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清風韓
-
2 # 二次元狐
用苽米煮成的飯。
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實,可做飯食用。 明代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菰米》﹝集解﹞引 蘇頌 曰:"菰生水中,葉如蒲葦。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飢歲,人猶採以當糧。"
雕胡米
在秦漢以前,菰是作為穀物種植的,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穀,合稱六穀(稻)、黍(黏黃米)、稷(也叫糜、不黏的黃米)、粱(粟、小米)、麥(小麥)、苽(菰米、雕胡)。六穀之說,上承周制,《周禮》上說:“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這六穀中,除了最後一種菰米,其餘五穀現在也能吃到。南方人日常吃米飯,有點五穀不分,北方人是很清楚它們怎麼辨認怎麼吃的。黃米做黏豆包,也可以裹粽子,在糯米少的地方可以替代糯米做各種甜食點心;糜子沒那麼黏,做成黃饃饃(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裡那個一元錢一個的黃饃饃)當主食;小米熬粥,最是養人;小麥就不用說了,包子饅頭花捲餃子麵條麵包蛋糕等等都得靠它,屬百變星君。剩下一個菰米,遺落在了過去,真正應了它的名字,菰。
另外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食用的茭白。這個病變最初是在漢朝出現的,慢慢人們發現茭白作蔬十分美味,反而把能夠開花結子的“開花茭”拔除,以得到更多的茭白。至宋朝時這樣的人工選種已經大規模完成,茭白成了主要產品,菰米成為野澤裡的救荒食物。
感染上黑粉菌的菰——茭白
-
3 # 凱凱聊鐵路
雕胡 : 米,六穀之一。
飯 :煮熟的穀類食品:大米飯。 泛指人每天定時分次吃的食物,飯菜。
雕胡飯:用菰做的飯。
菰,又名茭兒菜、茭包、茭筍;禾本科菰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基嫩莖為真菌寄生後,粗大肥嫩,稱茭瓜,是美味的蔬菜。穎果稱菰米,做飯食用。
李白詩《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鄉野之地農家貧苦,荀媽媽家無宿糧招待客人,請鄰家女子代為舂米現煮飯。李白就著月光一看,是一碗雕胡飯。
王維曾說:“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用菰米煮成的飯就是雕胡飯。雕胡飯屢見於唐宋詩詞:瓊杯傳素液,金匕進雕胡(元稹);為我炊雕胡,逍遙展良覿(杜甫);楚酪沃雕胡,湘羹糝香餌(韓翃);雕胡炊飯芰荷衣(陸游)……雕胡飯並不是貧家才食,皇家在重大節日用來祭祖兼宴請群臣,晏殊《元日詞》其三《御閣》第一聯:“南國雕胡奉紫庭,九重樓閣瑞雲生。丹毫玉策延洪算,八表歡娛四海清。”富貴丞相善祝善禱,南方進貢的雕胡飯肥美甘香,預兆下一年四海昇平。
回覆列表
所謂“雕胡”,即菰米,也就是菰的種子。菰是盛產於中國南方水鄉的一種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葉如蒲葦,開淡色的小花,花期較長,至秋,子實分批成熟,子為黑色,但容易脫落,因此很難培育成作物,人們多於夏秋二季逐次採集。採集來的子實,搓去外皮,揚淨曬乾,即成菰米。菰米呈圓柱形,兩端漸尖,表面棕褐色,折斷面呈灰白色,富有油質,質堅硬而脆。據說用菰米煮飯,香味撲鼻,且又軟又糯。故被我們的先民列為“六穀”之一。
菰在古人的生活中,最初是作為糧食作物而出現的。早在春秋時期,它就成為人們的主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