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從中國目前所拍的一些有關於古裝的影視劇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個景象就是,古代的女子喜歡穿著十分飄逸的長裙,在古代的時候基礎硬體設施並不是很完善,所以不可能將所有的地方都鋪上地板,並且洗託的乾乾淨淨。

    因此,這些裙子被拖在地上走很容易弄髒,而且極度的不方便。在古代的時候路上塵土非常多,穿著這麼長的裙子上街就是在做免費的環衛工掃大街。

    那麼既然如此的話,古代女子為什麼還要穿著這麼長的裙子呢?她們不怕弄髒嗎?其實長裙並不是古代女子的主要服裝,這些服裝大多都是在特定時期所穿的一些服飾罷了,她們並不會經常穿,會經常穿只是我們的一個錯覺。

    古代女子長裙的分類。

    我們按照時期大概能夠分為兩類,一種是唐朝之前的,一種是唐朝之後的。

    在唐朝之前這種裙子有一個非常仙氣的名字叫做“留仙裙”。在有關於漢朝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公主還有王后所穿的服飾大多都是“留仙裙”。

    根據民間史料記載,相傳當年西漢皇后趙飛燕特別喜歡穿裙子跳舞,後來有一次在跳舞的時候突然颳了一陣大風,當時宮女為了防止皇后的裙子被吹起來,於是急著幫忙拉著。

    經過大家一番手忙腳亂之後,皇后的裙子拉出了很多的褶皺。結果這些褶皺在風吹之下顯得更有仙氣,更加的美麗,於是大家便將趙飛燕皇后身上所穿的這件衣服稱之為“留仙裙”。

    “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令無方持後裙。風止裙為之縐。"她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縐號”留仙裙""。

    等到隋唐時期,隨著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不斷融合,人們的服飾也發生很大的改變,“留仙裙”雖然非常的好看,但是本身也存在著很多的特點,比如說太過於長。而且清洗著也比較麻煩。

    於是後來在融合西域文化之後,在隋唐時期便出現了“石榴裙”。

    “石榴裙”的特點就是保留了之前留仙裙的那種輕柔纖細之感,只不過把裙子的尾託變得相對短了一點。且色彩也變得相對鮮豔。整體依然美觀,而且還變得更加的精煉。所以受到了當時唐朝女子的追捧,就比如在關於楊貴妃的影視作品中,演員所穿的大多都是“石榴裙”。

    無論是“留仙裙”還是“石榴裙”,其普及程度都是很低的。

    但“留仙裙”和“石榴裙”其實只是一種禮儀性的服飾。

    這些東西只會在特定的場合情況下人們才會穿一下,而且這兩件衣服也並不是誰都能夠穿得起的。比如說你想要穿上留仙裙,只有一身漂亮的衣服肯定是不夠的,還要配上各種金銀珠寶才能夠穿出一種珠光寶氣的仙女之感。

    古代的時候社會生產力非常的低下,普通的百姓家想要攢夠做衣服的布料已經非常的困難了,更不可能有多餘的布料去裝扮一個實用性那麼低的裙子。

    因此,普通的民眾家裡面是不會有“留仙裙”這樣的衣物的,只有富甲商賈王公貴族家裡面有。在民間的一些表演團體中也有,但是其質量和品質都是略次一點的。

    而且“留仙裙”穿起來的時候特別麻煩,除了外觀比較好看之外,確實沒有任何的優點,平時走路的時候為了防止絆倒,甚至還要讓下人們幫忙拎著。

    總之,"留仙裙"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場合之下才會偶爾穿一次,比如表演,或者說是參加某種聚會,不過要是公主王后的話那麼就另說了,畢竟她們的生活條件更為優越,天天穿著也沒事。

    唐朝時期的“石榴裙”普及性相對“留仙裙”來講要高一點,首先唐朝時期的社會生產力已經有所提高,而且“石榴裙”個群相對於“留仙裙”來說,製作難度還是相對更低了一點,材料的用量還有質量的要求相對低一點,所以在民間的普及度也就相對高了一點。

    尤其是在服務行業還有演藝行業,女子所穿“石榴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就比如琵琶行中就有這一段描寫:“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血色羅裙正是指的石榴裙。

    而且在很多古代在的詩詞中中也反映出了“石榴裙”群的普及度,比如“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不過可惜的是無論“留仙裙”“石榴裙”還是“襦裙”在剃髮衣服過程中全部都被廢除了。

    普遍性與歷史性兼具的“襦裙”(平民專用)

    根據目前所現存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對普遍了,當時女子所穿的衣服稱之為“上衣下裳”。

    從目前所出土的文物以及相關記載性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就是指上身穿一個大概到膝蓋的上衣,而下身則是穿一個從腰間開始一直到腳踝處的裙子,在裙子裡面則是穿一層褲子,在古裝劇中普通的百姓村婦所穿的衣著大多都是如此打扮。

    尤其在《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中,劉備帶著諸多百姓向南逃跑,跟隨劉備向南逃跑的難民女群演穿的都是這種服飾,這一點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襦裙”的特點就是穿著相對方便,而且防風性也比較好。“襦裙”歷史發展中也不斷的改進,等到漢朝時期入群,“襦裙”的上衣已經不斷的縮短,從之前到膝蓋處變到了到腰處,下衣的裙子或褲子也變得相對的精煉,穿起來也特別的方便,因此也就不影響百姓們的日常勞作。

    “襦裙”製造起來使用的布料也相對較少實用性較高,所以一直是基層百姓們的主要衣服形式。同時也是王公貴族女家中女眷的生活服飾,畢竟誰也不可能沒事都穿個大裙子生活,穿著那麼長的裙子上廁所吃飯都不方便。

    “襦裙”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了明末清初,清朝建立之後推行剃髮衣服的時候,“襦裙”被強制廢止,所以“襦裙”也就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有學者認為現在的”北韓服”,還有南韓所謂的“民族服”,就是參考當年中國“襦裙”所創造的一種服飾,或者直接就是搬運的中國“襦裙”。

    總結

    我們上面有提及“襦裙”因為是方便平民工作,修的比較短,自然不容易踩著。

    而至於其他兩類裙子,因為普遍性不高,都是貴族在穿,他們一般出行都有傭人拉裙襬也不用擔心。而且退一步講,她們也只是在特定的場合穿一下,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

  • 2 # 邊境封二孃

    古代人沒有褲子,也沒有內褲,男人女人穿一條大裙子來遮醜,行動不方便!隨著發現戰國時期逐漸發明了褲子,方便了騎馬,也解決了冬天冷風凍腿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捕捉愛的盡頭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