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藝情感匯

    新型溝魔術,在可靠性和效能方面都比原來得到大大提高的同時,還與現在的魔術1保持有100%的互換性。據說,魔術2具有更考究的氣動佈局、先進的電子裝置和數字式訊號處理裝置,一種靈敏度大大提高的多元尋的頭,還加大了彈體負載係數,有全向攻擊能力,一般效能也優於AIM一gL響尾蛇。魔術2到1985年左右該是可以使用了。

    外銷:魔術導彈是法國的一項極好的出口專案,總產量的75%賣給國外。除法國以外,大約有14個國家訂購魔術導彈。其中有厄瓜多、希臘、科威特、利比亞、摩洛哥、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西班牙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

  • 2 # 利刃號

    1992年,臺空軍向法國達梭公司採購60架Phantom2000-5型戰機,並首度引進480枚魔術(Magic)二式近距空對空導彈。

    魔術導彈與響尾蛇導彈是冷戰時期歐美國家最重要且普遍的近距空對空導彈,迄今仍在許多國家空軍服役。

    1966年法國馬特拉公司(MATRA,現今的MBDA),為了與美製AIM-9型響尾蛇(Sidewinder)導彈競爭西方世界的近距導彈市場,開始自費設計新型空對空導彈。1969年獲得法國政府撥款支援,1971年首次公開研發成功的R550型魔術空對空導彈,簡稱魔術導彈。

    魔術導彈與響尾蛇導彈都是由被動紅外線制導的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可在任何空速下發射。魔術導彈的外形也與響尾蛇導彈相似,導彈鼻端裝有透明鼻錐罩,內部配備紅外線制導頭,彈體尾部有4片能自由轉動的梯形彈翼。

    導彈前段具備4片控制俯仰、滾轉的全動式彈翼,但魔術導彈前方另外還裝有4片固定式梯形彈翼。

    中國大陸曾於1980年代以逆向工程方式,成功彷制霹靂七型(PL-7)空對空導彈,不過後來並未服役。霹靂七也用於出口,但效能並沒有比霹靂五導彈的改進型好,使用者反映不盡如人意。

  • 3 # 加特林快評

    “魔術”導彈,是法國研製的一系列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

    它在總體上與世界最著名的同類導彈“響尾蛇” 類似,但又有很多區別。

    它的出現時間和作戰時間,都比“響尾蛇”導彈要晚。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空軍的PhantomⅢE型戰鬥機,曾配備“魔術”導彈執行任務;該國海軍航空隊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也在戰後開始攜掛“魔術”導彈。伊拉克戰鬥機曾於1981~1988年間的兩伊戰爭中使用“魔術”導彈。近年來則可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1995年的波斯尼亞衝突中,也可以在電視報道中見到聯軍戰鬥機掛載“魔術”二式導彈執行戰備的身影。

    1972年1月,法國研製的“魔術”導彈由一架流星式戰鬥機攜掛,並實施第一次試射,成功擊落CT20型噴氣靶機。“魔術”導彈全長2.75米,彈翼翼展0.67米,彈體直徑0.157米,發射重量89公斤,配備一臺Romeo Butalene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率3馬赫。其總體結構與尺寸,重量,都類似於“響尾蛇”導彈。

    不過“魔術”的前翼面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固定的翼面,後面是真正的舵面,“響尾蛇”則基本上採用一個單一的舵面。

    “魔術”導彈配備一臺以氮氣冷卻的AD3601型紅外線制導頭,在戰鬥機發射前即可完成自動搜尋,但此制導頭的靈敏度有限,必須採用尾追模式,並對準敵戰鬥機後方的高溫噴管發射。這一特色與初期的“響尾蛇”導彈也一樣。

    這一導彈與當時的同類導彈特點相比,擁有了自動搜尋截獲能力,機動過載能力好,而且也有一定的離軸發射能力,對目標有著高毀傷能力。“響尾蛇”導彈在中期型號中也獲得了相關能力。後來“響尾蛇”導彈的導引頭尺寸不斷縮小,頭部呈尖錐狀,而“魔術”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半圓球狀。

    彈體內裝有13公斤的高爆破片彈頭,搭配紅外線近發引信,可在1.8秒內完成啟動,殺傷半徑5米,導彈的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為15公里。

    “魔術”導彈1976~1984年批次生產,而且正式批次生產後很快出口外國。除了在法國海、空軍服役外,也陸續配備不少歐美戰鬥機,包括PhantomⅢ、PhantomF1、Phantom2000型,美洲豹式(Jagur)、超級軍旗式(Super Etendard)、F-8型十字軍式、A-4型天鷹式,甚至連俄製MiG-21、MiG-23型戰鬥機都能搭配發射,法國最新型的陣風式(Rafale)戰鬥機,也採用“魔術”導彈與MICA空對空導彈的搭配。“魔術”導彈最終於1984年正式停產,並關閉生產線。

    從配備戰機的型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區分開“魔術”、“響尾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昔日足壇巨星的兒子們何時來五大聯賽,有誰的兒子已經繼承了父輩衣缽?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