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羅廖夫
-
2 # 皇家橡樹1972
東南亞?哪個地方俄羅斯沒有立足之地,把兩棲攻擊艦部署在哪個地方幹啥?戰時會很快的被殲滅!應該是部署東北亞或者說是俄羅斯遠東地區。
俄羅斯大型登陸艦透過“博斯布魯斯海峽”去往敘利亞。
我們翻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俄羅斯地處於北半球最北的位置,陸地面積雖然最大,但是他們的海洋環境非常的惡劣,幾乎所有的出海口都是被敵方所控制!歷史上俄羅斯多次的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但是都被“海洋型國家”趕了回去,到“冷戰時代”美歐軍事集團更是把“紅海軍”堵在港口內為要務。
谷歌上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它是黑海進入到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現在由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控制,其實俄羅斯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主導權已經有幾百年了,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俄羅斯勝,但土耳其堵在黑海出海口的這個先天優勢一直沒有改變。
同時在遠東地區地理位置差的原因導致了戰時太平洋艦隊只能是孤軍奮戰,為此蘇聯在二戰末期搶佔了“北方四島”就是為了打破這種惡劣的地緣環境。
也正是由於這樣惡劣的地理位置從蘇聯時代開始就大力的建設“海軍步兵”(陸戰隊)和兩棲登陸艦艇,特別是在黑海方向一直保持著可24小時運送一個師在土耳其海岸線任何地點登陸的能力,並且大型的“鸛級”和“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艦也優先配備給黑海艦隊。
但隨著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受經濟嚴重衰退的影響,兩棲戰艦的數量和質量不但沒有提升 反而是逐步的萎縮和下降,由於兩棲艦艇越來越接近退役的年限,俄羅斯才開始將更新提上日程來,但很長時間沒有對船舶工業進行投資,加上蘇聯時代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都是由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承擔設計和尼古拉耶夫斯克船廠建造,蘇聯解體後這兩件產學研單位歸烏克蘭所有,俄羅斯在大型艦船方面研製是非常落後的,在經過權衡之後,俄羅斯向法國訂購了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打算搭載卡–52、卡27直升機執行遠洋戰略投送任務,但這筆生意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問題上發生的嚴重的政治/軍事對立,西方以此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的制裁,“西北風”兩棲攻擊艦也沒有交付給俄羅斯…最後沙烏地阿拉伯出錢購買了這兩艘艦贈送給埃及海軍,法國船廠沒受損失、搭載的是俄羅斯直升機、埃及海軍得到了兩艘“鉅艦”…皆大歡喜。
俄太平洋艦隊是北方四島進行登陸演習,卡52武裝直升機確實不錯,但是“鱷魚”登陸艦實在是太老了!至少服役了40年時間,並且不能搭載卡52執行遠洋作戰任務。
由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可以到手,俄羅斯這些年在替換舊艦的工作上只是建造了一艘11711型大型登陸艦,但是該艦整體設計鄙陋,一看就是1980年代的設計與現今的: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戰略投送艦…等先進的大型兩棲戰艦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有鑑於現有的兩棲戰艦陳舊落後,不適宜21實際戰爭的要求,俄羅斯透過“翻看”蘇聯時代的資料,打算自行建造兩棲攻擊艦。
目前俄羅斯的兩棲攻擊艦有兩個版本,一型是蘇聯時代打算用“基輔級”航母為藍本衍生出來的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20~24架卡27和卡52直升機,登陸裝備艙內可以裝一個機械化營的裝備,該型艦排水量在3.2~3.5萬噸,並且蘇聯時代它只是停留在設計圖紙上,還沒到工程圖紙蘇聯解體了,並且現在它也落伍了(據說艦艏還有登陸架橋,實在是很奇葩),沒有多少價值。最新型的叫做23900型,排水量在2萬噸左右,圖片裡看和法國“西北風級”幾乎一樣,也能搭載20架的卡52和卡27直升機和一個機械化營的裝備,在艦橋前面還安裝了4組8聯導彈發射器,不清楚只是對空導彈發射器還是多用途發射器,艦的四個角安裝了“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該型艦首批兩艘總造價1000億盧布,從效能上來說23900型與“西北風級”相當,如果俄羅斯真能在2026年建成,2027年服役,那麼俄羅斯的兩棲作戰能力會有極大的提高,從黑海到敘利亞支援作戰能力將倍數增長,但能否如願要看俄羅斯肯不肯投錢。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橫跨亞歐大陸,俄羅斯黑海艦隊要進入到地中海必然要經過這個狹窄的通道,而且還要經過數天的航行直穿土耳其國土再透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到愛琴海,再航行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到地中海,費了老鼻子勁兒了!但是土耳其永遠搬不走,並且與俄羅斯耗了幾百年,所以從軍事上考慮俄羅斯必須要保持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才行,只有威懾才有談判的籌碼。
在新的兩棲攻擊艦沒裝備之前,這些“鱷魚級”和“蟾蜍級”大型登陸艦還得使用,並且要接受土耳其海警艦艇的跟蹤和監視。
大型兩棲攻擊艦是俄羅斯的剛需,但兩艘根本解決不了整體需求,要在黑海方向和遠東部署至少8艘才夠用,但是巨大的財政壓力(8艘約合400億人民幣)俄羅斯能不能承受?
回覆列表
之前,曾有德國媒體稱“美國和俄羅斯就是一對與生俱來的戰略競爭對手”。事實證明,從二戰結束至今,這對老冤家之間的博弈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時至今日,東歐、拉美和中東甚至亞太等敏感地區,都是美俄博弈的主要戰場。
作為對俄羅斯在這些敏感地區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懲罰”,美國除了糾集北約盟友,在靠近俄羅斯邊境地區舉行軍演之外,偵察機頻繁騷擾俄羅斯附近空域,也是美國壓制俄羅斯的一種主要手段。據環球網最新報道稱,俄國防部國家國防管理中心14日釋出訊息稱,俄軍戰機當天升空攔截了巴倫支海、以及黑海上空的美國偵察機。
據俄媒報道,俄戰機在伴飛過程中保持了安全距離,並在美軍偵察機遠離俄羅斯國界線之後返回。儘管俄軍方聲稱“沒有發生侵犯俄領空的情況,美國軍機在飛行中也嚴格遵守有關國際規定”。但實際上,這僅僅只是美俄兩國軍事對抗的惡一個縮影。兩國軍機在空中的激烈較量,卻隨時都有可能因為發生摩擦而引發不可控的後果。
美國偵察機之所以頻繁在俄羅斯周邊地區搞事,並非有膽量對俄羅斯發動戰爭。而是透過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牽制俄羅斯在中東或者其他熱點地區的軍事行動。迫使莫斯科為了本土的安全,放棄在這些熱點地區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行動。
不過,既然俄羅斯是美國“與生俱來的戰略競爭對手”,就不可能輕易向美國低頭。相反,面對美國的挑釁,莫斯科不僅僅在周邊區域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進行反制,同時,也採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模式,在其他地區對美國進行反制。
日前,有俄媒報道了俄羅斯建造兩棲攻擊艦,以替代之前因為遭西方制裁,被法國爽約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這種被稱之為“激浪”的兩棲攻擊艦,噸位超過法國的西北風兩棲登陸艦。據報道,首批兩艘日前已經舉行了開工儀式,預計將在2022年之前交付使用。
自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沒有建造過萬噸以上的大艦了。之前為了增強兩棲作戰能力,從法國購買的兩棲攻擊艦專案,卻又因為西方的制裁而告吹。所以,海外兩棲作戰一直都是俄軍的短板。這兩艘排水量超過2.5萬噸的大艦建成之後,將完全彌補俄軍兩棲作戰能力不足的短板當然,俄羅斯耗費巨資建造兩棲攻擊艦,絕不是為了在本土抵禦美國挑釁,而是會被派往海外與美國“爭地盤”。
據《環球時報》最新報道稱,擁有兩艘兩棲攻擊艦的俄海軍,將會導彈在巡洋艦的配合下,組建兩個強大的戰鬥群,一個將會被部署到地中海,另一個則會部署到東南亞。眾所周知,東南亞沿海是美國維持亞太軍事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區域。而地中海則是美國維持中東、非洲乃至歐洲軍事存在的重點海域。當前,這些海區一般只有美國的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打擊群在耀武揚威。
當俄羅斯兩個強大的兩棲攻擊群,未來部署在上述兩個敏感區域時,勢必導致美軍在這些海域存在的海軍力量,將不得不與俄羅斯海軍“共舞”了。屆時,對美國在這些區域的霸權地位所形成的挑戰,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由此可見,在美國試圖透過對俄羅斯進行頻繁的軍事挑釁,試圖以此來牽制莫斯科海外軍事部署之際。普京卻反其道而行之,透過建造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打造俄海軍的遠征部隊,對美國在海外的戰略利益進行反制,這一招估計是華盛頓的政客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