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天3986
-
2 # 深秋曲豆
這樣想到底正確不正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容易出現教條主義思想,弄得不好,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會產生傷害,從而導致家庭親人間發生矛盾和衝突,並且難以彌合。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作為孩子,贍養自己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事勿庸置疑,對此國家是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別說父母親有沒有撫養過你,這事還真跟是否撫養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只要父母親生了你,就算你的父母從來沒有撫養過你,等他們老了,你也有贍養他們的義務,這是法律規定的。任何人都無法兔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題主說的,還確實是對的。只要你生了孩子,他或他們就該養你。否則,他們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題主提問時說的全部是對的。因為,孩子是有養自己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孩子是否履行法律責任贍養父母,跟是否孝順並不能直接劃等號。
做父母親的,不能隨便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不願意養自己的孩子進行譴責,不能隨便指責他們不孝。
為什麼又這麼說呢?
因為,孩子到底孝與不孝,跟父母親生出孩子後,是否盡到了父母應盡的撫養、教育義務和責任有很大、很直接的聯絡。
如果父母親生了孩子,也很好地盡到了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把孩子養大了、成人了,如果當父母親老了或者出現困難時,孩子不聞不問、不養父母的話,那就真的是不孝。
可是,如果父母親生下孩子後,根本就沒有盡到作為父母應盡的撫養和教育的責任和義務的話,比如說故意丟棄、遺棄孩子,又比如說送別人家撫養,還比如說,由於種種原因骨肉分離了,等等,孩子是自己長大成人或由其他人撫養成人的,那這種情況下,如果當父母親老了或者出現困難時,孩子不聞不問、不養父母,那還真不是不孝,父母親沒有資格隨意去責備孩子。
所以,人生幾十年並不長,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每個人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做好自己,才有發言的資格和權力。否則,自己不願付出、盡責,卻只想要別人盡責,那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是沒用的,恐怕到時就算你喊破嗓子,人家或許也不會去理你。
-
3 # 生活讓我如痴如醉
這是一種舊的觀念,在過去一些老人心目中,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老人大多是收入不高,或者是經濟來源不能保持持久,擔心自己到老了不能動的時候,沒有依靠又沒有錢,只能靠兒女支撐活下去,這是老年人對自己兒女沒有信心的想法,或者是對兒女說出的硬氣話。
我的婆婆有五個兒女,她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而且是經常說,說這話多數是在她和兒女有摩擦,或者生氣的時候,她就會把這句話拿出來當事說,讓兒女們聽。
其實她是想在給自己兒女聽的同時,更主要的是給兒媳或者是姑爺,這些外姓人聽的,以表明她強硬的立場,也是在給兒女們加深印象“我生了你們”,以告誡大家“不養我老”門都沒有,你們說的不算。結果兒女們該孝順的,還是照樣孝順,最後給她養老送終。
實際兒女們,並不是因為她說了這句話,才被逼迫給她養老送終,而是本身就有孝敬父母的心,所以才有孝敬父母的做法。對於父母有這樣想法,或者是說出這樣的話,的確讓人心理不舒服,好像兒女沒有孝敬心似的。所以也不要過於去計較,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多少對兒女孝敬心存在疑惑,這裡也沒有什麼錯和對之分,誰讓他們是自己的父母了。
實際現實生活中,真正想孝順的兒女,即使父母不這樣想,也會照樣孝順,如果不是孝順的兒女,父母說了也是白說,對於那些不想盡義務,不孝順父母的兒女,這些話對他們說根本不起作用。
問題是老人說這樣的話,反倒是給那些孝順兒女聽的,俗話說 “百善孝為先”孝順兒女多為心地善良,而且比較順從父母的意願,多數情況下不和父母反駁。而不孝順的兒女,不但不聽父母勸告,反而對父母說的話也不削一顧。
這樣就造成了,多數家庭老人,孝順的兒女總是那麼一個,或者是幾個,他們始終惦記父母,關心父母,照顧父母;而對不孝順的兒女來說,父母即使說了“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 想讓他們給自己養老,也只是一種奢望。
-
4 # 山台山三哥
友友們常用“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來表達父母和子女的血肉關係。其實,“你陪我長大”是真的,“我陪你變老”那就不一定了。母親說過:我們養育你們是責任是義務,而你們也還有養育下一代的責任和義務,人類就是這樣代代相傳下去的。所以,“我生了你”就賦予了我有著不可推卸的養的責任。當我們一天天成長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卻在一天天蒼老。那麼,我們拿什麼去陪他們“變老”呢?
母親今年八十五歲了。三年前父親去世後,她一直保持個人獨居,多次要求她和我們住在一起都被婉言拒絕。她常常對我們說:我有我的生活習慣,你們有你們的生活圈子,大家互不打擾、保持一定的距離還顯得要親近一些,到了走不動的那一天,自然就是你們的責任。母親的這番話,代表了許多老年父母的心意。作為父母,在他們年富力強時為生活、為子女傾盡了全部心血,沒有一天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當他們年老體衰時才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而他們的要求也許特別簡單,或許是一次溫馨的電話,或許是我們抽空小聚時的幾個家常小炒,即使是不能“常回家看看”,他們也能理解。
其實,“生、養、孝”這個三問題,都涉及到家庭倫理道德問題,人們幾乎都是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人是最善於索取的動物,有的人,在父母傾心竭力的呵護下,覺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並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一切,他們不但忽略了父母辛勞的付出,而且還漠視了父母默默付出的那顆心!我們也要為人父母,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當歲月的風霜一點點爬上父母的雙鬢時,當“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我們能否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呢?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
5 # 農村人愛講農村事
《一位老母親將三個兒子告上了法庭》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教為先,”父母的恩情大於天,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有在這個世上生存的資格。我的觀點是,父母生養了我們,我們就必須一定得養他們,給他們養老送終。
生育之恩大於天,養育之情闊於地。法律雖然只有規定,做為子女有義務贍養失去勞動力的父母,或給予生活費用,但乳羊尚知跪乳,何況人乎?羊是牲畜都能如此,何況我們是個人呢。
曾經有過那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母親,她有三個兒子,而她的孩子們的工作都非常忙,過年過節都沒有能回來陪伴她,就連生病也只是寄錢回來。
時間久了,老人心灰意冷,有一天她到法院起訴三個兒子,起訴三個孩子什麼?大家一定想不到。
她起訴三兒子欠她的錢不還,法院要求老母親的三個孩子到庭,共同審理。三個兒子到法庭站上了被告席位上,望著白髮蒼蒼的母親,腦子裡一頭霧水,自己什麼時候欠了母親的錢沒有還?
後來法官問:“老人家,您的孩子什麼時候欠了您的錢,欠多少,有何為證。”
老人顫抖的聲音說道“他們在三十多年前欠我的錢。”
聽完老人的話,現場的觀眾開始議論了起來,孩子們更加不明白母親是什麼意思,越聽越迷糊,都以為母親昏了頭,就在一片喧譁聲過後。
老母親又說道“他們三個,欠我的房租錢至今未還。”
法官:“欠了您多少錢,有什麼憑證嗎?”
老母親:“這筆房租不知道該收多少錢,他們在我肚子了租了十個月,我也不知道該收多少錢。”
母親話剛講完,三個兒子同時同刻的撲通的下了跪,跪向了母親所在的方向。
老母親又講道“誰幫我算算,我該收多少錢?”
現場包過法官在內,無一人答話,全場觀眾紅了雙眼,三個兒子含著淚跑過母親跟前下跪,抱著母親雙腿大哭。
這個故事是我兩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我對這個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老人不一定需要錢,但我可以拍胸部的說,老人一定需要陪伴,別讓秋怡情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故事再度重演了。
-
6 # 心康常樂
這樣想不正確。先要搞清楚父母和孩子的責任。作為父母,不能只是把孩子生下來,父母的責任是撫養和教育子女,把子女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人,當然,並不一定很優秀,但一定是個在社會上能自食其力的人。父母盡到了父母的責任,那麼子女就有贍養父母,讓父母安度晚年的責任。喜歡的給個關注唄!
如果父母沒有盡到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後,不管不問,或者送人,到老時,要求孩子贍養,孩子可以拒絕,你做父母當初沒盡到責任,憑什麼來要求呢?況且,孩子長大,肯定是誰把孩子撫養大,孩子就贍養誰。如果是孩子的養父母把孩子撫養大,孩子就應該贍養養父母,而不是親生父母。
-
7 # 二寶媽的日常
首先,我先表明一下我的觀點,這個想法不能按正確,錯誤來斷定,作為兒女,父母年紀大了,就要養。作為父母,自己能照顧好自己為什麼要兒女養?生孩子養孩子那是自己自願的。兒女生活的容易,自然回孝敬,兒女生活壓力大,自己都顧不好,怎麼能孝順?
-
8 # 樹原國榮
孩子因父母而來,卻不是為父母而來!
1、父母真愛孩子,孩子自然知感恩會孝順。
2、父母自己有價值感就不會依賴指望孩子。
-
9 # 耕讀傳家的集結號
50%正確。
父母給予了生命,沒有父母哪來的你。為養大你父母費勁了心力,耗盡了財力,你安居樂業了,可父母卻老無所依、老無所養,這種情況下,作為孩子的你有贍養、安頓好年邁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拒絕履行贍養責任,過不了法律的關,邁不過道德的坎。
50%不正確。
不贊同天下無不是父母這一觀點,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遺棄,極幸運的能被一個好人家領養長大,這種情況下養恩大於生恩,將來首先應該贍養的是養父母,如果親生父母一定要相認,先弄清楚遺棄時是否是迫不得已,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也盡點責任而已。
我的觀點:
我有父母、也是母親,我的父母年近80,老兩口樂觀向上、獨立自強,無病無災時決不給我們兒女添麻煩,我和孩子爹也努力效仿老一輩,上班之餘拾掇著一塊菜地,從事點體力勞動,保持好身心健康,努力減少對孩子的依賴。現在城裡城外人們的生存壓力都不小、生活成本很高,作為孩子應該努力成人不啃老,作為老人也該努力自立不啃小,啃來啃去的還不都是自家人的肉啊
-
10 # 奇趣之苑
這樣的說法不對。因為生兒育女是自己自願的,沒有人強迫。所以我們生育了孩子,就有義務把他們養大,但不能說生孩子就是為了有人養。每個人只要有行動能力,都應該自食其力的,勞動對身心健康都好。當然,作為中華傳統美德,子女孝順父母是應該的。如果父母喪失了行動能力,也應該負起照顧的責任。
-
11 # 大地微塵
我覺得要看具體情況。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和孝道,有父母為了子女孟母三遷的故事,父母為了子女的發展想盡辦法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發展條件和環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了盡孝道,子女想法設法盡孝的故事。
至於問題的提問,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分三種情況來看。我們並不建議道德綁架,為父母或者子女帶來麻煩。
一是父母管生不養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農村和部分偏遠地區還是很多的,由於經濟條件差,有些父母生了小孩後,覺得經濟困難,就將小孩遺棄或者送給親戚撫養,造成小孩的心理創傷。後期小孩成年後發展的好,父母年紀大或者喪失勞動力和收入後又會向孩子索要撫養等。再就是一些年輕人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未婚懷孕的情況,往往造成小孩遺棄,由於種種原因,在小孩長大後相認的也不少,提出各種要求的也不在少數。這種只管生不管養的情況,我個人傾向於對實際撫養人盡孝。
二是父母管生放養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農村地區很普遍,或者部分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地區,特別明顯,父母生育後,由於孩子較多,或者是女孩,就常常對小孩是不聞不問,任其成長,這種情況子女受的教育一般較少,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子女在父母年紀大或者喪失勞動力後也不願意撫養。這種管生放養的情況,我覺得父母在上學和就醫上對子女還是有一定的付出,應該盡孝。
三是父母管生精養的情況。
這是最理想的情況,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經歷,父母為了子女可以說是付出的全部,無論是子女教育、就醫,還是成長環境塑造上,就傾盡全力,幫助子女有更好的發展,甚至在子女參加工作和結婚後還是依然事事以子女為先,這樣的父母不盡孝道,行嗎?!這種情況,在父母年紀大後,一定要盡孝道。
所以,孝與不孝,要結合事實來說。
-
12 # 玉婷108
我兒子今年滿17歲。可是我不知道未來他會不會贍養我?感覺現在的孩子其實都挺冷漠、挺涼薄的。我還是做了自己養老的打算和規劃。假如成年後的孩子有這份心和這個能力贍養我,我當然開心,假如不是預計的這樣我也能接受。(當然是不得不接受。)
-
13 # 巴山188506476
中國式養老不算什麼道德綁架。是實實在在的中華美德!每一個當過父母的人,都經歷過帶孩子的辛苦。孩子長大了報父母的恩是天經地義的事。
-
14 # 雪山大狐
養老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筒單。我有個好主意!現在人們退修60歲,但身體還不錯。就是讓政府做擔保,讓他們到社群辦的養老中心做義工!每天可掙分值!分值可做為自已將來的養老費用,分值也可繼承!這樣一來就不用年青人到養老機構工作了!讓半大老頭,老太太發揮餘熱!這樣一來就能解決不少養老問題!
-
15 # 瘋狂掌門人重慶小面
知恩圖報,感恩之心在哪裡?什麼都說成是道德綁架,做人的底線都沒了。先做人後做事,連對父母都如些,還能幹什麼?還有誰願交往?
-
16 # 小言詹詹
道德綁架是指以道德的邏輯,用正常人不可能達到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就好像有人可憐貧困兒童,然後其他人認為既然這個人可憐別人,就應該把所有收入都捐給貧困兒童。這才叫道德綁架。
而生養死葬是公序良俗,是秩序層面的體現,一個理所應當,並且力有所及的事情,就是做人應該做的事情。不能因為你不爽,就覺得這件事情是道德綁架。如果讓一個人贍養父母導致他覺得為難,那要求他贍養父母的人絕不是道德綁架,而那個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人自然就是不孝。
如今的狀況是有些人不願意,更不去贍養父母,同時還要找各種理由證明自己並不是不孝,這樣有啥意思嗎?
從情理上來說,只有兩種情況子女可以不贍養父母一是父母在撫養子女上未盡義務。比如把孩子過繼給別人,或者把孩子丟掉了。當孩子成年之後,便無需贍養父母。這就是所謂的“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也是我們最起碼的公序良俗。
在這個層面上,如果父母養育了自己,那無論是從等價交換的角度考量,還是從感恩的角度來說,為人子女者都應當有所作為。
當然,也有人說有的人家重男輕女,生了女人漠不關心,像是這種情況女兒長大了就不用給父母養老。對此,請問一下,父母讓這個女兒餓死了嗎?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並沒有完全盡到撫養義務,但是否履行了部分撫養義務?女兒長大之後可以選擇不養父母,但從情理上來說,其理應要養,只是程度有所差別而已。當年父母保證了女兒沒有餓死,女兒長大之後也是不是應該保障父母不被餓死?
有的人覺得因為待遇存在差別,所以,一些待遇差的人就不應該給父母養老。不知道這種理由是怎麼從正常人的嘴裡說出來的,如果這個邏輯合理的話,是不是一個人只要覺得小時候自己的待遇比哥哥或者弟弟好,就可以理所當然不去贍養父母?
沒想到一個人偏激到這種程度,竟然還能寫出來給別人看,當真不知寡廉鮮恥是怎麼寫。
二是父母曾對子女有過嚴重暴行。其實上面所說的遺棄,也是一種嚴重暴行。另外有些孩子從小就收到嚴重的家暴,以至於孩子只能被收容。在種種暴行之下,孩子長大之後決無理由再給父母養老。
從法理上來說,其實界定贍養費問題上,條件上也差不多中國法律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子女可以在什麼條件性不去贍養父母,但是,司法實踐中卻又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
首先就是上述的兩點,一個是親生父母未盡贍養義務,另一個是父母對子女曾犯下嚴重的罪行。基於這兩點,如果父母打算透過法律途徑向子女討要贍養費,是不會得到支援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子女實在太窮了,連自己都養活不起,這時候是不需要向父母提供贍養費的。當然,窮不是不給父母養老的理由,縱然不需要支付贍養費,也要滿足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
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子女即使沒有條件支付贍養費,也要照顧老人,並且多陪老人聊聊天。並不是說沒錢就可以不用養老了。
綜上,除了上述的特定情況之外,贍養父母都是子女應盡義務。至於有人覺得那是道德綁架,對此筆者只能說,對於有的人來說,任何他不願意做的事情都是道德綁架,這種人已經是無可救藥了。
-
17 # 波瀾不驚28058536
父母把孩子從小養到大,供你讀書、幫你買房、幫你結婚出彩禮錢、結婚後還幫你帶孩子,你有能力了(如果國家沒幫你父母養老),你應該要盡贍養父母的義務。
-
18 # 使用者久學
道德綁架下的中國式養老,這樣的表訴本身就是錯誤的,善養父母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孝敬父母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美德,在法律上給與肯定,也就是子女有善養父母的義務,一旦失去法律的約束,子女不奉養父母的現象普遍,親情將被割裂,倫理道德將會被巔覆,不願生該子的人會越來越多,有人會說,西方很多國家就沒有子女必須奉養父母的規定,要知道那些是發達國家,他們的人均收入是華人的幾倍到十幾倍,各項社會福利已經很完善,而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總有那麼一天,中國的老人們也會自豪的說,我不再需要靠子女們供養來生活了!
-
19 # 劉師傅修縫紉機
中國上下5千年能延續至今都是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才有今天。你養小我養們老是規律不可改變。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自然規律很簡單明瞭。
-
20 # 雨若i
先不回答你這個問題正確不正確,我就想問你:你是不是不想養老?不想就明著說,不要說什麼道德綁架下的中國式養老。是個人都知道做人是有責任的,這是和動物的基本區別。就像你的父母生下你,必須負責把你養大一個道理,他們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父母年老,需要照顧,做為一個人,去養老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沒什麼道德綁架一說。
父母生下我們,沒有什麼動機純不純的說法,人類繁衍生息,代代相承,這是自然法則。他們從擁有我們的那一刻,就付出了全部心血,給我們愛,給我們溫暖,讓我們知道親情的滋味,為我們付出的一切無論我們以為怎麼報答都不為過,他們從來也沒有主動要求過我們去回報什麼,人都是有感情的,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感情會陪伴我們一直長大,而我們的感情也會一直陪伴父母,當他們年華老去,我們還是愛他們的,希望他們活的開心,我們養老是發自內心的感情,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其實並沒有把這當成一種必要的責任。
看見這個問題其實我內心是憤怒的,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把養老看成是道德綁架,為什麼還有臉問正確不正確,我們不往大了說,說什麼民族精神,道德傳統,養老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應盡的責任而已。不管什麼時候請記住,我們是一個人,有感情有溫度有擔當的人。而且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不會覺得你不養老就是不孝順,他們可能會難過會痛苦,但不會勉強你養活他,更不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兒女不養活不孝順。人還是要有自己的良心和底線,不管父母要求不要求,儘量養老,別再問一些推卸責任的話,如果今天所有回答都是說這就是道德綁架養老,這個觀點一點都不正確,你是不是就可以不養老了?人,不要妄披了人皮。
回覆列表
“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不孝”這樣想就是道德綁架。
如果你的子女知道你這樣想的話,有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覆:“我沒叫你生我,我活得這麼累,你不生我該有多好。你不生我我得多謝你。”這時候你又怎樣應對?
別忘了我們中華民族有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你生下的孩子在你的身邊慢慢長大,你撫養你的父母,你孝敬你的父母他是看得見的,身教重於言教,你能夠撫養父母,孝敬父親,他又怎會不撫養你孝敬你呢?
為什麼有好的傳統擺在那裡還要節外生枝去想別的呢?為什麼會對自己生的子女沒有了信心呢?如果我們首先做好了自己,首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我們就能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