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典易思
-
2 # 愛智慧的石頭
作為旁觀者,人們總是喜歡說大度一點。他們認為多大點事,不必計較。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過,所以不知道這件事的分量有多重。
只有體會過,才有資格說:大度一點還是需要計較。
-
3 # 數字能量分享1314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的意思是沒有經歷過別人經歷過的痛苦,就不要無根據的發言勸他人大度。不要輕易去揣測和指責別人,別把自己當聖人,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生,在沒有萬分必要的情況下不要過多言語。
說到底,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就是要求人們要有同理心,不要想當然。同理心是指暫時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不帶任何評價地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和經驗,敏銳覺察對方經驗意義的改變。
這種同理心是不僅能正確感知對方的感受,還對他人的處境有合適的共情性迴應。同時同理心是對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同身受和關心,是影響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因素。
-
4 # 照臨
這句話意思很簡單啊,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人們總是在宣揚一種以德報怨的品德要求,殊不知原句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毛主席也說過,“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不瞭解事情的真相和經過,沒有切身體會別人的難和苦痛,就不要隨意的勸導人這這那那的。
-
5 # 努力吧老霍
沒有體驗過別人的生活和人生
也就不懂的別人的難處和理由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生活經歷必然不同
不要妄自評判別人
也彆強加自己的看法
做好自己就好
-
6 # 阿Q閒人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這個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刀子插在誰的身上,誰才會感覺到痛。
奉勸別人盲目寬恕,寬容,你認為你現在不是正在作惡嗎?
不要以你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
曾經我記得有一個新聞,大概講的是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女孩多年後拒絕進行和親生父母相認。
沒有絕對的對錯,現在雙方誰的立場上都有一大堆的道理。但是有些人總是以聖母一樣要求別人去寬恕,去原諒。如何選擇是別人的事,你無從干預。
不就是說風涼話嗎?如果事事都能寬恕,寬容,那對於彼此都是無情的傷害,對惡行進行寬恕本身就是作惡。
別人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永遠不會感覺到內在的情緒,所以沒有切切實實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永遠不要妄圖去指責和評判。
人性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很多人總站在自己的角度,把自己當做道德標準,想要去評判和指責他人,覺得自己就是聖人。
-
7 # 鴻雁讀書感悟
網路上有一句話,和這句意思是一樣的,可以作為對這句話的註釋。這句話是(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意思):你沒有經歷別人的苦楚,請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仔細想想,深以為然。
有些事,你不身處其中,不可能理解當事人的心境。就好像某個電影片段,一位母親因為孩子重病無錢醫治,走投無路了,只好放下良心和自尊去偷竊。如果我們只看見她偷竊的卑劣行徑,就一定會抹殺她作為母親閃光的一面。
所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沒有換位思考,沒有同理心,就不要隨意發表言論。
-
8 # 佛系菇涼淺淺
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痛苦,就不要隨便指責別人行為不當。我深有體會。
之前有個同學在北漂,大學畢業一直漂在外面,和家裡人關係不好,很少回老家。有時候一年都不回去,也很少給家裡打電話。其他同學都勸她,說她做的不對,至少要感謝父母供你上大學,至少要多回去看看父母,多打打電話。但是她都置之不理。就連我也是覺得她太固執,跟自己家人有什麼解不開的結呢?
後來我才知道,她的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生下她就走了,她現在的媽是她的繼母,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她從小被她的爸爸毒打,一腳就踢出去幾米遠的那種,繼母對她也是非常的不好,她從小心理有陰影。大學畢業後家裡就再也沒管過她,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漂著,生病的時候差點死在外面,家裡也從來沒有主動給她打過一個電話關心過她。
我後來才明白她的苦,她從小被毒打,一個人漂泊在外面那種不容易,誰又有權利指責她呢?誰又經歷過她那些心靈上和身體上的痛呢。你不是她永遠都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
9 # 良家地盤
我個人認為“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很經典,很具有現實參考意義,這句話的出現揭露了許多人性的弱點,同時在面對人性的弱點之時,好多人卻只會言不會做。
這句話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一般是指很多人對待某些人某些事情,只會口中說或者心裡想,他們總是道貌岸然地指責別人應該怎麼樣,到處指手劃腳,好像自己做的說得才是至理名言,對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者事就針鋒相對、橫加指責,說得“條條是道、句句在理”,猶如聖人一般,要是事情真正發生在其身上,其又會避重就輕,又以另一套做法敷衍了事,面對這種虛偽的人,我們應該送他一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的良言金句。
-
10 # 指上書
確實如此,但反過來想,你都這麼苦了,連個規勸你的人都沒有,是不是更苦啊,有時候有人勸總是好的,最起碼知道你並非一個人。
-
11 # e_listen141814398
人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非常難以從表面上看出來。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12 # 鑰匙2020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大家都不是聖人,沒有資格去教育別人怎麼做人。我通常只會處理我跟朋友之間的關係,如果我們自己有矛盾,我知道矛盾的來龍去脈,雙方把話說開了,矛盾就解決了。至於朋友和其它人之間的深仇大恨,我從來不管,他們自然有他們的理由,我不是當事人,沒經歷過其中的事情,我自然沒有發言權。
並不是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社會就和諧了,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拿著別人的善良當成自己不要臉的資本,你原諒了他一次,他還會再來傷害你,因此,我從不會勸別人原諒XXX,正是這些不原諒的原則性,才慢慢築就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規矩。
-
13 # 曙光出現991
不能全面和正確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和看待問題,就不要墨守成規的一味告誡別人善良。聖經上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
14 # 菊子的夏天
這句話看怎麼說吧!
如果你經歷了一些痛苦,有些人不明就裡的要你原諒傷害你的人,你無法原諒時別人就說你這個人小心眼。
這種人其實並不是在勸他人善,而是想用一種方式去證明看他自己的格局多大。嘴上是勸,實際上是挖苦。
而有些人是站在你的角度,真心實意的希望你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因為他們希望你能快樂的生活。仇恨是會讓人內心扭曲的,記恨也會讓人錯過很多美好。如果這時你跟那些真心勸你的人回了一句郭德綱的名言“你死不死啊!”你只會把那些關心你的人推得更遠。
人要有內省的能力,不是每件事錯都在他人。
回覆列表
這個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刀子插在誰的身上,誰才會感覺到痛。
別人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永遠不會感覺到內在的情緒,所以沒有切切實實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永遠不要妄圖去指責和評判。
人性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很多人總站在自己的角度,把自己當做道德標準,以謎一樣的優越感,妄想評判和指責他人,甚至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就是聖人。
永遠不要忘了,越是這樣指責別人的人,越是愚蠢和無知,永遠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狹隘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你沒有資格。