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掘史老師
-
2 # 曉西關
唐朝:大唐!唐人之稱由來。
為什麼女人著裝與男人相似?皆因世界之最早男女平等!
四方來朝拜 皆跪天可汗
和平、尊嚴是打出來的,兵鋒所指皆中國土!!!
-
3 # 咱誰的都不欠
盛唐時期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過沒有封閉言路,因此唐朝才產生許多詩聖,詩仙。杜甫、白居易、李白在明朝清朝剛寫一首就被問斬了。李白是西域人,西域的民族複雜多樣,許多非漢族婦女開放,我們看到的唐朝壁畫,豐滿的婦人赤足,赤膊,裸胸,彈奏琵琶,十分性感開放。漢族婦女套上寬鬆衣服再罩上裙子,看不出細腰,豐臀,胖子瘦子全一個樣。封建觀念扼殺了婦女的美麗。
導言: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鼎盛時代,當時社會繁榮興旺,社會環境穩定、社會風氣開放包容、民族不斷融合,為唐朝服飾提供了開放性和多元化的大環境。統治者採取兼收幷蓄、百花齊放的政策,有利於藝術領域打破傳統觀念。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唐朝女性服飾得到空前的發展,女著男裝也成為一種時尚。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唐朝的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社會活動是分不開的。
一、女著男裝的特點女著男裝這種獨特的社會現象,只有在唐代這個特定的社會大環境中才能出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價值取向和精神實質。
1.女著男裝,開放大氣
“女著男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不守婦道的表現,但是隨著唐代社會的發展及社會風氣的不斷開化,到開元、天寶年間這一服飾現象卻非常流行,女著男裝十分普遍,併成為一種時尚。
《唐書·輿服志》中記載:“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洛陽伽藍記》中“其俗婦人褲衫束帶乘馬馳走,與丈夫無異”。由此可見,當時女著男裝在宮中、民間都已非常普遍。唐代女著男裝的特點是穿男子常服戎裝與半臂,戎裝即頭戴軟腳幞頭,半臂即半袖短身衣,身穿圓領或折領袍衫,腰繫革帶,下穿小口褲,腳穿黑、紅皮靴或錦履。在《虢國夫人遊春圖》和《唐人雙陸圖》壁畫,畫中的婦女形象都是頭戴幞頭,身穿圓領窄袖袍衫,腳穿烏皮靴。
2.胡服盛行,相容幷蓄
唐代女著男裝的時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胡服的啟發。因為胡人社會中尚存在母系氏族的遺風,婦女的社會地位比較高,沒有所謂的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由此導致胡服的男女服裝界限不甚嚴格,甚至男女通用,如小袖袍、靴子等,男人穿,婦女同樣也穿。唐代婦女在胡風的影響下,也穿著胡裝。
《新唐書·輿服志》中記載:“中宗時,後宮戴胡帽,穿丈夫衣靴”;唐代詩人元稹在《法曲》中描繪:“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羶滿鹹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騎與胡裝,五十年來競紛泊”;在陝西昭陵唐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那些窄袖緊身、翻領左衽、腰繫革帶、腳穿皮靴、頭戴“渾脫帽”的婦女形象,就是唐代婦女崇尚胡服的真實寫照。
3.女著戎裝,英姿颯爽
“巾幗英雄”是對英雄婦女的生動寫照,而且唐代的婦女又有尚武的習俗,所以唐代婦女都特別喜歡穿戎裝,以致戎裝在身、英姿颯爽的著裝風格在當時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二、女著男裝的原因1、交融和開明的社會背景
自李唐王朝建立以來,其統治者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視“華夷為一家”。《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所說:“夷狄亦人爾,其情與中夏不殊,人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
由於奉行這種“平等待人”的民族政策,使得李唐統治者成為周邊少數民族共同的“天可汗”,大量的胡人進入中原,融入唐王朝的統治之中。他們的進入,帶來了異地的歌舞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文化。在瀰漫著“大有胡氣”的文化氛圍中起步的唐王朝自然要受其影響。
進入唐代,隨著各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疆域更廣闊及政治制度與文化的整合,使得唐王朝凝聚了極大的力量。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昌盛,唐王朝以博大的胸懷,大量接受外來文化,使之融入到中國文化的體系中。可以這樣說,唐代開明的政治、開放的社會,為女著男裝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2.女權意識的崛起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古代華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這使女孩從一出生就與男孩有所區別,這種社會現實會使女孩產生某種羨慕、嫉妒男孩的心理。而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女性的覺悟在這一時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女性也參與政治,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是女權意識崛起的傑出代表,而武則天之後的另一個強有力的女性代表就是太平公主。
如果說女權意識的崛起,導致女著男裝這一開放著裝現象的出現,反過來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社會的開放與相容。唐代的女性生活在如此開放的社會環境之中,必然會獲得更為廣泛的生存權利。
3.尚武風氣的存在
在唐代的女性中還有一種尚武的風氣存在,是因為唐王朝在其建立的前期,唐高祖的女兒平陽公主,曾經組建過一支“娘子軍”,而唐王朝建立後,國泰民安,婦女自然就不需要戎裝在身了,但是以前戎裝在身的颯爽英姿卻深深地印在了她們的心靈深處。於是她們的審美觀念、審美意識便發生了轉變,轉移到了男裝上。這對當時女性的審美心理也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同時,伴隨著民族大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將一些古樸、純真、甚至帶點原始氣息的生活時尚帶入了中原大地,使漢民族潛意識裡積澱的自然天性找到了煥發的時機。這也是女著男裝的原因之一。
4.娛樂活動的影響
由於唐朝國力強盛、文化繁榮、政治開明,休閒娛樂活動成為廣大民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專案。唐朝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其體育運動領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偏娛樂性的運動,比如盪鞦韆、射粉團、競渡、踏青、郊遊等,此外,還有許多運動強度明顯、的競技運動,如拔河、擊球、蹴鞠、騎射等。
王維的《寒食城南即事》中描寫了唐代寒食節京城長安蹴鞠、戲鞦韆的熱鬧情景:“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竟出垂楊裡。”由以上得知,唐朝女性體育運動專案的活躍度和涉及面決定了唐朝女性的著裝改變,穿上男裝的女子可以在馬背和球場上,馳騁矯健英武地躍馬揚鞭,而不再被襦裙服所束縛。
5.社會政治活動的影響
唐代婦女社會活動增多,通常朝廷命官之妻要參與朝會、進宮朝拜,還要參與縉紳夫人自行舉辦的社交活動,以協助男主人處理公務,另外,民間女性會有組織活動,敦煌遺書中儲存了兩件唐末五代時期“女人社”的社約文書。據記載,“女人社”是由民間女性自發組織構成的團體,以“至誠立社”為信條,提倡社員之間地位平等,不辭尊重,互相幫助。
唐代女性參政在中國封建時代達到高峰。除了宮廷后妃、公主、女官、達官貴族的妻妾會參政之外,普通官員的夫人、女尼等都擁有參政的權利。女性出席各類政治場合,對其服飾的穿著要求自然不同與以往任何朝代的裝束。服飾的流行往往先來自於王公貴族穿著,進而再在民間跟風模仿。其中,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喜好穿男服,這對社會風氣必然產生影響,當時對女性著男裝起著一個極大的推動作用。
結語:總之,唐代的女性服裝獨具特色,是中國古代女性服裝服飾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時期。從其形式上看,款式造型新奇時尚,圖案紋樣豐富多彩,色彩豔麗多姿,材料質地優良,裝飾細節完美,整體搭配和諧;從其藝術風格上看,具有博採眾長、恢宏大氣、華麗豐滿的藝術特徵。從唐代的女性服飾中,我們看到了唐人的自信與大度,看到了唐人青春、自由、歡樂的精神風貌,看到了唐代婦女對自由、人性解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