱核爆炸有關。
6、兩極星雲科學家透過哈勃望遠鏡在銀河系中心膨脹區觀測130個結構均勻的兩極星雲,它們位於不同位置,形成於不同時期,從未發生過互動。科學家研究分析顯示,這些星雲伴隨著膨脹區域的形成,基於磁場作用調整方位,最終形成結構均衡的“兩極”。這表明磁性對於銀河系內天體結構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7、蟹狀星雲耀斑蟹狀星雲是一顆超新星的殘骸,直徑11光年,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它的形狀頗似一隻螃蟹。之前蟹狀星雲曾被描述為最穩定的光線、射線和伽馬輻射源,但是2007-2010年期間,天文學家從不同天文臺探測到三次強大的伽馬射線耀斑,這是迄今首次觀測到的星雲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8、M15球狀星團M15球狀星團中心區域集中大量恆星,它們可能是黑中子星群,科學家猜測其內部可能存在著一箇中等體積的黑洞,如果得以證實,將使這個球狀星團增添更多神秘色彩。
9、蟹狀星雲耀斑蟹狀星雲是一顆超新星的殘骸,直徑11光年,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它的形狀頗似一隻螃蟹。之前蟹狀星雲曾被描述為最穩定的光線、射線和伽馬輻射源,但是2007-2010年期間,天文學家從不同天文臺探測到三次強大的伽馬射線耀斑,這是迄今首次觀測到的星雲釋放伽馬射線耀斑。
10、不明起源的星雲行星星雲最早發現於18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認為它是新形成的行星系統,實際上它是環繞垂死恆星的發光氣體雲,看上去非常美麗。Sharpless 2-71星雲發現於1946年,該星雲中心有3顆恆星,最明亮的恆星位於中心,曾被認為是該星雲的起源,但它不噴射足夠的紫外線輻射使星雲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