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達飼草
-
2 # 易花得木
黃河沙主要是指黃河流域的沙土,含沙85%以上,含黃土15%左右,通土透水,利於生根發苗,多用於生樁栽培,然而保肥力差,不利於後期促長。因此需要調配土壤。
下面就將以前的文章轉給您,詳細介紹了土壤成分和配比,主要是關於生樁栽培,不過對熟樁還是很有幫助的,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土壤優劣性和配比經驗分享花木君
不少盆友喜歡下山樁,因為下山樁源自山谷崖壁,溪澗溝畔,歷經風霜雪雨,蟲蛀獸咬,虯曲矯健,蒼勁古樸,造型自然,獨具韻味,是製作精品盆景不可多得的優質素材,因而深得盆景愛好者的青睞。
在花卉盆景市場上,各地下山樁品種和數量都很繁多,有不少樁農專門從事採樁,然後出售,然而,由於不少樁農缺乏挖掘養護經驗,保溼工作沒做好,或者有的生長環境苛刻,下山樁根系不能保全,使得很多下山樁脫水死亡,佔到總量的十分之二三。其餘則由於養護管理不善造成死亡的佔比達到一半左右,因而,下山樁總體成活率大致不到十分之三,造成極大的浪費和野生資源的人為破壞。
那麼,如何提高下山樁的成活率就是廣大盆友十分關切的問題,每個購買下山樁的盆友,針對生樁,無不是小心翼翼,精心呵護,細心管理,可是有的樹種依然枯萎凋零,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土壤、水分、病害、日常養護等等,稍有不慎,都會造成下山莊死亡,我們今天就談談下山樁栽培的土壤基質的配比問題。
土壤是下山樁賴生存的基礎,土壤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長環境,起到固定、蓄水、供氧、儲藏養分以及對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礦物質的作用。土壤的水、肥、氧氣、酸鹼值等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比如水分少了,造成脫水,有機物流失造成乾枯,多了造成土壤透氣性差,滋生病菌,抑制根系呼吸,從而缺乏養分而死亡;肥分多了容易燒根,少了不能供應正常生長;大多植物適於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長,部分適宜偏弱鹼性土壤生存,處理不善就會造成酸鹼度失衡,影響植物生長。因此土壤的配比非常重要。
砂土(河砂)
黏土(園土)
壤土(赤玉土)
土壤的質地大致可分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類:砂土類土壤以粗砂和細砂為主,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氣透水性強,蓄水和保肥效能差,易乾旱,比如河沙、建築沙等;粘土類土壤以粉砂和粘粒為主,質地粘重,結構緻密,保水保肥能力強,但孔隙小,通氣透水效能差,溼時粘、干時硬,比如園土;壤土類土壤質地比較均勻,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佔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氣透水效能好,並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較理想的土壤,比如山泥土、塘泥土、火山石、泥炭土、煤炭渣、炕土等等。
常用的栽培下山樁的土壤基質大多采用多種土壤混合,再加入其他植物介質,比如腐殖質、植物纖維、菌根、草木灰等等,作為養分補充和疏鬆透氣的補充。我們就大概介紹幾種常見的下山樁栽培土壤配方。
一、純河沙養胚
下山樁遭到砍伐後,出於自保能力,自身蓄積養分,因此在生根發芽前不需要過多養分,肥料過多會造成肥害。因此最常見的栽培方式為純河沙“養胚”。
純河砂養胚優點是顆粒大小適宜,既保水又疏鬆透氣,不會造成積水,和根部結合緊密,利於樁材髮根;缺點是缺乏養分,生樁成活後需要再次移栽,使得植物根系需要二次適應環境,容易因移栽夭折。
另外要注意的是,純河砂並非建築用沙,建築沙大多都過篩,非常細,若是盆栽容易積水,地栽則無妨。
二、混合基質養胚
混合基質養胚,對下山樁非常有利,既可以保證疏鬆透氣,又不至於積水,還可以適當補充生長所需養分,下山莊成活後無需移栽,因此有經驗的盆友大多采用混合基質的方式栽培下山樁。
1、赤玉土(鹿沼土、麥飯石、植金石等))、河砂(炭渣)、植物纖維類按照3:2:1的比例混合,植物纖維類有蛇木、椰糠、松針等等,適宜大多數偏弱酸性的樹種,比如杜鵑、山茶、梔子以及松柏類等,赤玉土等價格較高,有條件的多采取此種方式。
2、泥炭土(塘泥、山土)、河砂按照3:2比例混合,泥炭土價格適中,價效比較高,另外南方有條件可以本地採集塘泥山土的盆友,也多采取這種方式。
3、腐葉土、炭渣(河砂)、草木灰等按照3:2:1比例混合,適宜中性樹種,價效比較高。
4、腐殖土、園土、河砂按照3:2:2的比例混合,北方一般樹種多采取這種方式養胚。
5、純赤玉土栽培,針對名貴品種或者比較難以養活的樁材,不少有經驗的盆友用純赤玉土栽培,把赤玉土的大中小顆粒,依次從底部到上面均勻填埋,然後拍打均勻,和根部結合緊密,最後用細顆粒赤玉土鋪面,效果非常好,不過價格昂貴。
以上就是關於下山樁的土壤基質配比的一點經驗,難免有失誤之處或者不到之處,敬請諸位盆友批評指正,為提高下山樁的成活率而分享成功經驗,避免暴殄天物,浪費野生資源,從而共同提高園藝栽培技術。
回覆列表
可以“。沙子可以起到支撐植物生長的作用,但不能給植株提供養分。像水仙和大蒜可以直接在純沙子裡邊生長,但對於一般植物來說,單純的養在沙子裡是不可以的。一般需要混合園土、草炭等。沙子種花的主要好處就是疏水性極好,防止爛根。
沙土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以人為因素為主。地表疏鬆的沙質沉積物是沙土的成土母質。其成土過程是在半溼潤氣候環境下,風蝕、沙埋、淋溶過程與生物固沙、聚集營養元素過程的對立統一作用下發生的。
其形成特點是成土作用較弱,經常為風蝕和沙壓作用所中斷,難以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多保持母質狀態。沙土的有機質含量少,土質瘠薄,水分不足,漏水、漏肥,但耕性好,熱潮,通透性強。
擴充套件資料:
沙土物性會直接影響土壤源熱泵系統地埋管的換熱特性,因此對沙土的熱物理特性及影響因素展開實驗研究,分析了含溼量、孔隙率等因素對沙土導熱係數、比熱容、導溫係數等的影響規律。
同一孔隙率下,沙土隨含溼量增加,其導熱係數及比熱容增大;導溫係數在含溼量為5%時最大;同一含溼量下,沙土的導熱係數和比熱容隨孔隙率提高呈線性減小,導溫係數隨孔隙率增大呈線性增大。
在一定孔隙率下,導熱係數、比熱容隨含溼量增大而呈線性增大;在含溼量大於5%時,導溫係數隨含溼量的變化呈線性降低,研究結果可以為土壤源熱泵地埋管受周圍土壤換熱效能影響問題提供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