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影視vlog

    經濟水平提高,影視需求加大

    如果人們連溫飽都無法解決,是不願意去娛樂的,這個是肯定的,近年來影視行業的市場份額逐年升高,正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手裡有了娛樂支出的錢了。生活水平改善,消費升級這是基礎,是根本。

    好的電影自然又更多的人看,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像一部《戰狼》就能帶動上百萬場觀影人次,歸根到底,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除了政策,市場需求等等原因之外,還正是因為好的作品在不斷的湧現。

  • 2 # 電影工程師

    突然想到一句話:飽暖思淫慾。O(∩_∩)O哈哈~

    雖然票房連年增長,但是人均觀影人次還是不高的,可以看到甚至不如印度。

    所以以趕英超美為目標,咱們的票房還得再增加一倍。不過這不是本問題的重點。

    那麼我們研究下為什麼影視有這麼大的爆發力,或者說為什麼票房在連年走高。

    其實不光是票房在增長,各項資料都在連年增高,GDP漲了6.8%左右(18年估計也是接近的)。

    重點是↓

    人均工資的漲幅同GDP增速接近,達到了6.5%。

    再來看一組資料,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112元,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

    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226元,增長6.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2%。

    這說明:老百姓的錢包鼓了,花的錢也更多了。

    但是,其實有一個訊號很明顯,2018年9%的票房增速相較於往年已經明顯放緩了,

    2018年國內共計新增銀幕數為9303塊,較2017年同比增長18.32%,銀幕增速兩倍於票房增速,單銀幕產出繼續下滑。

    觀影人次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全國觀影人次為17.17億,同比增長5.86%,較2017年18.22%的同比增速明顯下滑。

    所以票房的持續走高是基於銀幕數量的增加,而且銀幕數量的增速明顯高於票房增速。

    現在多數人的近地消費集中在大型商業廣場,而商業廣場基本都會配套影院。

    其實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2018增長的50億票房幾乎都被前十名的電影拿走了,因此其他的電影並沒有收穫票房增長帶來的紅利。

  • 3 # 電影倉庫

    原因如下:

    1.中國電影製作產業越來越完善,比如資金環節、執行環節、保密環節、發行環節以及宣傳環節等等,都比以前要完善,所以間接保證了影片的高品質以及高上座率,為高票房打好了第一仗。

    2.中國觀眾的整體‘實力’提高了,所謂‘實力’提高又可分為:經濟實力提高、對藝術追賞力提高、以及反盜版意識提高三方面。當然現在大部分的人也越來越喜歡有藝術的生活,所以電影的高票房也就不是問題了。

    3.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加大,也就當然加大了電影領域與海外的交流,中外電影人合作也愈加密切,加大國人關注度的同時,也加寬了電影之路,各種型別電影百家爭鳴,推動整個中國電影業的高速發展,所以說這也許是電影高票房的最根本原因吧。

  • 4 # 愛克斯說電影

    首先中國的影視行業的體量還是不大的還遠遠未成熟,市場的開發度也還很低 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 ,隨著市場的成熟未來五年內中國將出現超百億票房的影片, 至於讓這個市場成熟起來的或者體量越來越大的原因那是有很多方面 ,可能說的不夠全面。

    列舉幾處吧當然首先國家層面的支援是第一位的 ,然後就是各院線越來越專業 ,每個影院輻射的區域他們不僅是在相互競爭,更多的是在做同一件事培養群眾的觀影習慣和開發市場。例如他們會做一些廣告活動即推銷電影又推銷自己 ,這樣隨著電影院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消費人群也會隨之增加 ,不要覺得你身邊已經很多電影院了 ,其實很多地方都還沒有像樣的電影院,螢幕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差的很多, 網路視訊方面未來免費的資源越來越少幾乎都是要收費的 。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鬱悶 ,其實這樣對一個行業才是好的 ,有利可圖才會有更多的人進入, 網上的收入增多也能給電影行業帶來更多的收入, 電影的製作會更好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然後中國的投資環境並不好很多錢都不知道該去投什麼 ,製造業一直低迷, 房產也到了瓶頸股市就不說了殺豬場一般的存在 ,所以文化產業成了風口大量熱錢進來, 也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極大的動力 。

    再者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影視圈越來越越講究規則 ,大家可能會說貴圈真亂相信我 ,現在已經好多了不過未來會更好 ,現在的專案越來越講究內容,而不是以前拼渠道拼操作這樣中國產電影的品質會越來越好 ,東西好了大家自然也願意消費, 一個行業的興起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各個方面一起努力, 還有很多方面我沒有提及因為這要寫太多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的電影業前途一片光明終會站在世界的頂端。

  • 5 # 無敵小亓亓

    其實這種現象可以預見的,這麼說吧!首先是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造成了影視回報率相對於其它地區要高的多,這沒毛病吧!

    第二個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率相對於以前變慢了,好像經濟學上有個觀點說的是經濟發展變慢,人們會更多的在娛樂上消費,不然無法解釋現在為什麼吃喝玩樂場所那麼多。

    第三呢!就是大家都說的一句話吧!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實也能理解吧有錢了就喜歡玩。

    至於電影品質,那句話叫什麼來著,對呦叫恨鐵不成鋼,中國電影品質太差了,當然也有好的比現在年年初的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就很好,但是相當大的電影品質相當差,好電影太少了。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均GDP的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日益高漲,體現在電影行業上就是優質影片受到觀眾的熱捧,優質內容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促進電影票房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在政策的支援和行業向好的大環境下,電影創作熱情高漲,中國產電影創作生產保持繁榮穩定發展的態勢。中國產電影的上映率逐漸提升。

    影院的增多,觀影環境的升級,電影拍攝裝置、技術、效果、方法等不斷的升級進步,也有一定的原因。

  • 6 # 方問

    謝誠邀!來分析一下最近幾年中國產電影行業市場份額提升和快速發展的高票房原因。

    對比過去,是中國產電影品質提升了嗎?並沒有,反而是充斥著各種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小妞娘炮情懷片。

    首先,國民消費水平提高。

    其次,大片觀影審美疲勞。

    以前的好萊塢影片吸引眼球,號稱“美國大片”,是因為我們國家跟他們有差距,拍不出這型別的電影。而近幾年隨著我們國家的電影技術的發展,也能排出大場面的電影。再去看美國一層不變的“拯救地球”“對抗外星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會讓人審美疲勞,缺乏新意。這就促使國民轉戰國內市場,支援中國產。

    再好笑的梗用上萬年也會讓人變得麻木。

    再次,粉絲經濟帶來的效益。

    網際網路衝擊了實體店和商鋪,自媒體衝擊了娛樂圈。各大平臺直播和選秀節目湧現出了大批的流量明星。他們都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剛出道就能有幾千萬粉絲輕鬆超越前輩,就是不知道演技含金量有多少。

    流量時代就是金錢時代,自媒體流量它促進了網路電商的發展,但也滋長了歪風邪氣。

  • 7 # 大樹作筆

    近幾年電影市場份額逐年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個:

    1.好萊塢大片引進的刺激。

    近幾年儘管人們看電視劇多了,看手機視訊方便了,但是,這都無法替代在影院觀賞好萊塢大片給人帶來的刺激。引進片一方面給國內的播放有利潤分成,一方面刺激和帶動了中國產電影。

    2.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

    無論是引進電影,還是中國產電影,都比電視劇的品質及收視效果好,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自然增加了電影的觀看人數,這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3.電影投資增多。

    隨著其他產業的緊縮,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股市的衰落,投資人都在尋求新的市場,而電影只要做好,利潤率也較高。所以,許多投資人都把注意力投向電影行業,甚至主導著電影市場。

    4.電影院線的增加。

    隨著萬達等企業介入電影院線,中國院線呈高速發展的勢頭。據統計:中國影院數量從2011 年的 2800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8118 家,年複合增長率達 21.6%,預計 2019後 依舊保持 20%左右的增速。這也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 8 # 侃叔的影視漿糊

    影響影視爆發力的最大原因在於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

    自2013年以來,國內電影總票房爆發式增長,2013年達到215億,而到了2018年已突破600億,2019年截至8月份也已突破400億!觀影人次連年攀升,由2013年的6.1億人次攀升到了2018年的17.2億人次,電影行業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國內經濟走勢良好,人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不斷增強,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投資。

    眾所周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路高歌猛進,國內經濟走勢良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廣大人民的致富途徑越來越多,財富積累也越來越多,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在物質追求得到滿足後,便開始轉向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滿足。近些年在政府的主導下,國內也在不斷加強精神文化方面的投入建設,給廣大人民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選擇專案越來越多。

    二、影視市場的不斷擴大,造成供小於求的局面,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投入影視行業。

    伴隨廣大人民對於精神文化方面的不斷追求,電影行業的市場越來越廣闊,現階段的影片數量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在市場前景的背書下,影視行業吸引了更多的投資。

    三、影視行業多元化發展,新領域、新題材得到開發。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進步,有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在了電影行業,3D、VR等新生觀影方式給了觀眾新鮮的選擇和異於傳統的新鮮體驗。特效方面的進步帶來了更加精細逼真的效果,《2012》、《變形金剛》系列、《復仇者聯盟》系列、《流浪地球》等特效電影獲得了不俗的收益和口碑。

    四、國內導演尤其是新生代敢於嘗試、勇於探索。

    近些年國內湧現出一大批新題材、新領域的電影,郭帆的《流浪地球》是國內對於“硬科幻”的首次嘗試,吳京的《戰狼2》的成功是新生代導演的典範,林超賢的《紅海行動》是國內對於涉外軍事題材的大膽嘗試,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是新生代導演對於民生問題的大膽思考,這些電影在國內票房史上都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五、政府、影視組織對電影行業大力扶持、投資。

    人民網-人民日報2月28日報道 2月27日,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會議上,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對2018年以來中國電影取得的成績進行了介紹,並指出了當前中國電影的問題和不足,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電影工作進行了部署。 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國電影銀幕將達到8萬塊。電影的發展應與國家發展目標相對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要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到2035年要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五年,武漢的哪個片區的房產升值空間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